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和平使者王昭君】
作者:潘长宏
2023年7月24日
王昭君出生在著名的长江三峡之处的一个叫秭归的地方,这里江水湍急,日夜咆哮,两岸悬崖峭壁,怪石磷峋,战国时这里曾出过一位著名人物-----屈原。
昭君出身于书香门第,有着绝世的美貌,不俗的气质和飞扬的才华。她毅然踏上和亲之路,为的不是匈奴皇后的头衔,不是大汉公主的地位,而是永久的和平使者。如果昭君选择留在皇宫,等待她的又会是什么呢,是集万千宠爱在一身的皇妃,拥有着数不清的财富。果真如此的话,她就可以不必忍受大漠狂沙之苦,冬天风雪之寒,置身于异国他乡,她背后的辛酸与委屈又怎能说清。
远嫁匈奴,她永不后悔,但又有谁愿意背井离乡,离开亲人来到匈奴北国呢?是的,没有人愿意,但百姓们正饱受战乱之苦,他们需要别人的拯救,所以,昭君这样去做了!所以,她的故事一直被中华世世代代相传。

揭开历史的面纱,那就是汉元帝建昭元年,下诏征集天下美女补充后宫,王昭君年方二八,仿如空谷幽兰,自然被选入宫。从全国各地挑选入宫的美女数以千计,皇帝无法—一见面,首先由画工毛延寿画肖像一幅呈奉御览。出身富贵人家,或京城有亲友支援的,莫不运用各种渠道贿赂画工,惟独王昭君家境寒愫,更自恃美冠群芳,既无力贿赂,也不屑于欺瞒天子,使毛延寿心中十分不是滋味,不但把王昭君画得十分平庸,而且加油添醋地在面颊上点了一颗硕大的黑痣,等到汉元帝看到王昭君的画像时,嫌恶之余,以为她是个不实在的女人,因此,五年过去了,她仍是个待诏的宫女身份。
王昭君,汉元帝时的宫女,名王嫱。可是机遇敲打着历史,也敲打着王昭君,到了汉元帝竟宁元年,南匈奴单于呼韩邪前来朝觐,并提出和亲的念想,皇上出榜,要求皇亲国戚宫女主动报名下嫁匈奴,王昭君的命运无意间起了突破性的变化,可是没有人报名,王昭君知道自己所处的境地,在皇宫,也不会有出头之日,还不如出宫下嫁匈奴,做出自己的决断担当,解民众于水火,她为了使汉朝与匈奴和亲嫁给了匈奴单于。

王昭君出了长安北门,一路晓行夜宿,渐行渐远,黯然神伤,随行的乐师们,一路上弹奏着琵琶,出塞途中,因曲哀人艳。南飞的大雁为之驻足,故有"落雁"之称,以慰王昭君的离愁别恨,声声令人肝肠寸断,回望长安已经了无踪影,王昭君手弹琵琶,吟出一首“怨词”。从此,匈奴与汉朝和睦相处60余年,王昭君成为了中国历史上民族团结的象征。
大文学家白居易写诗《昭君怨》
明妃风貌最娉婷,合在椒房应四星。
只得当年备宫掖,何曾专夜奉帏屏。
见疏从道迷图画,知屈那教配虏庭。
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
余以为,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之后,他经历了巨大的转折,内心难免有感时伤事的情绪;同时,除了这种个人的哀怨之外,也能让我们看到他对封建君王薄情寡恩、不辨美丑的指斥,归结起来可以说这首《昭君怨》兼有感伤、讽喻双重特色。感伤,是为抒写一己之怀抱;讽喻,是为达到美刺时政的目的,二者并不矛盾。
这首诗的一大亮点是:将造成昭君不幸命运的根本原因归结到最高统治者汉元帝身上——“自是君恩薄如纸,不须一向恨丹青”。他指出昭君美而被弃的原因应是君主不识贤庸,又缺恩少义,白居易结合切身经历,将批判的矛头指向了最高统治者,相较于杜甫《咏怀古迹》中的“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的隐晦的批评,白居易不避嫌疑、平白直露的表达是对自己倡导的诗歌“讽喻”功能的大胆实践,这在当时来说,无疑是需要胆识和勇气的。
中越战争唯一一场白刃战
众所周知,长达20年的越战中,越南之所以能抵抗美军的入侵,获取最终的胜利,中苏两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单是无偿援助的物资,我们就给了200多亿美元。期间还帮助越南建造了不少军工设施、修建基础设施,还帮其训练军队,守卫防空。然而,战后,白眼狼的故事还是上演了。为了讨好苏联,获取更多军事支持其称霸东南亚,越南悍然入侵我国边境,打伤边防老百姓和官兵,侵占我们南沙岛屿。喵妹畅谈2024-03-06 12:08:04
0000什么是客家人?一文带你看懂客家人从哪里来,是什么民族
中国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众多独具特色的民族群体。其中,客家人尤为引人注目,他们讲着外人难以理解的神秘方言,保留着汉唐时期中原文化的古老习俗,历经千年迁徙,却始终未列入56个民族的名录之中。他们究竟是何方神圣?又为何被称为“客家人”?这群坚韧不拔、历史悠久的“客家人”,究竟属于哪个民族呢?脑洞趣味历史2024-02-29 15:07:27
0000东汉末年的大规模农民起义
作者:潘长宏(文学之都居士)2023年9月7日朋友们,当你看历史看到东汉末年时,就是那个汉灵帝执政时期,那个时候呀,宦官当道,政治上极其腐败,朝廷内部争风斗角,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自然灾害严重,民众生活水平下降,因此,导致了农民运动的爆发,这就是张角等领导的黄巾起义。它标志着东汉王朝的开始走向崩溃,开启了三国时期的序幕。紫网2023-10-13 17:59:5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