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这个人可太有意思了!

夜里看《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本来是冲着曾国藩读这本书的,结果发现,左宗棠这个人可太有意思了!
他的个性放在当时那个年代,太出人意料了,简直就是个天外来客!
众所周知,曾国藩这个人是典型的黏液质性格。这种人的特点是反应慢、行为拘谨、谨慎内向、凡事只肯说三分话。黏液质性格的曾国藩,总是习惯默默倾听,认真思考,也因此观察力、思考力都比一般人要细很多,下判断也比一般人要慢。这样的性格特点既为曾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加重了曾的“笨拙”,使他眼中乏精悍之气,面上无果决之容。
左宗棠的性格则恰恰相反。
他是典型的多血质,这种人的优点是反应迅速,做事果断,尤其善于在纷纭复杂的局面中迅速发现机会,定下策略。这种性格既能促人争强好胜、建功立业,也能使人自矜自大、高己卑人,甚至是处处得罪人。
据说左宗棠一生的两大爱好,一是好听过头恭维,二是爱酷评他人。他一生从来不会拒绝别人的任何一句恭维,也从来不会放过任何一个挑别人毛病的机会。特别是一遇到那些才力与自己相当之人,左宗棠就本能地变成一只好斗的公鸡,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攻击倾向,开口即骂,专揭其短,无所不至。这样的性格,后面确实为他招来了很多祸端。
但有意思的是,他就是不改!
相比较曾国藩的时时内省自察,左宗棠更像是一个“老子就是这样”的愤青,秉承着“你要和我做朋友,既要接受我的清澈单纯,也得承受我的自大自矜”的理念,横行霸道,无所顾忌。
这样的观念和性格特征,也让他和黏液质性格的曾国藩相处间,既心酸又好笑。
咸丰四年,曾国藩首次带领湘军出师进攻太平军,结果大败而归。羞愤之下的曾国藩直接投水自尽,幸好最后被部下捞起来了。很多湖南官员听说了这件事后都在幸灾乐祸,唯有左宗棠,闻讯之后立即从长沙缒城赶过来看望曾国藩,生怕他“再死一次”。
当然了,左在曾最需要支持的时候,挺身而出不假,但是这大哥脑回路从来和正常人不一样啊!
据说他来到船上之后,望着从水里捞上来,躺在床上奄奄一息的曾国藩时,除了责备他“此举糊涂”之外,后面说得嗨了,还直接骂曾这么点小事都转不过脑筋来,还寻死,实在笨得像猪!
对处于极度痛苦之中的朋友,这样的“安慰方式”乍听起来有点骇人听闻。不过当时一方面,左宗棠远道而来也是为了这个朋友,另一方面,曾国藩被救后仍一心寻死——“其志仍在必死”,所以左骂得再难听,他也没放在心上。
这个时候,两人的关系并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直到咸丰七年,两人关系急转直下。
咸丰七年前后是曾国藩生命中最困难、最痛苦的时期之一。当时由他亲手创立的湘军已经屡立战功,但是处境却越来越尴尬:由于皇帝对他抱有防范心理,不肯给他督抚地位,使他手中没有行政权力。此外,他又受到当地官僚大吏们的排挤和刁难,举步维艰,精神几近崩溃。
恰在此时,曾国藩父亲去世。得到这个消息,曾如遇大赦。他迅速把军务交给他人,给朝廷发去一封陈请开缺的奏折后,不等皇帝回复,立即起程回家为父亲办理丧事去了。
作为领兵大臣,擅自离开军营,确实是一件严重违反军纪的事。但如果站在朋友的角度,或许也能对曾的行为表示理解。比如作为朋友的胡林翼、吴敏树,当时就多次去信对曾国藩加以安慰,吴敏树更是在信中写道:
“曾公之事,暴于天下,人皆知其有为而为,非从其利者。”
但“善于察人、不善自察”,没啥同理心的左宗棠可不这么想啊!
曾国藩“裸辞归家”后,左宗棠也寄去了一封信,但他说的话可就不好听了,字里行间都是你曾国藩领兵打仗,本来就犯了许多错误,丧失了许多机会。朝廷念你忠心耿耿,不予计较,你现在还这么作妖?你这人从才能到品质都不咋地,现在你这番举动,使你的忠心都值得怀疑了。
好了,曾国藩那段时间本来就抑郁的要死,回家后也是逮谁骂谁的状态,这又看左宗棠把自己批了个一无是处,哪里受得了?
干脆绝交吧,索性也不回信了。
但向来秉承着“不平则鸣,有屁即放”的左宗棠性格直啊!左等右等,等不来曾国藩的回信,他又气得要死,觉得自己一番良言相劝对方还听不进去,直接发疯得了!
