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之美 !如花的文字你都认识吗?这是摘录自古籍《印香图稿》光緒四年仲冬月開雕板存愛盧維揚孫月卿吾中的文字图画






















































































































香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之一,自古多有记载。到了唐宋时期,焚香更成为文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将日常生活提升至艺术的境界。印香即是用模具将制成粉状的香料压成连笔图案或篆字等各种形状,焚香时,一点微火顺着回环萦绕的香粉运动,不仅具有熏香、增添生活趣味的功能,有时还兼有计时的功用。
《印香图谱》是江苏南通石港名士、文人丁月湖“勒改旧观”印香炉制式和功能,设计出的一系列印香炉(也称篆香炉、芸香炉)图谱编录。原书收录炉式图一种,盖式图九十七种,篆式图四十四种,共计图一百四十二种,与当今存世的印香炉实物同比例。光绪四年开始雕版。该书把“百模百样”的印香炉,按一比一的图式雕版结集成为“印香图稿”,在香文化薄弱环节上的筑基之作,是连接古今香事强有力的纽带,将为香学研究者提供更多近代香文化史的研究资料,为传统文化爱好者提供古籍依据。
印香唐代已广为流行,有诗为证,元稹《和友封题开善寺十韵》“灯笼青焰短,香印白灰销。”王建《香印》:“闲坐烧印香,满户松柏气。火尽转分明,青苔碑上字。”印香最初用于寺院诵经计时,宋代洪刍的《香谱》有“百刻香”的记叙,因此香篆又有“无声漏”之名。宋以前的篆模采用木料雕刻,而且尺寸都比较大,为了方便脱印,大都采用大口浅腹炉具。明清时计时功能已不再重要,印模开始采用金属镂空刻篆,器物随之变小。
伴着文人的相继参与,典章故事、诗文、吉语、民俗等题材不断呈现到印香炉上,装饰手法视繁缛为一种追求,渐此形成俗套。直到晚清,南通石港人丁月湖独标新颖,超凡脱俗,一改“粗陋不可供幽赏”的旧观,简约的装饰、巧趣文辞彰显着浓郁的书卷之气,一时间丁氏印香炉成为文人雅士追寻的文玩雅品。
丁月湖心摹手画将所有设计辑成《印香图谱》,为丁氏印香炉的仿制与传播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时至今日,香道文化再度风靡,炉具不可或缺,这一曾经流行于文人雅士间的丁氏印香炉,自然成为逐香人士的垂爱。
丁氏印香炉,作为南通历史上出现的一种风格独特的工艺制品,自制成之日即享誉一时,为众文人雅士追逐喜爱。如今,印香及丁氏印香炉已为更多人关注。
丁月湖(1829—1879),南通人。清代印香炉工艺家。居南通石港场。能书善画,擅仿制各式炉形。他设计的芸香炉,百模百样,制作精致。其所制印香炉,流传极少。芸香炉为古时书斋文房的清供雅玩物,形式有方、圆、长、扁、多角等,并有物象图案。炉内外均题有吉祥语句。传世作品有《瓜蝶纹扁形炉》,盖作瓜蝶纹,有隶书“瓜瓞绵绵’’四字,藏南通博物馆。辑有《印香炉式图》一册(或称《香印篆册》),书始于1876年,成于1878年,刻于1880年或稍后点;图谱卷首有刘瑞芳等序文及题词,有各式炉盖刘瑞芳等序题词,各式图100多幅。
【一联多对】上联:苍苔挂峭壁下联:?
上联:苍苔挂峭壁下联:银杏立长堤上联:苍苔挂峭壁下联:白菜满肥田上联:苍苔挂峭壁下联:杨柳立河堤上联:苍苔挂峭壁下联:野滕爬满墙上联:苍苔挂峭壁下联:乱草生平原上联:苍苔挂峭壁下联:黄花遍野田冯斌一鄂2023-07-29 16:12:17
0000对联中国二〇二二联艺之星李云、陈灏作品欣赏
李云,网名一梦三十年,江西铜鼓人,诗词联爱好者。上海豫园壶天堪小隐,幽馆深亭,买断东南秀色;沪浦隔低墙,飞红浮翠,僭为山水主人。镜澹澹兮虚涵天地,泠泠也寂看浮华,所抱空明,过眼荣枯皆荏苒;尘堪鉴长共冰澄,刚不折终为玉碎,愿其孤峻,照吾肝胆以清寒。丛麻禅院法雨化三千相,看静默群峰,指开觉路;晨昏消百八钟,许清凉一念,与住慈航。螳螂昵称296046592023-07-28 11:43:13
0000日历里的名胜联——2023.5.17
浙江洞头望海楼(李文郑)楼上遥瞻,好放眼云中碧岛、滩前白浪;此间小住,更舒心梦里仙乡、海外桃源。奉化岳林寺(李文郑)布袋中有甚东西?未必能求来财、拜来福;红尘里无论南北,果然是醒的少、醉的多。温州江心屿文天祥祠(李文郑)一江流前辈诗篇,风吟千载;孤屿借先生姓字,名播九州。金华双溪(吴正华)风柳趁诗怀,更相宜在水一方,飞燕声过芳草岸;文山书院2023-07-31 11:21:18
0001古联雅赏(谢青堂)(三)
17.陈逢元一联仰惊六宇宽,变成几多雨,几多露,几多雪,几多风和雷,时出时入,时往时来,多少神奇谁镇住;俯视众山小,看破一个嵩,一个衡,一个恒,一个泰与华,自西自东,自南自北,个中底蕴此平分。昵称296046592024-02-14 15:08:33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