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有“三武一宗”大型灭佛,为何统治者厌恶佛教?主要三个原因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传播得非常快,唐朝诗人杜牧曾写下过'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一句诗就能看出当年佛教的盛况。
不止是民间,还有很多皇帝也表现得崇佛,最出名的就是梁武帝萧衍,他前期算得上一个英明君主,可惜后来沉迷佛教荒芜朝政,最终落了个囚死台城的下场。
当然,有人喜欢就会有人厌恶,梁武帝痴迷,但有其他三位武帝对于佛教的态度截然相反,甚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灭佛运动。

灭佛
1、 北魏太武帝灭佛
太武帝拓跋焘是北魏第三位皇帝,可以说一辈子都在动武,对外胡夏、北燕、北凉、柔然、山胡等等都是他的手下败将。对内也是大手笔,针对境内已是非常壮大的佛门。
太延四年(公元438年),拓跋焘'罢沙门年五十以下',沙门是当时佛教的一种称呼,这项规定就是强迫五十岁以下的沙门中人一律还俗服兵役,这是他抑佛的开始。
后来拓跋焘听取重臣崔浩的建议,改信寇谦之创立的天师道教。

拓跋焘
之所以会选择天师道教主要在于两个原因,一是拓跋焘是鲜卑人,占据中国北方后要统治人数更多的汉人就必须建立文化上的认同,所以崇信中国本土的道教排斥外来的佛教,以表面自己的'汉化'与正统性。
二是当时信天师道教的人不多,所以立其为国教也不会对政权有什么威胁。

崔浩
后来拓跋焘发现僧尼之间不守清规,做出些伤风败俗的事,觉得这类人说一套做一套,于是产生了厌恶,下令禁僧俗来往。
真正的灭佛是因为长安一所寺庙牵连到了盖吴起义当中,这让拓跋焘大怒,崔浩也在一旁煽风点火,于是开启了中国史上第一次大型灭佛。
彼时长安的僧侣几乎被杀尽,百姓敢于藏匿僧侣的也要被株连,北魏境内的经文、佛像和寺庙通通被焚毁。

宇文邕影视形象
2、 北周武帝灭佛
周武帝宇文邕是北周第三位皇帝,他也是英武之主,蛰伏多年除掉了权臣宇文护,掌权之后也掀起了灭佛运动。
他虽然也是鲜卑人,但当时已经站稳了阵脚,所以他的灭佛大部分原因是在于经济。
建德三年(574),宇文邕下令'初断佛、道二教,经象悉毁,罢沙门、道士,并令还民。'、'三宝福财,散给臣下,寺观塔庙,赐给王公。'

灭佛运动
境内佛像差不多尽数被毁,僧侣也被强制还俗,虽然引起了很多人不满,但确实让国库充盈了,也为攻灭北齐打下经济基础。
宇文邕灭掉北齐之后也齐境内也推行此法。曾有佛教高僧痛斥他的行为,说这样推行会下地狱的,宇文邕霸气回道:'但令百姓得乐,朕亦不辞地狱诸苦'。

唐武宗
3、 唐武宗灭佛
唐武宗李炎是唐朝第十五皇帝,当时的大唐已经日渐衰落,好在唐武宗和之后的唐宣宗给续了下命,都创造了一个中兴。
李炎信奉道教厌恶佛教,加上当时藩镇割据中央财政紧缺,会昌二年(842年)在道士赵归真和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开始灭佛。'命杀天下摩尼师,剃发令著袈裟作沙门形而杀之'。
这次灭佛也算成功,结果是扩大唐朝政府的税源,巩固了中央集权。

周世宗
以上就是史上著名的'三武灭佛',还有一宗并列,是为后周世宗柴荣灭佛。
后周世宗柴荣是后周的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时间不长,但政绩斐然,历史上的评价也极高,可惜在北伐之期英年早逝,年仅三十九岁。比起后来摘了桃子的老赵家,他的能力要强上许多。
显德二年(955年),柴荣下令灭佛,'自今不许私度僧尼,及亲无侍养者不许出家。无敕寺舍并须停废。……此年废寺三千三百三十六所,存者为二千六百九十四所,以所毁铜佛像铸钱。'
获得的人员、财物也是很多,不过算起来柴荣的灭佛比起'三武'要温和得多,没怎么杀人,还保留了一些寺庙。

