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万人逃难东北,“闯关东”的血泪史!

1940年3月的一个凌晨,山东滨县一个村子里显得格外喧闹,家家都在收拾行李,一个名叫殷殿起的年轻人,在屋里搜罗了一遍又一遍,包好仅有的小袋玉米和一堆锅碗瓢盆,牵起妻儿,挑起扁担,再顺手给3岁的儿子拿起一个木刻娃娃,便头也不回的出了门。门外,村子里的乡亲们都手忙脚乱,和殷殿起一样,有些牵着牛车,有些怀揽背扛,拖家带口,一起朝着东北方向走去。他们此行不为别的,只为寻生。那一年,准确的说是那些年,世道混乱不堪,日本侵略者四处扫荡,农民不敢出门种地,每年开春,山东赤地千里,土地一片荒芜。不仅仅是山东,黄河下游百姓皆是如此,当时,惨烈的现实摆在他们眼前:如果继续留在家乡,只有等死。

横竖都是死,在家饿死不如闯闯关东,找条活路。日本人小越平隆1899年在《满洲旅行记》 中记载了当年真实的历史画面:由奉天入兴京,道上见夫拥独轮车者,妇女坐其上,有小儿哭者眠者,夫从后推,弟自前挽,老媪拄杖,少女相依,踉跄道上,丈夫骂其少妇,老母唤其子女。队队总进通化、 怀仁、海龙城、朝阳镇,前后相望也。由奉天至吉林之日,旅途所共寝者皆山东移民……说起来,殷殿起们不算“闯关东”的头一拨人,在他们之前,最早可追溯到晚清,就已经有大量关内农民向关东移民,而到了20世纪后,闯关东迎来高潮,中国历史上一场悲壮而雄伟的人口大迁徙彻底拉开序幕,成为“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五次人口迁徙”事件之一。无数人背井离乡,抛家舍田,踏上一条布满荆棘、生死未卜的路,只为了奔一个福祸难测的前途。

而正如前所说,“闯关东”并不是一个特定时期下的社会现象,它历来已久,覆盖时期横跨超过百年。所谓”关东“,是指山海关以东,具体来说就是东三省,地广而人稀,古称关外,自古便是不受人待见的流放之地。清代以前,从关内到关外,大都是被动的流放,当朝者们都习惯将“造反”者遣送边陲“烟瘴”之地,触犯刑律者多发配“极边寒苦”的关东,这种遣犯史称“流人”。清朝之后,清廷要求各地官署劝农开垦,“荒地无主者,分给流民及官兵屯种,有主者令原主开垦”;“招徕流民,不论原籍别籍,编入保甲,开垦无主荒田,永准为业”。顺治八年(1651)清廷谕令,“民人愿出关垦地者,造册报部,分地居住”。在请朝廷政策扶持下,原本荒野未开、崇山未辟的关东摇身一变,成为沃野千里的“龙兴之地”。

随着招垦令持续发力,到关东的人员来越多,请朝廷又担心关内汉人大量迁入会损害旗人利益,破坏满族习俗和秩序,于是,康熙七年(1668)便废止了招垦令,推行封禁政策,以后的措施越来越严厉,从局部封禁到全部封禁,从验关封海到驱逐流民。虽然有禁令,但当时,地灾频发的关内,已经有不少农民注意到关东的利好,开始悄悄的偷渡,《荣城县志》有载,“地瘠民贫,百倍勤苦,所获不及下农,拙于营生,岁歉则轻去其乡,奔走京师辽东塞北”。仅康熙末年,山东到关外垦地者已多至十余万人到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大约有180万关内移民(包括后裔)来到辽河及吉林、黑龙江一带谋生。而这么一大批人,是在禁令之下,通过各种手段经历各种险阻才成功移民的,故称之为“闯关东”,而这个说法,也沿用至后世。政策往往有张有驰,咸丰十年(1860),清政府首先开放了哈尔滨以北的呼兰河平原,翌年又开吉林西北平原。到20世纪初,清政府决定开放蒙地,还设立押荒局、垦务总局,督导开垦事务。几番鼓励下来,涌入东北的移民越来越多。

至宣统二年(1910),政府正式废除汉人出关垦植的禁令,移民再一次逐年增加。二十年代至三十年代初,华北等地的政治经济状况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破产农民和灾民、难民不得不到东北去逃荒、避难。据统计,1921年关内向东北移民仅为20.9万人,1926年增为56.7万人,以后移民数量猛增,1927年达到105万人、1928年为108.9万人、1929年为104.6万人、1930年为67.3万人。10年间,近618万余人到东北谋生。人数之众,让人咋舌,当时家家户户”闯关东“已经成为一种普遍共识。可见“闯关东”的现象,是人们主动促成的,其中原因也并非是单方面的,是政府政策调动以及内陆生活压力双重因素共同作用而成。据统计,19世纪初东三省总人口不足200万人,1840年增至304.8万人,到50年后的1911年增加了1500万人,为1811.7万人;又过了20年的1930年,人口增长近一倍,达到3008.7万人。其中一部分是人口自然增长,而绝大多数是人口的机械增长,即“闯关东”所致。

