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3022

不像话!内帑没钱,一国之君还得管资本家借? | 循迹晓讲

循迹晓讲循迹晓讲2023-07-30 17:12:070

循迹 · 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

主讲:赛艇队长

策划:赛艇队长

责编:马戏团长

全文约3000字 阅读需要8分钟

前段时间听说了美国硅谷银行破产的消息,后来英国汇丰银行收购了硅谷银行,现在硅谷银行的储户已经开始取钱,等他们钱取完这银行消失基本上就成了定局。

我们普通人接触到银行大概是两方面的业务,一个是存钱,一个是贷款。当初英国国王就是靠借贷借得臭名远扬,不过,也给英国借来了一个进入文明社会的机会,今天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从古至今,一个国家的国王开销都是一笔天文数字,国王的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己封地上的收成,不过,这些钱拿来养活自己和随从们都不够,更别提平日里在宫殿内消耗甚巨的宠臣和其他皇亲国戚。所以基本上国王年年都闹财政赤字,一般来说解决这个问题就是向民众加税,多收点钱赤字自然就解决了。

但欧洲的国王们并不像中国古代的皇帝,没有“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概念,整个国家是由国王的封地和大臣们的封地组成,封地领主收多少税国王管不着,领主也有权拒绝,国王要是直接朝自己封地里的商会农民收税,他们也有权反对。

◇ 封建制的欧洲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室成员若不想受到钱的掣肘,就应该想想办法“节流”,隐忍度日、减少消耗。而偏偏中世纪的国王们无力将山林沼泽归为己有,不能创办官办垄断企业,还个个都以骑士精神为己任。不过中世纪频繁的战争容不得国王们通过“节流”来遏制消费,就算自己吃糠咽菜,养自己的军队也需要大量金钱来支持,既然“节流”走不通,那就只能走“开源”的路子。

为了解决财政紧张的问题,英国国王先行一步,英国国王约翰一世曾经尝试过给地主贵族强加税款,还要没收他们的相关土地财产,结果被贵族按在桌子上强迫签订《大宪章》,把国王保护私产,不能随意收钱写在纸面上。这样的话收钱是收不上来了,只能借钱,从13世纪开始,英格兰已向近代财政国家的模式转型,不在走“有多少钱、花多少钱”的老路子,而是走上了一条“透支消费”的道路。

◇ 《大宪章》英国封建时期的重要宪法性文件之一。1215年6月15日金雀花王朝国王约翰王(1199—1216在位)在大封建领主、教士、骑士和城市市民的联合压力下被迫签署。该文件把王权限制在了法律之下,确立了私有财产和人身自由不可被随意侵犯的原则。

最开始英国国王借贷是向犹太人借,犹太人在欧洲大陆饱受歧视,他们中有相当一部分人逃往不列颠岛避难,他们以为英国国王是再生父母,刚要感激涕零,国王就递上来一张贷款的欠单,“我给你们提供庇护所也不容易,你们借我点钱也是应该的吧。”而且这种签单大部分都是阴阳合同,纸面上利润非常高,但实际还款给的利润低的可以忽略不记,假若胆敢有人不配合国王摊派的“借贷工作”,就有被赶回欧洲大陆的风险,没办法犹太人只能把钱包奉上,供应国王的吃穿用度。

除此之外,英王跟汉萨同盟的商人合作,国王给他们发特许状,减免关税,换来商人们的贷款,1299年英王爱德华一世远征苏格兰,因为长时间没发军饷士兵们人心生变,在这紧要关头汉萨商人给国王送去500英镑,这相当于当时一个英国男爵一年的收入,靠着这笔钱国王成功稳住的士兵的情绪,平稳度过这场危机。

◇ 在伦敦的汉萨同盟商人

无论是犹太人还是汉萨同盟,他们能提供的贷款都有限,真正占大头的是一群意大利商人,由于地中海商业发达,意大利人在这挣了不少钱,他们的财力开始被世界所熟知,也引来了英国人朝他们借款。