佛像
通过观察上面四位君主可以发现一个共同点:其实四人都是有作为的帝王,是有规划有目的的灭佛,跟那些随心所欲的昏君不同。那为什么佛教会遭到统治者如此打击呢?主要在于两个原因。
1、 威胁到了皇权
这点是最为关键的,佛教在百姓间的发展非常迅速,有些僧侣威望极高,振臂一呼就能召集人口跟朝廷对着干。
就比如北魏年间的'法庆起义',一个僧人轻松号召了五万多人起义,虽然这次很快被平定,但后世的统治者肯定是害怕出现此类情况的。

金身佛像
2、 与中国传统思想不符
中国古代以儒治天下,注重家庭伦理,君臣父母。而佛教讲究六根清净,因果轮回,这样一来就会很多事情漠不关心,社会体系也就无法构建,久而久之必会成为隐患。
思想上的冲突自然会被统治者打压。
3、 当时的佛教为富不仁
'当今出财依势者,尽度为沙门;避役奸讹者,尽度为沙门.....是十分天下之财而佛有七八,陛下何有之矣,百姓何食之矣。'
这是唐朝大臣辛替否的谏言,这句话虽有点夸张,但也透露出了佛教当时的地位,以及佛教真的太有钱了。
因为崇佛的皇帝很多,赏赐给佛教的财物、土地难以尽数,僧侣和寺庙还不需向朝廷纳税、不必服徭役。
寺庙在占据这些资源之后也开始剥削普通人民,但是僧侣得到钱财之后能做什么呢?无非就是修缮寺庙和为佛祖筑金,这对于统治对于百姓都没有丝毫用处。

无头的佛像
综合这几大原因'三武一宗'四大英主就决定灭佛,得到的效果都差不多:增加朝廷的兵员和纳税人口及土地,增强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也消弱了中国古代政教合一发生的可能性。
当然这里并不是说佛教不好,只是从统治者的角度来看待,佛教能延续至今自然有它的道理,它如今已与中国的文化相融合,成了一种传统的存在。
宝钗的目标不是爱情,而是贾府儿媳妇的身份
作者:韩雪丽宝玉和黛玉感情深,大家都知道,就连宝姑娘自己也明白,所以扑蝶那场戏,她原是去寻黛玉的,看见宝玉进去了,就马上止步了,知道他兄妹二人一起长大,多有不必嫌疑的地方,她去了,恐怕大家都尴尬,所以宝钗就知趣的不去了,而是扑蝴蝶了,才有后面滴翠亭那桩公案,如此一来,宝钗不是糊涂人,她知道人家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不比别人,她什么都明白。1、情词试忙玉,宝玉痴心一片紫网2023-10-17 08:21:270000秦朝简史: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
秦灭六国,建立大一统国家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已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国富兵强,为兼并6国创造了物质条件。秦王政从即位(公元前247年)到称始皇帝的二十六年间,相继消灭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国家统一,采取了一些列的措施:(1)皇权至高无上,大臣只有参政议事权,无决策权老蒋借整编削弱地方派系,最强的西北军为何实力不降反升-今日头条
▲日寇越过长城向南进逼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日寇在上海、热河、察哈尔、冀东等地频频挑起事端,蒋介石预感中日之间迟早会爆发全面战争,决定尽快着手对日作战准备,首要任务就是对全国军队进行整编。此举不但可以壮大国防力量,还可以趁机削弱那些尾大不掉的地方派系,很快粤军、川军等被裁减大半,贵州的黔军更是被直接吞并,改编成了中央军旁系部队。▲冯玉祥与蒋介石西北军在整编中实力未损紫网2023-10-14 15:54:530000东北剿匪“三样宝”,贺晋年的战马死了两匹,三次受林总夸奖
作者:海风1946年,据不完全统计,东北的土匪接近3万人。这些土匪被当地民众称为“胡子”,他们隐藏在深山老林中,经常出来抢夺人民财物,杀害地方工作人员,突袭东北民主联军地方部队,手段无比残忍。匪徒严重破坏人民的生产生活,人民对这些土匪恨之入骨。兵说2024-02-06 09:13:32
0000土耳其太监从不净身,为何皇帝不担心他们祸乱后宫?方法很聪明
在古老的东方,中国的皇宫深院中,太监们是后宫秩序的守护者。他们被剥夺了男性的身份,却以忠诚和谨慎赢得了皇帝的信任。而在遥远的西方,土耳其的皇宫里,同样存在着一群特殊的人——太监。他们从不净身,却从未扰乱过后宫的秩序。更令人惊讶的是,土耳其的太监并非都是白人,而是有很大一部分是黑人。这是怎么回事呢?Boss爆史2024-02-03 14:06:2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