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795

为什么是北魏?

子玉史院子玉史院2023-07-30 14:05:480

文 / 子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西魏、北周,包括后来的隋朝都是继承了北魏的遗产,如果没有北魏的积累以及对北方问题的消化,南北朝乱世的终结将遥遥无期。而北魏之所以能始终引领北朝,原因就是它的主动进化能力。公元386年,拓跋珪于牛川(今呼和浩特)建国,正式开启了拓跋鲜卑左右历史的岁月。但说白了,此时的拓跋鲜卑还处于部落联盟阶段,生产方式也是以游牧为主,生活物资也是靠抢掠的手段获得。也就是说,此时的拓跋鲜卑是以游牧加抢掠的方式维持部落的运转,每一个细胞都写满了“原始”和“落后”,身上完全没有一丝先进的基因。如果拓跋鲜卑继续以这种方式发展,结果只能是灭亡一条路,重复五胡十六国短命的命运。因为,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它不会将重塑历史的重任交到一个止步不前的人手里。但拓跋珪显然不是一个短视者,也不是一个满足于现状的人。为了打破这种落后局面,为了升级拓跋鲜卑,拓跋珪先后打出了这样几张牌——首先就是改革内部。为了加强对各部落的控制,拓跋珪先是将“赏”“罚”这两件武器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拓跋珪建立了“班赐”制度,由国君按照等级和功劳对生产物资进行分配。这套秩序一建立起来,拓跋珪的权威马上就得到了质的飞跃。接着,拓跋珪又大力启用汉人的文化世家担任要职,以此架空鲜卑贵族的权力。也就是,拓跋珪借用汉人的管理经验从文化的高度对鲜卑贵族进行打击,使他们不得不服从新的秩序。这一套组合拳打出去并产生效果之后,拓跋珪接着又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决定:迁都。是的,只有迁都才能打破旧贵族势力对部落的束缚,拓跋珪也才能贯彻个人的意志重新进行利益分配。而此时的拓跋珪已经夺取了并州,攻陷了中山(后燕国都),占据了黄河以北的大片土地,形势也倒逼他必须将国都进行南迁。对,不管是从改革、军事还是生产的角度考虑,拓跋鲜卑想守住打下来的这份家业、想进一步扩张就必须完成迁都的动作。

▲拓跋珪是北魏的建立者

图源/剧照

公元398年,拓跋珪将国都迁到了平城(今山西大同)。此时的平城俨然成了拓跋鲜卑的政治中心、军事中心,从这里,拓跋家族继续扩张他们经略天下的雄心。同时,拓跋珪还完成了称帝的动作,以皇帝的名号来强化自己的权威。此后,鲜卑贵族再也不能像对待部落酋长一样对待自己的皇帝了。这里多说一句,后来北周的宇文家族为什么必须完成称帝的动作,就是为了迅速将自己和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在身份属性上区别开来,以皇帝的权威来统驭各方。逻辑是一样的。走出这一步,首先就意味着拓跋鲜卑完成了由游牧的生产方式向农耕方式的过渡。事实上,一个民族当他的生产方式迭代之后也就意味着他的管理方式也必须得进一步升级。迁都之后,拓跋珪为了延续由汉人世家管理国家的模式,进一步建立了太学,源源不断地给拓跋鲜卑“批量生产”经世致用的人才。为了加快汉化的进度,拓跋珪还将祭祀孔子的动作进行了制度化。当然,鲜卑贵族以及他们的部落依旧是拓跋鲜卑的核心。为了进一步瓦解部落联盟,拓跋珪将拓跋部族都迁到了平城周围,然后将他们打散并分配给其一定的土地。这一步走得就比较成功了,拓跋珪此举不仅加快了拓跋鲜卑由游牧向农耕生产方式的过渡,同时还彻底将部落制送进了历史。从此,拓跋鲜卑各部都成了北魏国的正式老百姓,为国家、为皇帝个人负责。同时,拓跋珪还将后燕的五十万人迁到了平城周围并分配给他们土地。这个举动不仅夯实了作为国都的平城的基础,同时也可以起到稀释鲜卑各部的作用。也就是,以胡制胡。是的,拓跋珪完成了拓跋鲜卑由部落制到封建制的进化。但这个过程绝对不是三言两语那么轻松,而是经过了一个艰难的博弈过程。想想,一个人要改变自己的行为习惯本来就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何况一个部族要重新改变他们的生活习惯以另一套系统来生存,那难度指数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拓跋珪的行为严重触犯了鲜卑贵族的权力和利益,使他们在部族整体进化的过程中一步步被边缘化,这是他们根本不能忍受的事情。所以,拓跋珪就必须得时刻面对来自鲜卑贵族的挑战。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后来的太武帝拓跋焘杀掉大臣崔浩也是为了平衡鲜卑贵族与汉人大臣之间的矛盾。

▲崔浩死于胡汉矛盾

图源/剧照

是的,历史上所有的改革从来都是步步艰难充满了各种挑战的,吴起、商鞅都以个人的牺牲服务于国君平衡新旧势力的举措。何况,北魏想从原始的部落制一步跨越到封建制,其中的挑战就更可想而知。不然,后来的孝文帝也不至于用欺骗的手段将鲜卑贵族骗到洛阳来完成迁都的动作。想想,一个人如果长期神经紧绷被巨大的压力所笼罩,那么迟早会有失控的那一天。拓跋珪在长期的精神压力下最终精神崩溃,行为失常:他常常几天几夜不吃饭、不睡觉,经常在空旷的大殿内一个人自言自语,复盘着自己这么多年以来的成败得失。当然,内侍、大臣们也都成了拓跋珪发泄的对象,大家只要稍微行为不正常就会立刻被敏感的皇帝给扑杀。那些天,天安殿内一片血腥。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了另一个人,金熙宗完颜亶,完颜亶和拓跋珪的情况其实差不多,都是处于各自国家由部落制向封建制转型的过程中,也同样遭到了旧势力的各种反扑。在这种巨大压力的长期作用下,完颜亶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经常干激情杀人的事,其中就包括自己的皇后。最终,完颜亶死于政变。

▲金熙宗后来成了精神病

图源/剧照

不用说,拓跋珪的下场也不会太好,他是死于儿子之手,年仅三十九岁。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拓跋珪、金熙宗,包括崔浩这样的大臣都是游牧部族向封建制转换过程中所激起的矛盾的牺牲品,避免不了。但拓跋珪和完颜亶毕竟完成了各自国家的转型,他们是有功的。拓跋珪之后,北魏的历史依旧在快车道上狂飙猛进,凭借着武力优势和制度优势,北魏最终在太武帝拓跋焘的手里完成了北方的统一:431年灭胡夏、436年灭北燕、439年灭北凉...是的,南北朝的格局始于北魏统一北方之后。从那一天起,北魏就主动承担起了民族融合掌舵者的角色,但这条路依然是艰难重重,有很多挑战性的工作需要做,比如,进一步汉化以消弭胡汉矛盾。这些事将交到孝文帝拓跋宏的手里。

写文不易,看完记得点个“”和“在看”。谢谢!

/

推荐阅读:

五胡,也盛产学霸

/

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