还是爱德华一世为了远征苏格兰,他不仅向汉萨商人借款,也向意大利里卡迪商行借款5万多英镑,为了表示自己有还款能力,他统一了全国关税,用关税收入偿还借款,甚至将关税征收包给里卡迪商行。为了进一步的拉近关系,他规定里卡迪商行代表在觐见国王时可以住在国王的藏宝库中。

◇ 爱德华一世(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金雀花王朝的第五位英格兰国王(1272年—1307年在位),亨利三世的儿子。又称“长腿爱德华”(Long Shank)、“苏格兰之锤”或“残忍的爱德华”

就在人们以为一切都在平稳运行时,1294年英国爆发和法国的战争,为筹集资金,爱德华一世下令没收所有商人的羊毛,使羊毛关税无法征收,这导致承包关税征收的里卡迪陷入困境。同时,法国认为里卡迪帮助英国人,扣押了他们在法国的所有代理商及其资产,并勒索了一大笔罚款。里卡迪商行的资产和声誉都受到严重影响,爱德华一世看到这种情景,觉得里卡迪商行已经没有利用价值,反正再借钱他们也拿不出来了,就干脆火上浇油,不仅剥夺了他们的征税权,还征用他们在英国的资产,自此里卡迪商行一蹶不振,不久后灰飞烟灭。

里卡迪凉了没多久,意大利的弗雷斯鲍迪商行主动过来当债主,又借给爱德华一世一大笔钱供他打仗。但没过多长时间,英国的大贵族集体上书,说弗雷斯鲍迪商行有通敌嫌疑,听到风声后该商行成员只好四处奔逃保命,商行也因此破产。当时的人沉痛地总结说:“不要和宫廷里的人进行任何交易”。

虽然有了两个前车之鉴,但还架不住意大利商会们义无反顾的往前扑,毕竟英国国王给的实在是太多了,当时欧洲借贷的利息最高也就到10%,英国人能给到四分之一还多,如此高昂的利润让无数人都忍不住铤而走险。前后还有好几家商会成为英国王室的金主,最后也都跟前几任相同的命运——被英国人各种巧取豪夺之后,无奈宣布破产。

◇ 英法百年战争中的阿金库尔战役

英国王室这么做虽说赖掉了巨额的债务,但也不可避免的迎来了非常大的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就是英国王室在欧洲信誉尽失,在百年战争期间,当英国人又需要借钱打仗的时候,再也没有商会愿意借他们钱了,没了财政支持,英国人在战争中也显得力不从心,百年战争遭到惨败,丢掉了几乎所有的欧洲领土。

此后的英国长期陷入玫瑰战争,贵族之间内战让英国国王无暇顾及对外扩张的事,即便是有战事规模也不大,财政收入完全能撑得住。等到17世纪30年代才再次出现缺钱问题,国王查理一世想扩充海军,但囊中羞涩,干脆直接向国民收税,从1634到1636连续三年在全国各地征收“船税”。

征收船税其实是有限制的,它有两项原则,一个是只能偶尔收一次,不能年年收,再一个只能在沿海收,查理连着三年要钱,还在内陆要钱,就等于说把把船税变成了普通税,有人打官司说船税不合法,但法院向着国王,说没问题。这下议会忍不了了,说早在几百年前《大宪章》就规定了国王不得擅自收税,现在国王就是违宪!查理觉着议会太欺负人了,他想要绝对的王权,于是宣布议会叛乱,英国内战正式爆发。

◇ 处死查理一世

战争的结果是查理一世被送上断头台,英国迎来资产阶级革命,后人在这次革命的基础上再接再厉,迎来“光荣革命”并推出《权利法案》,英国正式进入君主立宪时代。

英国因为很早就有限制王权的思想,所以他们国王才会借钱,才会因为乱收税被推翻。如果放在皇权登峰造极,不受限制的明清两朝,哪还会有皇帝借钱一说,想要钱直接加税就是了。王公大臣想反抗更是天方夜谭的事,少交一点钱都能给你家抄了。

*本文首发于「循迹晓讲」公众号 未经授权 不得转载

*配图源于网络,若有侵权,后台联系删除

(END)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