此后,他在公众场合对曾国藩更加肆无忌惮地大加讥弹——“左宗棠每见一人,都大谈曾氏平日摆出一副理学大家面孔,以诚自命,此次却以父丧为由,要挟君父,可见其居心并不如自己所称那样正大。”
不仅如此,没接到回信气得蹦蹦跳的左宗棠,还不忘给两人的共同好友胡林翼写信说:
“此公才短气矜,终非平贼之人!仁先、霞仙知其为君子,而不以君子待之,殊可叹。此辈宜置之高阁,待贼平再议耳。”
这人太特么不行了,别指望他平乱了,他只适合置之高阁!
但左宗棠这个人有意思的地方就在于,发疯的时候是真疯,但有时候又透漏着一丝莫名的可爱。四处骂完曾国藩之后,他又开始有点心虚了,感觉自己做得好像确实有点过分。后来在给老友的信中,他还难得做了自我批评,说道:
“虽然我说的都是正确的道理,不过方式方法可能确实有问题。”
但转念一想,曾国藩不给他回信,心高气傲的他当然也不可能主动再去联络!于是继续写道:
“此公(指曾国藩)仍负气如故,我亦负气如故也。”
哎,你生我气,那我也生你气,看谁气的过谁!
更有意思的是,当曾国藩研习黄老之术后,主动找他和解时,他又激动的要死,马上做出了非常诚恳的自我批评:
“没接到你的回信,我疑心你彻底与我绝交了,我又思念,又伤心,但是仍然负气等待,不愿先认错。但是反思这些年,事务太繁、困难太多,所以接人待物,常常出错。心中冒出一个念头,常常不假思索就形之于文字,刚发出去就后悔了,但是不久又犯同样的错误。我心中总以为,作为知友,大家都知道我的性格,不会怪罪我。这就叫做责人严而责己疏,无疑是我自我修养不够的表现。”
字字句句都是:你真的是太好了,还来找我主动修好,哎,都怪我都怪我!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这本书里对左宗棠的描述并不多,但通过这寥寥几笔,左的神奇个性已经跃然纸上。他就好似一个天外来客,既锋芒毕露、刚直激烈,又才华横溢、清澈单纯。他平生为人,从不藏着掖着,说话做事,不过多考虑后果,不太多考虑别人反应;他的“以直胜曲”观,与整个官场的整体气质形成十分鲜明的反差,但每一个真正了解、接近他的人,又实在“恨不起来”。
让我最为佩服的,还是他决不因为别人的看法而改变自己的观念,别人的一切毁誉,他皆置之度外。这种“被坑三万次,重来一次老子还是这样做”的态度,或许既和多血质的性格因素有关,也有着左宗棠自己的价值取向在内吧。
王夫人给袭人加薪却不升职,看似风光的背后,早已是危机重重
紫网2023-10-15 12:32:040000红楼梦:张道士口中的“遮天大王”真的是暗指贾宝玉吗?另有其人
混世魔王、绛洞花王、富贵闲人,这些都是红楼小说里,作者通过书中人物之口说出的贾宝玉的别号或绰号。这其中,最先到了初入贾府的林黛玉耳中的便是混世魔王这个绰号,作者通过王夫人之口道出:“我有一个孽根祸胎,是家里的'混世魔王’。”少读红楼2024-02-05 13:08:07
0000十二金仙是哪十二位,封神后走了几个,各自什么结局?
《歪歪侃封神》第1513期与通天的有教无类不同,元始择徒甚严,整部封神,数得上的也就那么几个,分别是燃灯,南极仙翁、云中子、十二金仙、姜子牙、申公豹、邓华、萧臻等等。其中,燃灯功参造化,只差一步即可证道成圣,南极仙翁早都成仙,已在天庭任职,云中子自有福德,无需担心,邓华、萧臻不堪造就,已经封神榜上暗注神名,姜子牙、申公豹另有要务之外,可以称得上阐教核心的,也就十二金仙。斯文卿相2024-01-30 22:18:28
0003《红楼梦》开篇所讲的第一个女子,薄命英莲真应怜
少读红楼2023-07-28 11:55:32
0000金瓶梅:财和色都是硬通货,但还有件东西,威力更大
文/姜子说书《金瓶梅》故事里,纯阳子祖师吕洞宾作了两首诗,写了人世间的酒色财气四个圈子,作者又说,唯有“财色”二者更为利害。先说那色的厉害,年轻貌美,自古以来,都是一种稀有资源,是可以拿来置换优越的生活的。因为稀缺,不是人人都能够拥有,所以稀罕,于是乎又有俗语所说的“英雄难过美人关”。姜子说古书2023-07-29 12:11:4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