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访华首选西安,就为了看古城墙,但他看到的城墙不是原装的

并星标我们
旧文精选

浩然文史创办到现在有五年多了,考虑到大部分粉丝其实是最近半年多才关注我们,之前沉淀的很多优质内容可能大家并没有看到。所以我们推出了旧文精选栏目,挑选比较满意的旧作,推送给新关注的朋友。

余晖中的西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的西安城墙是明代修建的,600多年来,这座城墙一直经历着拆与修建的轮回。如今西安城墙是中国保留规模最大,最为完好的城墙之一。我曾13次来到西安,每一次来都会对这里的城墙充满好奇,对西安的城墙以及城墙后面的那些故事有着深切的感受。

今天的西安城墙(作者摄)
一、西安城墙的前世今生
外地人来到西安火车站,一出站最令他们印象深刻的当属西安的城墙。这座城墙就是西安的一张历史文化名片。
现在我们见到的西安城墙,是明洪武三年至十一年修建的(1370-1378年),修建的基础就是唐长安城皇城遗址。城墙高12米,宽14米,整个城市呈长方形,周长约13.7公里。城墙分布着若干个城门,每个城门门楼分为三重,闸楼在外,箭楼居于中间位置,正楼最靠近里面。箭楼与正楼之间与城墙相连接的地方是瓮城。

今天的西安钟楼(作者摄)
在城墙之间每120米就一个敌台,整个城墙的敌台有98个,台上修建有敌楼,同时还有接近6000个垛口。整个城墙气势恢宏,构建了科学严密的古堡式防御体系。
如果从隋唐的长安城开始算起,西安的古城墙拆拆建建,前后经历1500余年的历史。这里一座座城池,历经了多少辉煌,同时也诉说着这座千年古都的故事。
其实在修筑西安城墙之前,朱元璋一度想将西安作为中国的都城,但因为当时的西安年久失修,加上漕运的淤废和生态环境的恶化,朱元璋不得不放弃了在西安建都的想法,另辟蹊径。

今天西安城墙南边的永宁门(作者摄)
宋代时在这里设置永兴军,元代将其改为京兆府,到了明代才正式有了“西安”这个名字,寓意“西北安定”。
长安作为曾经唐代的都城,自五代以后,曾成为与汴梁、大名、洛阳齐名的北宋四京,但长安无论从经济、人口还是贸易程度上,都远不如北宋的皇都汴梁,那时的长安只是作为防御西夏等国进攻的边防重镇。

北宋卞梁
到了南宋末年,端平入洛后,长安衰落的速度进一步加剧,到了明代,朱元璋不得不另建新城,也就是今天我们所看到的西安城墙。但稍微对西安城市发展史有了解的人都知道,明代西安城墙的面积,已经远远小于唐代的长安城,而且城内的人口还不足唐代长安城的一半。

雪后的西安城墙(作者摄)
二、徘徊在“拆”“建”之间
西安城墙的北门在辛亥革命时被毁于一旦。在抗战时期,日本人没有占领西安,却经常派飞机轰炸西安,为了防止日军的空袭,当地的居民就在西安城墙内部修筑了很多防空洞。
到了1980年代,西安城墙四门的闸楼、吊楼都被拆除了。1983年的时候,城墙的墙体已经被毁掉近14段。而那时,城墙周围的护城河,也因为长期无人治理而成了臭水沟。

城墙外的护城河
如果将城墙因战乱而被毁归于被动,那么上世纪还有很多次的毁坏则应该归于主动,陇海线在修筑的时候,为给火车站留出落脚点,就将中正门拦腰截断。
到了50年代,为了纪念冯玉祥将军而命名的玉祥门,则因为城门外是枪决人犯的刑场,被视为不吉利而拆除。特别是1958年,当时西安城掀起了一股拆除城墙的运动。对城墙是否应该拆除,西安市人民政府经过了激烈的讨论,当时拆除派占了明显的多数。

