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回 资治通鉴:如何巧妙回答别人的问题,才不招致对方反感?

《资治通鉴》第一卷 周纪一
【原文】
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
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
武侯曰:“善。“
【译文】
魏武侯在西河泛舟顺流而下,船行到河中心对吴起说:“好美啊!高山大河如此险要,这是魏国的珍宝啊!”
吴起回答说:“国宝在于国君施行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当初三苗氏部落,左面有洞庭湖,右面有彭蠡湖,但他们不修德义,被禹消灭了。夏朝君王桀的居住之地,左边是黄河、济水,右边是泰华山,伊阙山在其南面,羊肠阪在其北面,但因朝政不仁,也被商朝汤王驱逐了。商朝纣王的都城,左边是孟门,右边是太行山,常山在其北面,黄河经过其南面,因他施政不德,被周武王杀了。由此可见,国宝在于德政而不在于地势险要。如果君主您不修德政,恐怕就是这条船上的人,也要成为您的敌人。”
魏武侯听罢说道:“对。”
【材料解析】
上述材料简单介绍了,魏武侯和吴起一起乘船在河里溜达,魏武侯突然对吴起发出感叹——魏国山河壮丽险峻。吴起并没有随声附和,而是讲出在德不在险的大道理。魏武侯并没有反驳,而是直接称赞吴起说得对。
这段简单的私人对话,司马光为什么要将其载入史册呢?又有何意义?经过三天反复琢磨,终于明白其中的道理。它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司马光在教我们如何听懂话中话,同时也要避免成为类似吴起这种超低情商的人。
什么是话中话,为什么说吴起的情商非常低呢?
上文魏武候跟吴起说:“好美啊!高山大河如此险要,这是魏国的珍宝啊!”
第一级别的人,听完后,不知道对方表达什么意思。
就好比初中课本有句话:“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让一个小学毕业的人来读,他基本都能读完,毕竟每一个字都认识。但是读完后,他未必能够清楚表达其中的意思。同样的,相信很多成年人看完魏武侯和吴起这段对话,也只是当故事看完,并不清楚对方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第二级别的人,能听懂话中的表层意思,但是言外之意是什么却不知道。
同样还是魏武侯那句话:“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大部分人都明白,这是在夸赞魏国河山之美,作为魏国大王,他感到自豪。大多数人在与人交流过程中,能达到这个程度,也就是话中的表层意思。
第三级别的人,能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以及对方说这话的目的
听懂人话的分水岭在这里开始分化。不光表层意思能听懂,同样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联系说话者所表达的意图。比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他可以在"天时、地利、人和“三者中推出人是关键因素,因此要聚人。又比如上文提到,魏武侯与吴起的对话,在那种情况下,魏王显然不仅仅是在跟吴起夸赞山河之美,而是在暗示吴起,魏国有如此大好河山,到底是你吴起的功劳还是我魏王的功劳。然而吴起智商高,情商低,不仅没有恭维魏王反而开始教育对方,说什么江山永固在德不在险。
第四级别的人,不仅能听懂对方的言外之意,还能把控对方的心术和价值观
魏武侯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未成年时,魏文候就安排田子方等儒家名流做他的老师,教育他如何理家、治国、平天下。在父亲的精心教导与栽培下,他逐渐成长为一名知书达礼、颇有才干的政坛新人。
这种德才兼备的君王,在与臣子交流时,难道只是为了炫耀一下自己的本领?显然不是。因为位高权重的人,一言一行都能影响天下生灵,他之所以表面上跟吴起夸赞魏国山河秀丽,实际上向对方传播自己的价值观————人是靠不住的,国家最大的屏障是自然险要。魏国后期君王也正是因为这个价值观,导致很多人才流失,最后国家由盛及衰。
为什么说吴起在和魏王聊天时,表现出超低的情商呢?
