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首先要说明一点:现在的【听】字和它的繁体字【聼】在甲骨文中是含义相差甚远的两个字。知道了这点就不难理解现在的“听”为什么和耳朵没关系了,下面我来详细讲解。
汉字简化之前,“听”和它的繁体“聼”是两个不同的字。“听”(读音yǐn)”字本义为笑的样子(《说文解字》:听,笑貌。从口,斤声)。现代汉语中,“听(yǐn)”被用作“聼”的简化字,本义已废。

聼(听)读音:tīng
“聼(听)”始见于商代甲骨文 ,甲骨文、金文时期的字形为耳朵和嘴形状的组合(见下图),属会意字,从口从耳,本义指耳朵听见口中所言。

西周金文构型与甲骨文相同,但耳朵已经变样。下部增加了两个构件,右边是“生”字,左边是“古”字(见下图)。根据铭文“聼命于天子”推测,可以确定是“聼”字,义为聼从。其构型含义可能为聼到了发生在古代的故事。

楚简、小篆时期,“聼(听)”的字形演变为“耳”和“悳” “壬”的组合(见下图)。 “壬”读作tǐng,意为挺立,它在“聼”字中一般认为表示读音,也有人理解为是个站在土堆上的人,表示站在高处才能用耳朵听得到。

到了楷书时,这“壬”字写成了斜王旁的“王”字(见下图)。“悳”是“德”的异体字。“德”有嘉言的意思,“闻之嘉言为德”;也有人理解为有德者耳聪。也有人认为,“德”与“得”同音。在这借用“得”的意思,与“耳”字组合在一起,表示“耳有所得”,便是耳朵获得了声音。

元朝忽必烈时期,在蒙古语地区推行自创的八思巴文(一种蒙古文字),并未对广大汉族地区的文字文化强制管理。同期随着民间文学、小曲小调逐渐兴起,为适应誊抄书写的需要,一些人便把,“听(yǐn)”字当做“聼(tīng)”的俗字使用,并形成一定影响,“听(yǐn)”的原义不再被使用。

1964年新中国开展汉字简化工作,采纳了民间俗字,“听”字被确定为“聼(tīng)”的简化汉字。

引申义:
听取别人的意见之后,必然在思想行动上顺从、服从,故引申为听从、接受。
审案时,主审官要听诉讼双方的言辞,之后做出合理判决。听字由此引申出审理、判断义。
民国时期仿照“英尺[呎]”形式,造字翻译,加口旁,表示外来进口的。

【听】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首先要说明一点:现在的【听】字和它的繁体字【聼】在甲骨文中是含义相差甚远的两个字。知道了这点就不难理解现在的“听”为什么和耳朵没关系了,下面我来详细讲解。汉字简化之前,“听”和它的繁体“聼”是两个不同的字。“听”(读音yǐn)”字本义为笑的样子(《说文解字》:听,笑貌。从口,斤声)。现代汉语中,“听(yǐn)”被用作“聼”的简化字,本义已废。聼(听)读音:tīng风吟楼2023-07-31 10:33:05
00003副趣味有才的极品对联,对仗工整,让人津津乐道
民间流传着许多有趣的对联,让人津津乐道,叹为观止。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对联达人。喜欢对联的朋友一定要关注我哦。今天我给大家分享3副趣味有才的极品对联,对仗工整,让人津津乐道。喜欢对联的朋友,赶紧把文章收藏下来吧。第1副对联:高明问高明,高明不高明?高明答高明:高明,高明;田汉语田汉,田汉非田汉。田汉学田汉,田汉,田汉。真游泳的猫2023-07-27 19:17:59
0000【福建】龙岩东宝山联
龙岩东宝山归来云脚稳;老去石头顽。--苏逸云,古松风过宜琴和;远岫云归当画看。--郑玫有思亭雨晦风萧,思君子兮未得见;菊芳兰秀,怀佳子兮不能忘。--苏逸云卧云楼钟声云外湿;桂影月中疏。--郑孝胥百度对联吧「联友杯」第四期「广州大佛寺」佳联集评
联友杯题广州大佛寺对联大佛寺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惠福东路惠新中街内。始建于南汉,初名“新藏寺”,明代时称“龙藏寺”,清康熙三年(1664),平南王尚可喜捐资在此建寺,并为寺内浇铸三尊大青铜佛,故称大佛寺。大佛寺,明代扩建为龙藏寺,后改为巡按公署。清顺治元年(1649)公署毁于火。平南王尚可喜于康熙二年春,自捐王俸,仿京师官庙制式,兼具岭南地方风格重建殿宇,具有较高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昵称296046592023-07-30 12:36:03
0000第六届中国对联甘棠奖百佳联作品读(田丽君)
崂山太清明霞洞(朱建刚)树从六百年前有;霞可三千里外看。评:删繁就简,惜言如金,然而亦有一得有一失,长处在不怒自威,自然占高地步,短处在一览无余,略少丘壑峰峦迂回错落之美。(田丽君)蔡子池(陈红辉)经年事已非,但觉炉前烟霭轮囷,尚流古韵;捣杵人何在?细看池面涟漪迢递,似泛深情。紫网2023-10-14 11:24:3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