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506

好的表达是「以点带面」

昵称29604659昵称296046592023-07-30 10:05:260

对联创作谈

好的表达是「以点带面」

王永江

对联是一种需要极度凝练的问题。

与诗词相比,对联在更有限的文字表达空间里,更需要较为犀利地表达观点或者较为“有的放矢”的写景抒情。

除很少一部分长联作品之外,对联较少地允许大段铺排。而相对于铺排的不容易,对联更不允许大量的意象堆砌,使其表达显得过于臃肿,而浪费了宝贵的字数和表达空间。

凡是铺排尤其是堆砌的作品,如果作者没有十二分的表达功力,其作品表现出来的往往是逻辑不清亦或者主次不分,重点不突出,从而阻隔了读者对于立意的理解。

那么,对于对联来说,好的表达经常是需要“以点带面”。解释一下,就是指抓住有助于表达立意的与题目相关的一个或几个“点”进行入手,而通过表达的安排让读者从“点”去联想到跟题目有关的更为广阔的“面”的内涵。

下面看几个具体的例子:

大观亭(程文炳)

片土寄忠魂,听槛前万马江声,滚滚惊疑征鼓动;

孤城销战气,指窗外二龙山影,苍苍飞入酒杯来。

此联写景,紧抓住“江声”和“山影”这两个点入手,而通过情景交融的表达方式,把作者关于大观亭的人文与历史感慨融入了进来,从而使得力道非常得足。

清凉山扫叶楼(龚半千)

作叶与叶想,作非叶想,作非叶即叶想,庶几乎扫叶;

有凉之凉时,有不凉时,有不凉之凉时,是故曰清凉。

此联写扫叶楼,虽然很长,但就是从“叶”与“凉”两点生发开来,反反复复诠释,极尽回环之能,故虽长,但因为抓住了“点”,而不会觉得“赘”。

挽塔齐布(黄道让)

溯七百余里潭州,八日捷,五日更捷,何物井蛙自大,妄说飞来,奇哉今古双忠武;

数三十九岁名将,岳家哀,卢家尤哀,惟公戎马善终,允膺恩遇,愧杀宋明两思陵。

按,岳飞年三十九死于狱,卢象升年三十九死于阵,惟塔忠武卒九江军中,年亦三十九。又,宋高宗葬思陵,明怀宗亦葬思陵,此联隶事,殆生铁铸成矣。所欠缺者,前三句平仄略舛耳。才人之笔,真可石破天惊。(《对联话》)

此挽联很长,但梳理其逻辑,会发现上下联分别从“潭州之捷”和“三十九岁”这两点进行生发,作者运用了拉人作衬、对比、议论等手法,对塔齐布进行了“盖棺定论”,有巧思而不乱逻辑。

由此可见,本文所说的“点”往往就是联作中的“联眼”,眼虽是点,但透过它却可以看见丰富的内涵与外延,从而使联作“活”了起来。

相比于此,今人很多写联,往往缺少“点”以及以此为生发的“线”之相牵,从而使脉络混乱。还有人联作的表达从前往后承单线式铺陈,犹如松散的文章,前后的逻辑不紧密,因果关系基本无,因此也就很难看出清晰的立意指向了。

诸位可以分析一下自己的联作,是否可以发现其中的“点”以及由其辐射到的“面”。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