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璜《六月》:人生唯有别离多
因为向往诗和远方,人们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愿望;因为眷恋故土乡亲,游子时常生出归乡的念头。在离家多年之后,唐代诗人赵璜写下了《六月》一诗,抒发了心中的乡愁,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六月火云散,蝉声鸣树梢。
秋风岂便借,客思已萧条。
倾国三年别,烟霞一路遥。
行人断消息,更上灞陵桥。

“六月火云散,蝉声鸣树梢”,六月的红云逐渐散去;夏蝉在高高的树梢鸣唱。作为游子,诗人很是关注时序的流转,虽然还是夏天,但六月的天空中的红云正在逐渐消散,这意味着这意味着炎夏即将过去,凉秋就在不远的前方。此时,夏蝉仍在树梢鸣唱,缭乱的声音扰动着游子的心绪,逗起了诗人的乡愁。

“秋风岂便借,客思已萧条”,又怎能等到秋风吹起呢?游子的乡愁已寂寞冷落。秋天,是一个容易引发思念的季节。但诗人表示,即使还没有到秋天,但乡思已充盈内心,想立马动身归去,又如何能等到秋风吹起呢?可是,事与愿违,由于现实的枷锁,诗人又无法归去,只能任凭乡愁咬啮内心,独自品尝这份寂寞冷落。

“倾国三年别,烟霞一路遥”,完全离开家乡已经许多年了;历经山水一路来到遥远的他乡。诗人屈指数来,自己离开家乡已经许多年了,不禁暗暗心惊,回想这些年来,竟一直在漂泊流浪,不觉间就已流落到了遥远的他乡。这一路走来,异乡的风光不仅没有带来安慰,反而使他在新奇又陌生的感觉中,产生了浓浓的归思之情。

“行人断消息,更上灞陵桥”,游子已与家乡中断了音讯;却又一次走上灞陵桥经历分别。离家日久,漂泊无定,诗人竟渐渐地与家乡中断了联系,如今,一封家书已是奢望,更何况是归家呢?或许只能在梦里归去吧。更使人伤怀的是,身陷乡愁之中的诗人,竟还要再一次经历折柳送别,不知会孤独落寞到何种程度?

家乡,是那个你在那里长大,长大后迫切希望离开,离开后又魂牵梦萦的地方。对游子来说,远方或许有诗与前程,但家乡却永远是心的归宿,所以,希望每一个游子都不要忘了回家的路。
翠竹从来不惧寒,严冬之时迎风雪
竹,被称为植物中的君子,正所谓“竹可焚不改其节”,竹木四季常青,就算在是寒冷的冬天,也依旧是苍翠惹眼。自古以来,竹便受到了国人的喜爱,它那挺拔的身姿,它那清新的色彩,它那高洁的风格,让人赞不绝口。冬日里的翠竹,不因寒气而凋零,虽然风雪常至,却也不改初心。雪压竹枝低,虽低不着泥。一朝红日出,依旧与天齐。——明·朱元璋《雪竹》新用户3167a8id2024-03-05 14:07:52
0000『词曲拔萃』常与同僚谈禁酒,加班熬夜凭身瘦。
词曲拔萃第689期词曲拔萃词曲拔萃浣溪沙·山居作者/范国纲(广西)山色溪光入画图。幽居怡意自心舒。此中真趣有谁如。花影半帘春寂寞,鸟声三径日扶疏。小窗闲坐读残书。浣溪沙·幽篁作者/孔祥忠远望栖霞叠郁峨,扁舟西子动秋波。用情斑竹不须多。花港池边风弄影,黄龙洞口水吟歌。幽篁一入解忧何?浣溪沙·腊月作者/郑乐群(黑龙江)诗摘词选2024-03-01 14:10:50
0000杜甫七古《夜闻觱篥》读记
杜甫七古《夜闻觱篥》读记(小河西)夜闻觱篥夜闻觱篥沧江上,衰年侧耳情所向。邻舟一听多感伤,塞曲三更歘悲壮。积雪飞霜此夜寒,孤灯急管复风湍。君知天地干戈满?不见江湖行路难?杜甫五律《竖子至》读记
杜甫五律《竖子至》读记(小河西)竖子至楂梨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小子幽园至,轻笼熟柰香。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欲寄江湖客,提携日月长。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竖子:年轻仆人。【《庄子-山木》:“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郭庆藩集释:“竖子,童仆也。”】由“熟柰香”知,此诗作于夏季,时杜甫已移居西瀼。杜甫西瀼有果园。《美人幽幽/江月晃重山》
《美人幽幽/江月晃重山》文/暮色苍松16.11.11依样花容月貌,胜前风采光鲜。此时姿色越英年,多娟秀,非是罔虚言。浅笑平添韵味,清妆尤显端然。谁人欣幸近芳颜,休生妒,顾影任垂涎。(2023.12.26修正)老兵自娱书屋2024-01-30 22:05:3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