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2806

1959年中国志愿军入了朝鲜籍,晚年携7子归国定居

历来现实历来现实2023-07-30 14:12:090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

随着中央军委的一声令下,数十万志愿军战士浩浩荡荡地开过了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爆发了。

抗美援朝战争爆发的这一年,志愿军战士王兴复才年仅20岁左右。

王兴复本是高小毕业,文化程度比较好,因此在进入朝鲜之后,他没有直接安排到前线参战,而是被编入了志愿军后勤部队,隶属于志愿军第四兵站,负责通讯、后勤等工作。

虽然远离战场,但进入朝鲜以后,王兴复依然能够直观而清晰地感受到战争的残酷性。

沿途的道路旁,处处都是被炮弹炸黑的焦土和尸体,令人胆战心惊。随着战争烈度逐渐加大,哪怕是后勤部人手也出现了吃紧。

到了后来,王兴复也要跟着他的战友们上前线,运送物资,朝鲜地形山高林密,交通不便,还要随时提防美军的空袭,每次外出,王兴复的身心都感到异常疲惫。

但王兴复没有因此而退缩,无论条件多么艰苦,他都在认真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可能为前线的战友,多提供一丝保障。

1950年冬,王兴复随部队参加长津湖战役。

在一次上前线运输的过程中,当时正值寒冬,王兴复发现志愿军战士们大都没有冬衣,很多人都被活活冻死在雪地上。

为了能够为前线战士们多送去一些物资,王兴复和战友们不得不发了疯似得在雪地里努力奔波,哪怕脚掌磨破了也毫无察觉。

朝鲜半岛的冬天可真冷啊,寒风一阵一阵地刺透单衣,冻的人直打哆嗦,把炒面和窝窝头冻成了冰,放到嘴里嚼半天才咽得下去……

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王兴复和战友们足足熬过了三个春秋,直到熬不住的美国人坐到了谈判桌上。

1953年,随着双方签订停战协议,朝鲜战争迎来了结束。

战争结束之后,在风雪中苦苦鏖战三年的志愿军也迎来了自己的归途。

在朝鲜战争中,由于美国人无差别轰炸,整个朝鲜几乎沦为一片废墟,满目疮痍,百姓的生活都难以保障。

面对如此情况,志愿军司令部做出了决定,将伤员和受损严重的战斗部队优先撤回国,留下一部分人在当地协助建设,帮助朝鲜人民尽快重建家园。

对于这份任命,王兴复倒是毫无怨言,此时的他正年轻,三年战争都熬过来了,搞三年建设再回国也无妨。

然而,此时的他想象不到,在不久之后,一个女孩的出现将改变他的人生。

1953年,王兴复被分配到了朝鲜平安南道江东郡的一所名为石岭的山村里。

在这里,志愿军战士一到来就受到了当地百姓的热烈欢迎。

对于志愿军战士,朝鲜人民普遍还是心存感激的,尽管语言不通,但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是淳朴守望、相合相鸣的,望着这些年轻的小伙子,很多朝鲜人都把他们当做了自己的亲人。

平日里,不但附近的村民也经常来帮志愿军的后勤兵站的忙,还经常送一些热乎的吃的喝的,军民一家亲。

而也就在这时,王兴复结识了一位叫作吴玉实的朝鲜女孩。

吴玉实一家是当地村子里的困难户,原本这一家有五口人,在吴玉实之上还有两个哥哥,但因为战争的原因,两个哥哥全都参军,却都死在了炮火纷飞的战场。

父亲也因意外去世,独留下年迈的母亲和吴玉实相依为命。

为了糊口,当时吴玉实会经常来兵站帮忙,赚一些钱养家,年仅十七岁的她成了家里的顶梁柱。

看着这对母女,王兴复于心不忍,在平日里,他经常来到这一家人的院子里,帮助着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让这对母女好过一点。

人死不能复生,王兴复能做的只有尽力照顾,充当儿子的职责,将自己融入这个家庭,无微不至的照顾着他们母女。

慢慢的,吴玉实母女二人也把他当做了家人,虽然语言不通,但是一家人相处起来也是其乐融融。

灶火之下,映出的是一幅母亲、哥哥、妹妹的温馨画卷。

王兴复在村子中一直待了6年时间,在这六年时间里,他和吴玉实之间从陌生到熟悉,从熟悉到亲密,慢慢的两个年轻人也萌生了情愫。

两颗心的距离是如此的贴近,此时已经超越了一切。

对于这段感情,王兴复起初一直深深埋在心里。

当时的志愿军是有规定的:严禁和朝鲜女性谈恋爱结婚,这是不容逾越的纪律问题。

王兴复入伍以来,一直兢兢业业,从没有犯过一次纪律问题,为了自己的私事而去破坏部队的纪律,这是他所不愿意做的。

对于自己的爱人,能够单纯地陪在她身边,王兴复已经很满足了。

但是随着志愿军余部开始陆续回国,距离归期近在咫尺,王兴复开始坐不住了。

按照常理来说,王兴复应该是高兴的,但是,在短暂的高兴之后,王兴复的内心随即又被失落填充:如果自己走了,吴玉实和她的母亲又该怎么办呢?