玉祥门
后来西安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拆除西安城墙的决定,一时间这一消息不胫而走,当时一部分百姓还把西安城墙的砖块拔下来卖钱,直到1959年在中央政府的干涉下,才禁止拆除城墙,就这样西安城墙才保留下来。
80年代以后,西安市开始对城墙进行重点保护,并在1983年修建了环城公园。到了1990年代,政府开始大力加强对城墙的修复,先后对今天城墙的朱雀门、建国门、玉祥门、尚德门以及朝阳门进行了复修。到了1998年,西安城墙的修复工程基本完成,唯有解放门那段,即西安火车站附近的城墙还是断掉的。

修复后的西安朱雀门
1998年,克林顿访问中国时首站就选择了西安,其主要原因正是西安城墙,但其实他看到的,已经不是“原装货”了。2000年以后,西安政府开启更大规模的修复古迹的运动。2005年,西安终于将断掉的西安城墙修补完毕,被破坏近百年的西安城墙得以重生。
城墙是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同时诞生的,城墙也是中国古代城市的重要标志,作为千年古都的西安,曾历经多次修筑城墙的运动。唐代的城墙因为战乱早已被埋葬在历史的尘土中,而朱元璋所修筑的明代城墙,又让西安这座曾经的都城焕然一新。

今天西安的鼓楼(作者摄)
参考文献
王浩然:《西安城墙史》,中州大学出版社,1992年。
邹逸麟:《中国历史人文地理》,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
韩茂莉:《中国历史地理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年。
中国国家地理编辑部:《中国国家地理》(陕西专刊上),2005年第7期。
(作者:浩然文史·禹贡行者)
印度改国名为婆罗门,意味着什么?
近期印度准备改国名,英文名从India改成Bharat,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婆罗门或巴拉特。婆罗门这个名称古已有之,只不过不是国名,是宗教名。我们来看看印度的五个中文称呼:【婆罗门】中国由夏朝进入商朝后,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也就是印度河文明灭绝前后,雅利安人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紫网2023-10-14 12:30:270000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完全颠覆你的认知,教科书都不敢这么写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有一段极为黑暗的悲惨历史,教科书都不敢写,它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噩梦-—五胡乱华。什么是五胡?它处于什么历史年代呢?五胡,指的是我国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之前的百余年历史时期(公元304年-439年)割据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他们都是游牧民族。五胡乱华既然他们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那何以能乱华呢?这就要先追溯到我国秦汉时期的历史了。钰姐讲历史2024-02-04 14:10:46
0000现存最后一位红军将军,党龄已超92年,21岁时他曾被主席亲自接见
对于我们国人而言,“红军是一个倍感亲切的名字,在漫长的黑暗岁月里,这支部队的横空出世,带给了中华民族希望的曙光。然而,红军也是一个颇具历史感的名字,这支部队成立于1927年,距今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世纪。时隔近百年的岁月,当年无数的老兵也悉数凋零,距今为止,现存的红军战士已不足二十余位。现存的红军将军,也只剩下了一人,那就是开国少将,张力雄将军。紫网2023-10-16 17:38:120001大同集宁战役,傅作义如何保密的?居然让我军卧底失灵
作者:武陟东旭1946年,我军和蒋军在大同到集宁一带爆发一场大战,我军20万对阵7万敌军,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斗,但结果却出人意料。我军前后投入兵力20万,聂荣臻和贺龙、罗瑞卿坐镇,张宗逊、杨成武,杨得志、郭天民、陈正湘,姚喆5个纵队司令员登场亮相,他们志在必得要拿下大同。但是经过一个多月的鏖战,却败给了傅作义,损兵5万。兵说2023-08-09 16:15:15
0000大汉骠骑将军霍去病:不由天幸的天命之子
读史特邀作者:唤月照雪公元前121年夏,由于与汉朝战争的失利,匈奴人被迫离开了他们数代繁衍的故土,他们失去了牧场、水源以及历代祖先南下的野望,当迁徙的队伍带着绝望与不甘离开时,草原人悲哀地唱到:“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而歌谣中景象的始作俑者,却是一位年仅19岁的汉朝少年。霍去病。紫网2023-10-17 12:29:310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