在对话中,魏王表层含义只是表达一下对险峻山河的喜爱之情。就好比我们跟张三一起参观我们的子公司,看见员工都在认真做事,随口夸赞一下。正常人会跟着随口附和一下,聪明的人会拍马屁这些都是领导的功劳。然而吴起不仅没有随声附和,而是反手说出自己的大道理,说什么在德不在险,最后来一句威胁的话。
本以为满怀期待,让对方给出自己满意的回答。结果对方不仅没有接过自己的话,反而借题发挥来教育自己,这种情况,给谁听了都不舒服。
吴起回答的有错吗?没有错,因为战国是一个尊崇武力的时代,大家都在追求更多的兵力、更锋利的武器,抢夺更多险峻的军事重地。吴起的眼光能够穿过“唯武力论”,直接落在政治之上,提出“在德不在险”的观点,这是非常厉害的。不过我认为,吴起口中的“仁德”,更多的是一种政治手段,而不是道德标准。吴起带兵打仗出身,在战场上厮杀,不是一个天真的人。他的观点来自对经历的总结,而不是书生论调。吴起的政治思想,是一种兵家思想的升华,有点“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意思。他从侧面教导魏王,人才很重要,如何灵活运用政治手段巩固自己的地位更重要。后来,吴起在楚国主导政治改革,让楚国成为天下强国,充分说明了吴起的政治水平。
【启发】
1、与人交流时,只要不涉及自己的利益,尽量多说好听的话,这样虽然不讨人喜欢,但是也不会让对方记恨。如果对方跟你说话,你动不动怼对方哑口无言,表面上自己赢了,实际上以后没有人跟你交换信息。
2、无论面对谁,都不要教育对方,虽然为对方好,但是人只有被影响,不会被教育。靠语言劝说的意义不大,反而招致对方反感。因为对方没有咨询你,没有被事情教训,再好的建议对方也只会当耳边风。
3、与人交流要看客下菜,见什么人说什么话。不要口无遮拦,一视同仁,这样只会让你吃不了兜着走。
4、听他人说话时,要多听言外之意,不要仅图表面,听不懂时暂且不要急于回复对方,否则只会弄巧成拙,让自己出洋相。有时候同样的话,在不同的场合会有不同的意思。
越过越好的人,都做对了这三件事
有一句成语叫“蛊惑人心”,蛊是一种人工培养的毒虫,专门用来害人,而蛊惑用来形容那些居心不良的人,用一些不好的东西来迷惑人。蛊惑两个词一看就不是好现象,但却不知道的是我们也常常被自己的局限思维而蛊惑。即便生活得很幸福,但一看到别人比你还幸福,攀比之下就觉得不幸福了。可见人心就很容易被蛊惑,在与外界的比较中,不断的跌宕起伏,跟与不如自己的人比会沾沾自喜,跟比自己强的人比又满心烦恼。爱读书的百合2024-02-17 11:05:32
0000读《红楼梦》:薛宝钗为了薛家,埋葬了自己
作者:韩雪丽薛家进京,主动进了贾府,是他们自己非要进入贾府这个是非地,其实薛家的生活,原是简单的,如果不是薛蟠混账荒唐,完全是败家生事,薛姨妈何尝愿意背井离乡,千里上京投亲,在薛家本族里,这一支,可是族长,可是呼风唤雨,说一不二的人物。1、金玉良缘梦紫网2023-10-14 09:00:580000《三千年文明大变局》:读懂中西文明变局,透视当前全球格局
近年来,世界变化非常之快。各国的文化基因不同,造成了国与国之间很多的碰撞和紧张态势。知己知彼,既了解中华文明自身的立场,也了解西方文明的发展脉络,双方才能更好地相处与合作共赢。同时,以史为鉴,了解过去,了解历史,才能更好地看待当下,展望未来。这本书是史学大家许倬云先生的扛鼎之作。他以“大历史观”将人类3000年世界文明娓娓道来,中西对比,纵深横阔,深入浅出。在山清泉水2023-07-30 16:41:49
0000蛋糕还是甜甜圈? 齐泽克和德国观念论的突现论
摘自:《齐泽克回信!》作者:阿德里安·约翰斯通译者:蓝江蛋糕还是甜甜圈?齐泽克和德国观念论的突现论在我2014年出版的《先验唯物主义的历险》一书的第六章和第七章中,我与齐泽克展开了一场辩论,重点是他量子力学的辩证唯物主义转向。在我最初批评了齐泽克对微观物理学的思辨考察之后,他对我提出了一些回应。欧陆思想联萌2023-07-27 18:40:08
0000孟子启示录076:当领导当下属都是有自己道义要守的
导读孟子说,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我们该怎样理解?他为什么告诫要以尧舜为榜样?为什么说无论上级还是下级,都有自己的道义要守,没有尽道义,只享受利益就是违背天道?为什么说以牺牲员工和客户获得感来满足自己获得感的老板是活腻了?新用户177790362024-02-27 17:08:1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