那么,闯关东究竟要如何去闯呢?大体说来,分为水路和陆路两种方式。水路是由天津、烟台、青岛为主要渡口,乘船漂洋过海,去到关东属地,离海最近大连、营口和丹东也就理所应当地成为了“闯关东”的海路首选地。陆路则需要绕过山海关关口到达今天的开原地区,但当时陆地关口管制较严,而且道路实在遥远难行,所以迁移的人基本很少选择陆路,大多是从水路出发。靠海的山东人,至少也是以水路为主。到了关东地区,大多数人会选择在辽宁落脚,但辽宁开放最早,早已人满为患,于是又向更北的吉林、黑龙江进发。虽说闯关东是为谋生,部分人能在关东站稳脚,但仍有不少人依然难以维生,好似从一个深渊跳进了另一个深渊。关东土地虽多,但并非无主之地,要想有田种,必须花钱买或者租,但逃荒般迁移过去的人哪有钱,于是只好当个佣农,慢慢攒钱,还有一部分人则选择去臭名昭著的“老金沟”淘金。

不管怎样,在当时,由于匪患猖獗,要想安心积攒钱财都是个极其艰难的过程。不管在哪,生活都不易。再之后,大部分移民都有屋有田了,眼看生活要好起来了,但日军又来了,烧杀抢掠,坏事做尽,闯关东的人们一夜回到穷苦,个中辛酸血泪,不难想见。“闯关东”是近代史上空前的大举,无数人身处绝境,硬是凭借一股子信念,找到一线生机,在异地他乡,造就千秋功业。

那批闯关东的人,在关东开荒拓土,实实在在奠定了关东地区的发展,不仅在当时有效地阻止了沙俄侵吞的步伐,而且为日后东北地区的兴起,尤其是东北军事工业、重工业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经济基础与发展根基,对我国在工业上的发展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百年过去,如今,泱泱大国同仁一是,早无关内关外之分,也没有人再因生活所迫背井离乡,“闯关东”也成为一种精神符号,刻进了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世间再无”闯关东“,无畏奋进永流传。

陪朱元璋打江山的34个人,朱元璋杀了30个,为何却不敢动这4人?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功臣亡。”历朝历代的开国功臣大多逃不开这个魔咒,如文种、韩信、白起等,都曾立下过不世之功,却没一个人得到善终。历史上诛杀开国功臣最多的皇帝要数朱元璋了,据统计,曾跟随朱元璋打江山的那34位功臣,被他杀得仅剩下4人,这4人都是谁?为什么朱元璋不敢动他们呢?紫网2023-10-13 15:33:130003一口气看完南朝之南陈32年历史
南朝是继东晋之后中国历史上由汉人在南方建立的四个正统王朝的统称,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与北方胡人建立的五个政权对峙。从公元420年刘裕篡晋起至公元589年陈叔宝投降止,南朝共历时169年,经历宋、齐、梁、陈四个王朝。今天要讲的南陈就是南朝之一,建立于公元557年,亡于公元589年,国祚32年,传3世5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南陈的历史。风尘讲历史2023-07-29 13:23:25
0000苏联挖了24年地球,为啥挖到12262米就突然停了?
二战之时,为了打败轴心国,美苏有过短暂的合作。然而二战之后才2年,美苏就开始掀桌子翻脸了。为了争夺世界霸主宝座,美苏全方面展开了竞争。不夸张的说,是从地下到海洋乃至太空的比拼,谁也不服谁,都想正当第一人。比如,苏联是第一个踏入太空的,美国晚了一个月,非常不服气。于是美国紧追之下,成为了第一个登陆月球的国家。紫网2023-10-14 13:42:110000五胡乱华到底有多乱?完全颠覆你的认知,教科书都不敢这么写
在中华五千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有一段极为黑暗的悲惨历史,教科书都不敢写,它就是中华民族的千年噩梦-—五胡乱华。什么是五胡?它处于什么历史年代呢?五胡,指的是我国西晋末年至北魏统一北方之前的百余年历史时期(公元304年-439年)割据北方的匈奴、鲜卑、羯、羌、氐等少数民族,他们都是游牧民族。五胡乱华既然他们都是北方的少数民族,那何以能乱华呢?这就要先追溯到我国秦汉时期的历史了。钰姐讲历史2024-02-04 14:10:4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