此时的王兴复已经深深爱上了这个朝鲜姑娘,两人在艰苦时期互相陪伴、互相帮助、他内心是如此的不忍心离开她。

在这时,王兴复脑海中突然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那就是,自己要留在朝鲜和她结婚。

对此,吴玉实母女当然是一百个愿意的,经过这么多天的相处,此时的她们已经把王兴复当做了自家人,如果王兴复能够娶了吴玉实,那么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但是,此时另一个问题又浮现出来了,该如何向组织开口呢?组织上能同意吗?

最后王兴复还是硬着头皮去找组织请示,他们向上级坦白了自己的心意,并表示愿意为此付出一切代价。

组织收到这个消息,也是非常诧异又难办。从部队的角度来看,对于一个近十年已经29岁的老兵来说,不让人家结婚是不合适的。

而从与朝鲜人民的友谊上来看,把一个苦苦坚守六年的女孩的“丈夫”从其身边带走,那是更不合适的。

最后在经过讨论后,王兴复的上级拍了案:规矩也是人定的,规则也是要讲人情的,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同意此事!

为了规避纪律问题,当时的上级领导给了他们一个办法:王兴复可以办理就地复员手续,然后再以中方在朝工作人员的身份和吴玉实结婚。

但是这样一来,王兴复就得考虑下一个问题:未来究竟是在哪里生活?是回到中国,还是留在朝鲜?

如果执意留在朝鲜,那么就意味着须放弃中国国籍,成为朝鲜的一位公民,这一点,王兴复需要仔细考虑。

从感情上来讲,王兴复的大半生都在为了建设新中国奋斗,现如今新中国成立了,他当然不愿意放弃中国国籍。

但是,从现实上来看,吴玉实的老母如今已经六七十岁,老人身体也不好,如果千里迢迢的奔波,恐怕撑不住的。

最终,王兴复艰难的做出了选择,那就是留在朝鲜。

王兴复的申请一层层转交到了志愿军高层,并得到了上级部门和朝方的最终批准。

最终,在战友们的祝愿下,王兴复和吴玉实两人举行了婚礼,王兴复也正式加入了朝鲜国籍。

为了照顾王兴复的生活,朝方后来还为其安排了一份当地小学教师的工作,至此王兴复成为了整个朝鲜战争中,唯一经正式批准和朝鲜人结婚的志愿军。

之后的日子里,王兴复便在朝鲜开始了自己的生活,在当地的一家学校里教授汉语、历史、地理等课程,并且利用自己的身份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和文化交流。

对于组织的批准,王兴复一直十分感激,那份获批文件也一直被其牢牢珍藏。

在平日里,王兴复和吴玉实相处地十分和睦,吴玉实也是一个贤惠的妇女,在王兴复的背后,她照顾好家庭,教育好孩子,支持丈夫的工作。

如果说王兴复生活中有什么不如意的话,那就是对于家乡的思念了。

中国人自古血脉中都有一条黄河长江的支流,对于中华儿女来说,无论走的多远,对祖国的思念与热爱都是不变的。落叶归根是刻在骨子里的执念。

吴玉实显然也看出了丈夫的执念,上世纪70年代末,吴玉实的母亲去世,吴玉实便对王兴复说到:“兴复,你已经为我付出了太多了,母亲已走,我在这边也没了后顾之忧,我尊重你的决定”,妻子的鼓励给了他莫大的信心。

于是,在妻子的支持之下,王兴富第二次提出修改国籍的申请。

相较于第一次修改国籍,这一次就十分困难了。

由于已经是一位朝鲜人了,王兴复只能以华侨身份向中国驻朝使馆申请回国定居,但此时的申请程序,原比之前的还要困难。

先是要朝鲜当局批准,后来又要送至报备至中国外交部,有一套极其漫长的流程。

吴玉实也非常善解人意地支持丈夫的决定,愿意和丈夫一起回中国。皇天不负有心人,所有等待都是值得的。回国申请得到审批,他又重新改回了中国国籍。

当回来的那一刻,王兴复开心的像个孩子一样,回家了,回家了,他终于回家了。

在朝鲜的日子里,王兴复和吴玉实生下了7个孩子,其中年长的4个孩子,和王兴复一起成为了中国国籍。

而剩下的三个孩子虽然跟随吴玉实并入朝鲜籍,但是也被获批可以跟随王兴复一起回国生活。

考虑到他们的生活可能会有困难,归国以后,国家出于对志愿军老兵的补贴照顾,这一家人还获得了1000元的安家费,在辽宁海城定居。

王兴复也在此时进入海城变压器厂工作,收入稳定。在感叹祖国的变化和发展的同时,他也深深感谢祖国对他的关怀和尊重。

在他们的晚年,王兴复和吴玉实在中国度过了一段最美好的时光,虽然谈不上富裕,但也幸福一生。

从志愿军入朝到携家归国,王兴复在朝鲜总共生活了三十一年。王兴复和吴玉实用自己的爱情和行动,证明了中朝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的友谊和不变的情谊。

一段难能可贵的爱情会让人奋不顾身、赴汤蹈火,在枪林弹雨的战争中,在终年积雪的雪山里,他们的爱情像炽热的火把温暖了人们的内心,也像一盏盏莹莹灯火点亮了归途。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