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功于前,有败于后,不为损刑

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之前立过战功,后来触犯刑罚,不能因此而减轻刑罚。之前做过好事,之后又犯过错,不能因此而破坏法令。

赏析

这是战国时期商鞅讲功过不能相抵的一句话。所谓“壹刑”,刑无等级,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从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所谓“明刑”,指功过不相抵,即便之前有大功,也不因之而对其后的违法行为有所宽宥。商鞅这一段关于立法的论述,确实过于严苛。古人一般提倡将功补过,以功抵过。但是商鞅却主张,功不能抵过。之前的功劳,是之前的功劳,之后犯的法,是之后的,是两码事,必须按照之后犯的法来惩罚,不得酌情赦免。人非圣贤孰能无过。古代之所以有贬谪的官员,就是开辟了一条能上能下的机制。如果官员一旦犯法,则一笔抹掉,那么其实也是对于人才的一种浪费。诸如,有人打了败仗,如果一定军法从事,就失去了将功补过的机会。没有人是常胜将军,也没有人一生下来就能打仗,失败总是难免的。所以,军法从事,也应该考虑实情,不能一概而论。商鞅的法律,过于严苛,这是他当时为何遭遇重大阻碍的原因。从理论上来说,法贵正义、法贵公平,是没有错的。如果特赦一人,于法也是“千里大堤,溃于蚁穴”。但是,一旦要考虑到实际情况,则没有那么容易。“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话理论上没有问题 但是实际操作还是会困难重重的。尤其在商鞅变法初期,定然会遇到巨大的阻碍。幸好,秦孝公无条件地支持商鞅变法,才使得商鞅这一公平正义的法律原则能够坚决贯彻下去,极大提高了秦国的生产力与军力。其实,自然和法律一样,也是没有功过相抵一说的。所以,人生之路,一定要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一旦错了,必然要受到惩罚。这是很自然的事情。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乾元二年(759)的杜甫及杜诗
乾元二年(759)的杜甫及杜诗(小河西)乾元二年杜甫行踪乾元二年(759)最大的事件是三月邺城之战官军失败,史思明卷土重来。时在洛阳任职的高适南奔襄州邓州,五月出任彭州刺史。时任汝州刺史的贾至南奔襄州邓州,六月贬岳州司马。时任右补阙的岑参五月出任虢州长史。严武已于去年贬巴州刺史。(此年李白遇赦还江夏、岳阳,后至寻阳。)『律诗撷玉』声远情堪寄,气清心不孤。
走进诗摘词选,品味诗意人生『律诗撷玉』第846期组稿:黄梅桃王淑梅制图:苏颖律诗撷玉作品辑录咏蝉作者/石光明破土来尘世,登临碧树娱。居高高洁在,闻道道风扶。声远情堪寄,气清心不孤。自知生命短,岂负此征途。攀山未成叹感作者/李家平欲上秀山巅,心雄却腿寒。云光沉碧水,林影蔽蓝天。柏翠危峰处,菊馨峭壁沿。盘阡欺我老,无奈仰头观。和碧湖有约诗摘词选2023-07-28 17:31:15
0000杜甫五古《课伐木并序》读记
杜甫五古《课伐木并序》读记(小河西)课伐木并序序:课隶人伯夷、幸秀、信行等入谷斩阴木。人日四根止。维条伊枚,正直挺然。晨征暮返,委积庭内。我有藩篱,是缺是补。载伐筱簜,伊仗支持,则旅次于小安。山有虎,知禁。若恃爪牙之利,必昏黑撑突。夔人屋壁,列树白菊,镘为墙,实以竹,示式遏。为与虎近,混沦乎无良,宾客忧害马之徒,苟活为幸。可默息已。作诗付宗武诵。《百味诗词》:诗家戴根华“梅枝多少浑如我,相映春风不肯眠。”(总第132期)
《百味诗词》公众号《百味诗词》阅读将破5000的文章链接:《百味诗词》第40期(总第103期)“野旷知音绝,江清孤月圆”《百味诗词》阅读量破3000的文章链接:《百味诗词》第43期(总第118期)“一苑吟风插双翅,香红任鸟读成春。”《百味诗词》第37期高端诗评(总第90期)《百味诗词》第44期(总第127期)“是谁撑起桥头伞,绘入江南墨一痕。”紫网2023-10-14 09:55:050000古诗词日历 | 辛弃疾《鹧鸪天·欲上高楼去避愁》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想要登上高楼躲避忧愁,忧愁还是跟随“我”上了高楼。经过往返于从前去过的地方,那里的江山面貌都改变了;有多少亲朋好友的头发,也都已经花白了。辞官归隐吧!辞官归隐吧!难不成,人生总要封侯吗?浮云出现在哪里,原本也没一定的地方。如果能如浮云那般来去自由,该有多么美好!注释新用户3167a8id2023-07-30 13:47:39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