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705

云诗浅谈不同词性对仗

云诗雷情云诗雷情2023-07-30 12:47:390

──不同词性的对仗

词性放宽举列:

1)动词与形容词相对

纪晓岚题笔棒楼联:

地迥不遮千眼阔;

窗虚只许万峰窥。

上联“阔”为形容词,下联“窥”为动词。

云诗观点:

千眼阔

万峰窥

都是主谓结构,联律通则也规定,动词可以对形容词。

2)动词与名词相对

鲁迅题赠某友人联:

室外独留滋卉地;

年来幸得养花天。

上联“外”为名词,

下联“来”为动词。

云诗观点:

按古代字类,“外”方位词,是虚,“来”动词是虚,虚虚相对。

其实这里“来”是:“表示从过去某时到现在的一段时间”。也是一个时间段,等同名词。也可以理解为语气助词。

3)俞樾题南京莫愁湖胜棋楼联:

占全湖绿水芙蕖,胜国君臣棋一局;

看终古雕梁玳瑁,卢家庭院燕双飞。

上联“局”为量词,

下联“飞”为动词。

云诗观点:

棋一局

燕双飞

都是主谓结构,一局,双飞可以宽。

5)形容词与名词相对

周延俊题天马山联:

十一年古刹重游,叹世界沧桑,潭伏老龙还自在;

五千里征鞍甫卸,忽雄心激越,云腾天马竞何乏。

上联“老”为形容词,下联“天”为名词。

云诗观点:

老龙,天马都是名词偏正,前面定语放宽。

7)形容词与数词相对

白杨挽梅兰芳联:

悼一代巨星陨落,举世无限伤心;

幸满台桃李新生,梅艺万古长青。

上联“一”为数词,

下联“满”为形容词。

云诗观点:

一代,满台,名词性偏正,前面定语可以放宽。

8)形容词与量词相对

北京雍和宫法轮殿联:

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

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

上联“度”为量词,

下联“明”为形容词。

色——广义之色是物质存在的总称。狭义之色,专指眼根所取之境。

空——意为空无、空虚、空净、非有。一切存在之物中皆有自体、实体、我等,此一思想即空,亦即为事物之虚幻不实,或理体之空寂明净。空之思想乃般若经系统的根本思想。空可分为人空和法空两大部分。人空为人类自己无实体和自我存在;法空则为一切事物的存在皆由因缘而产生,故亦无实体之存在。

“色即是空”,意谓不论物质现象(相当于色)或精神现象(受、享、行、识)均属因缘所生法,无固定不变之自性,若以其为实有自性,则是虚妄分别,故色之本质为空。

莲——莲花。印度古来珍视此花。佛教亦珍视之。如佛及菩萨大多以莲花为座。经传,十地的菩萨系生于摩醘首罗天王宫,坐于宝莲华王座而成佛。《观无量寿经》载,阿弥陀佛及观音、势至二菩萨等,皆坐于宝莲华上,众生临终时,彼佛等持莲台来迎九品往生之人。

莲花有香、净、柔软、可爱四德,而以之比喻法界真如之常、乐、我、净四德。’

佛教以莲比喻人的心脏,并表示众生本有的心莲。

海——以海比喻其德高、数众。所谓众生尊崇之诸尊圣众会聚。

慈航——佛、菩萨以尘世为苦海,故以慈悲求度众生出离生死海,犹如以舟航度人,故称慈航。《万善同归集》卷下:“驾大般若之慈航,越三有之苦津,入普贤之愿海,度法界之

飘溺。”

六度——指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等六波罗密。

不生不灭——得阿罗汉果者,不再受生于三界五趣之中,即永人涅槃,不受生死之果报,故称为不生。《涅槃经》卷五载,涅言不生,槃言不灭,不生不灭为大涅槃,故形容涅槃时每以不生不灭表之。《般若心经》谓,此世一切之存在有“无实体”之特性,不生亦不灭。这是佛教根本之教义。

香台——又作香房、清净香台、香殿、香积殿、净香房、香宝等。即指佛所住的房舍,后世则广义指供奉佛像的殿堂。以及附属佛殿的僧房。据《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十四载,香台多建于僧院之中心,若行经其处,应念诵伽陀(颂)方可踏步前行,否则犯越法罪。

慧镜——智慧犹如明镜,可明照万物,故以镜比喻智慧之照用,称为慧镜。

启——打开之意。

三明——指三眼。即肉眼、天眼与慧眼。

是色是空莲海慈航游六度,不生不灭香台慧镜启三明的意思是: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均属因缘而产生之虚幻不实的无实体存在,色即是空,众僧圣众会聚,慈悲救度众生修习佛法。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而入禅定,得智慧,出离生死之海;不再受生于三界五趣中,永入涅槃,这是得阿罗汉果者正见认识此生一切存在无实体性之不生不灭理念,得佛教的根本教义,走进佛的房舍,得面观宇宙的智慧诸法,以广阔的视野和睿智达三解脱。

云诗观点:

