登陆注册
842256

一口气看完北朝之东魏16年历史

风尘讲历史风尘讲历史2023-07-29 16:30:370

北朝是继五胡十六国之后存在于北方的五个朝代的总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与南方的宋、齐、梁、陈四个政权对峙。从公元439年北魏统一北方起至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以隋代周止,北朝共历时142年,包括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五朝。

今天要讲的东魏就是北朝之一,建立于公元534年,亡于公元550年,国祚16年,传1世1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东魏的历史。

公元534年,北魏出帝元修不愿意做高欢的傀儡皇帝,与高欢彻底决裂。高欢随即从晋阳起兵讨伐元修,元修被迫投奔关陇军阀宇文泰。同年十二月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废其帝号,另立元善见为帝,并迁都邺城,东魏开始,元善见即魏孝景帝。而朝政大权自然是由高欢掌控。

公元535年,宇文泰杀害北魏末帝元修,拥立元宝炬为帝,北魏正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高欢以原六镇流民为主,建立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坐镇晋阳,使之成为东魏的第二政治中心。而原本六镇势力就是最保守的鲜卑势力,高欢为了获得他们的支持,反对自北魏孝文帝时期以来的汉化政策,倒行逆施竭力推行鲜卑化政策。但汉族豪强地主也是一支不容小觑的力量,高欢为了得到这帮人的拥护,便听任他们贪污聚敛,为非作歹,吏治日趋腐。

由于东魏相较于西魏来说地域更广﹑人口更多、军事更强、经济更发达,所以高欢屡次发兵进攻西魏,试图吞并对方,统一北方。

公元536年,东西魏潼关之战爆发,高欢以十万大军兵分三路攻打西魏,但西魏趁东魏军尚未会合之前迅速击溃了一部,使得东魏其他两部士气骤降,无功而退。

公元537年,高欢为了一雪潼关之败的耻辱,发兵二十万讨伐西魏。当时的西魏刚刚经历大饥荒,国力虚弱,宇文泰的军队更是不满万人,粮草只够三日之需。此时宇文泰采纳李弼之计,列阵于渭曲,命将士将武器藏于芦苇中。高欢见西魏兵少马乏,于是轻敌冒进,宇文泰见状下令出击,伏兵骤起,西魏军随即奋力冲杀,冲乱了东魏军的阵型,高欢大败,仅率数骑逃脱,史称沙苑之战。这一战的胜利让濒临灭亡的西魏绝处逢生,而东魏则元气大伤。

公元538年,宇文泰欲奉西魏文帝元宝炬还都洛阳,与东魏军在河桥相持,双方展开大战。此战东魏获胜,高欢乘胜夺取洛阳。

公元543年,高欢的儿子高澄因贪色而看中了高仲密的妻子李氏,李氏誓死不从,脱身之后就向丈夫高仲密哭诉。恰逢高仲密即将外放为北豫州刺史,他一怒之下到任后直接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宇文泰随即派军接应高仲密,西魏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得知消息后发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邙山之战爆发。此战东魏取胜,宇文泰率军撤回关中。

公元546年,高欢率十万大军围攻西魏玉壁,久攻不下后被迫撤军。

公元547年,高欢去世,终年51岁,其子高澄接掌东魏朝政大权。高澄可不像他父亲高欢那样对皇帝客气,他一向看魏帝元善见不爽,意图取而代之。一次在宴席上,高澄不顾君臣之礼拉着元善见喝酒,元善见见状大怒道“自古无不亡之国,朕亦何用此活”。这下可惹恼了高澄,他当即让崔季舒打了元善见三拳,还怒斥道“朕,朕,狗脚朕”。元善见被打得不敢还手,高澄见状拂袖而去。

公元548年,高澄领兵南下,于新城擒获西魏大将裴宽。

公元549年,高澄趁南梁侯景之乱,攻陷了不少城池,因功被元善见封为相国、齐王,可以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之后元善见不堪其辱,与心腹大臣密谋除掉高澄,但事情败露,高澄立刻带兵进宫,质问元善见,并问出了千古奇言“陛下何意反邪!臣父子功存社稷,何负陛下邪!”。元善见也是怒道“王自欲反,何关于我?”高澄听后没有难为元善见,而是叩头谢罪,随即撤出宫去。但这不过是逢场作戏罢了,事后高澄依旧将主谋荀济等人烹杀,并把元善见软禁在含章堂。同年八月高澄因为怒斥厨师兰京而被刺杀,终年28岁。

由于高澄遇刺之事太过仓促,故朝中一片混乱。此时年仅23岁的高洋挺身而出,他临危不乱、镇静从容,一边亲理朝政,使得大小军事井然有序;一边又雷厉风行地搜捕刺客,混乱的政局马上又得到了控制,元善见见状只好封高洋为丞相、齐王。

公元550年,高洋逼迫魏孝静帝元善见禅位于自己,改国号为“齐”,史称北齐。至此立国16年的东魏宣告灭亡。元善见退位后被封为中山王,食邑一万户。

公元552年,齐帝高洋设毒宴款待元善见,没有防备的元善见被毒死,终年28岁,在位16年。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