这里三明,六度,都是佛教语,名词化自然成对。

9)形容词与代词相对

苏州狮子林联:

吴会名园此第一;

云林画本旧无双。

上联“此”为代词,

下联“旧”为形容词。

云诗观点:

这里“旧”名词化,旧时,过去的意思。形容词名词化是可以对代词名词的。

此第一,旧无双,同为主谓结构,第一,无双,也可以宽

10)名词与量词相对

广东顺德县署联:

平临百里花封,处处桑麻难优;

谁绘一城春色,家家烟雨楼台。

上联“里”为量词,

下联“城”为名词。

云诗观点:

城零时做了量词。

百里,一城,都是数量词,名词性偏正。

11)名词与代词相对

赵元任挽刘半农联:

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谁成曲。

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

上联“词”、“曲”为名词,下联“我”、“他”为代词。

云诗观点:

名词代词是可以相对。

无词,教我

成曲,想他

都是动宾结构。

也可以说是,传统对格中的互成对,词对曲,我对他

12)数词与量词相对

南通曹顶祠联:

匹夫犹耻国非国;

百世以为公可公。

上联“匹”为量词,

下联“百”为数词。

云诗观点:

匹夫,百世都是名词性偏正。前面定语可以宽。

13)数词与代词相对

陈葆经题郑州黄河游览区北大门联:

居九域之中,黄河北枕;

出斯门而右,紫气东来。

上联“九”为数词,下联“斯”为代词。

云诗观点:

九域,斯门,都是名词性偏正。前面定语可以放宽。

14)量词与代词相对

梁章钜题广西滕县访苏亭联:

公是弧臣,明月扁舟留句去;

我为过客,空江一曲向谁弹。

上联“句”为量词,下联“谁”为代词。

云诗观点:

留句,向谁,都是动宾结构做状语。

六类虚词,其中的叹词和拟声词一般为本类相对,极少与其他类虚词对仗。另外四类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的六种对仗组合,全部有例联出现。在“虚对虚”的原则下,古人视虚词相对为合律。

李初树挽宋教仁联:

创林肯以一枪,天之报革命太惨;

去桃源不百里,我为赋招魂致哀。

上联“以”为介词,

下联“不”为副词

云诗观点:

这里以是动词,不也是动词,副词是不能修饰名词名词短语的。

修德必获报;

美意以延年。

上联“必”为副词,

下联“以”为连词。

云诗观点:

这里“以”也可以是副词。

静虚怀若谷;

恭俭德之舆。

上联“若”为副词,

下联“之”为助词。

云诗观点:

【这是警示名言,】

“若”这里是动词,像的意思。“之”也是动词,之,适也。——《广雅》

曲席而坐,传器而食;

捐金于山,沈珠于渊。

上联“而”为连词,下联“于”为介词。

云诗观点:

虚字可以放宽,

且这是传统对格,叠语对。可以宽。

无大无小归于敬;

有守有为视其人。

上联“于”为介词,下联“其”为助词。

云诗观点:这里也在联律通则放宽之内。助词没实际意义,可以当衬字。

太刚则折,太柔则废;

如渊之量,如川之流。

上联“则”为连词,下联“之”为助词。

云诗观点:

这个也是传统对格,叠语对。词性放宽。

如果说“实对实,虚对虚”为合律的话,那么,“实对虚”应该视为“违律”,但古联中却并不鲜见,二十四类对仗组合中,目前发现的“实对虚”例联的情况是:

a)名词与副词相对

北宋赵鼎自挽联:

身骑箕尾归天上;

气作河山壮本朝。上联“天”为名词,下联“本”为副词。

云诗观点:

错,本是代词。

天上,本朝

都是名词偏正。

动词与代词相对

江苏吴县三高祠联:

逝水如斯,愧我重来问道晚;

高山仰止,始知今日布衣尊。

上联“斯”、“我”为代词,下联“止”、“知”为动词。

云诗观点:

感觉是交股对

逝水如斯,愧我重来问道晚;

高山仰止,始知今日布衣尊。

愧我=今日

虚实=虚实

始知=重来

虚虚=虚虚

至于其他的,古联今联,不成对的多了去。

b)名词与连词相对:

唐仲晃题厅堂联:

克已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必果,勿以小而不为。

上联“处”为名词,下联“而”为连词。

云诗观点:

克已最严,须从难处去克;

为善必果,勿以小 而不为。

难处,名词性偏正,不可分开。小而绝对不是个词。上下联节奏不对。

所以这个联不能说是“处对而”

云诗总结:那个时候没有联律通则,那个时期的对联,不去过多纠结。我们也不能要求古人遵守今天联律通则。今天我们有了联律通则,我们按今天的联律通则作联。不拿今天联律通则否定古联。

也不拿古联来否定今天联律通则。

比如用清朝的《词林正韵》去检测清朝之前词作,也有出韵的。用南宋《平水韵》或清朝《佩文韵府》去检验之前古诗,也有出韵的。

再者很多千古名作,是被后人修改过的。有的完善了,更好了。有的还不如原作。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