佐天侯陈承瑢:隐藏在太平天国内部的野心家,一手策划天京事变
太平军定都天京后,原来一帮起义的老兄弟因为各自结成自己的势力集团,纷纷展开激烈夺权运动,其中势力最大的莫过于东王杨秀清,当时杨秀清主政整个太平天国,虽然对外打出了一系列的胜仗,但在内部因为骄傲专横的作风引起洪秀全等人的不满,最终促成了天京事变的爆发。

太平军
天京事变令太平军元气大伤,整整两万和东王府有牵连的人惨遭杀害,这些人都是从两广出来战斗力爆棚的老兄弟,却死在兄弟刀下,也让太平天国由盛转衰,彻底丧失了乘胜歼灭敌人的有利时机。
表面上看天京事变洪秀全一手策划诛杀杨秀清的行动,但实际上却是被佐天侯陈承瑢利用而已,陈承瑢是太平天国势力排名第八的人,只要前面几个人被扫干净,那么独掌大权指日可待,好在洪秀全及时发现陈承瑢的阴谋,下令诛杀了他,避免了下一个杨秀清的出现。
内讧的导火线
太平天国实际上是打着宗教旗号建立的国家,其内部势力错综复杂,其中天王洪秀全因为没有兵权反而实力最弱,也让初期的洪秀全的处境非常的尴尬,没有兵权就无法掌权,朝政大权完全被杨秀清掌握,政令皆出东王府。
除了南王冯云山早死之外,太平天国的领导核心还有西王萧朝贵、北王韦昌辉、翼王石达开等等,这些是开国六王,除了他们还有洪秀全不甘心大权旁落扶起的两个新势力,分别是燕王秦日纲和豫王胡以晃,但他们都被杨秀清以作战不力革去了王位,其中胡以晃先病死,秦日纲则被降为顶天侯。

太平军内部
而在秦日纲之后的正是佐天侯陈承瑢,陈承瑢原本是洪秀全的亲身侍卫官,因有权谋,被杨秀清提拔,成为朝内官的首长,其爵位佐天侯就是辅佐杨秀清的意思,在太平天国内上可面见东王、天王,下可传令天京内外各部属,是太平天国的实权人物,深受杨秀清和洪秀全的信任。
虽然杨秀清位高权重,但为人骄傲专横、作风粗暴,对待属下非常苛责,动不动就杖刑,引起很多人不满,尤其是韦昌辉,韦昌辉在起义前后负责钱袋子和后勤的,对于起义的成败有着非常大的作用,但定都天京后就被杨秀清剥夺大部分的权力,早就引起韦昌辉的不满,更别说杀了韦昌辉的哥哥。

定都天京后,杨秀清独掌大权
连韦昌辉都能如此逼迫,更别说其他人了,事实上洪秀全、秦日纲、陈承瑢等人或多或少都被杨秀清威逼过,只是碍于杨秀清的权势敢怒不敢言,而杨秀清却把把别人的敢怒不敢言当作老实听话,自以为整个天国只有自己说了算,更别说防备了。
在杨秀清三分五次的操作下,把韦昌辉等人都推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却又没有及时防备他们解除他们的权力,还继续任用他们,最终将矛盾激化了。
陈承镕如此聪明自然看出了洪秀全对杨秀清的猜忌,准备利用洪秀全多疑爆烈的性格来一招借刀杀人,作为杨秀清和洪秀全都信任的人,陈承镕想要找点杨秀清嚣张跋扈的材料是非常容易的事,而且也可以方便的面奏洪秀全。

洪秀全只有天王的名头,其余没啥权力
陈承镕本身是洪秀全的侍卫,又长期在杨秀清身边担任要职,他的话在洪秀全眼里是有根有据的,而杨秀清密谋反叛的事也被他说的有鼻子有眼,加上之前杨秀清也“装神棍”打他,这让洪秀全不得不信杨秀清真的要夺权了,而且夺权的危险似乎迫在眉睫。
正当洪秀全哀叹无法从杨秀清手中夺权的时候,陈承镕适时的提出了自己的计划,那就是秘密调动韦昌辉回来诛杀杨秀清,陈承镕作为拥有朝政日常事务总管职权的人,很容易让韦昌辉不惊动杨秀清回到天京。
可以说陈承镕就是这场内讧发起的关键人物,当时太平天国上下唯一能告发杨秀清的只有陈承镕,也只有他能拿出具有说服力的材料,而他又能取信于洪秀全,让洪秀全信以为真,并且提出周密的诛杀计划,至于杨秀清到底有没有密谋造反谁都不确定,但眼下肯定是非死不可了。
联合韦昌辉、秦日纲诛杀杨秀清
陈承镕除了告密和提出计划,还自告奋勇充当实际主持者,而他的职位又有这样的权力,借着杨秀清的命令将密诏及时的送到了韦昌辉的手上,毕竟当时洪秀全已经被架空,深居宫中,寸步不出,无法向宫外传递消息,这一切只有陈承镕可以办到。
接受命令的韦、秦二人即刻带兵进入天京,这支秘密部队能进入天京也是陈承镕的手笔,毕竟正常情况下,没有杨秀清的号令,其他将领都没有调兵的权力更别说随意进出天京了,要是如果没有进出口令,很容易被当做敌人就地消灭。

夜袭东王府
在陈承镕的帮助下,三千进城的兵马很快的包围东王府第,而平常东王府都是戒备森严,但这天却解除了戒备,不用说也是陈承镕利用权力、盗用杨秀清的名义进行安排的。
围困完毕后,韦昌辉等人二话不说,直接带兵杀入其中,最终抓住杨秀清将其乱刀砍死,随后韦昌辉下令屠尽东王府,清朝用了几年都没能办到的事情,陈承镕却在一天内实现了。
本来诛杀杨秀清已经足够了,但陈承镕还要扫尽杨秀清残余势力,毕竟现在大家都是慌乱中不知道怎么回事,一旦回过头来,自己的阴谋肯定会败露,到时候肯定被东王府的残余势力给杀死,因此他决定扫清杨秀清残余的势力。

诸多太平军老兵遭到诛杀
斩草除根,不得不说陈承镕真的狠
他先唆使韦昌辉和秦日纲配合自己演戏,以“误杀”的罪名当众受罚,名义上是处置他们过分枉杀之罪,实际上就是诱使东王一系的人前来好一网打尽,等东王以系的人前来后,他趁机命人解除他们的武装,随后进行大规模屠杀。
而消灭东王一系的主力后,陈承镕依旧不放过其他人,以斩草除根的名义大肆搜杀老弱妇幼,尸骸堆积,屠杀之事,三个月不绝,而出身于东王一系的他却将自己的势力保护的好好的,一点没受到损失。
翦除东王势力后,陈承镕下一步计划就是除掉韦昌辉了,大规模的屠杀都是韦昌辉干的,他是躲在身后充当谋划者,毕竟内讧很容易引起太平军的不满和惊恐,唯有拿韦昌辉开刀才能平息众愤。

石达开出走
这件事不能亲自干,只能由洪秀全来干,而洪秀全也担心韦昌辉成为下一个杨秀清,自然应允了陈承镕的计划,本来按照陈承镕的内心想法,石达开也是被杀之列,但没想到石达开单独跑了出去。
此时韦昌辉由于杀孽过多早就激起了民愤,天京以外的太平军大多支持是石达开,洪秀全趁势下诏诛杀韦昌辉,韦昌辉不甘心,想要围攻天王府做最后一搏,关键时刻秦日纲却倒戈一击,原来秦日纲早就被陈承镕拉过去了,孤立无援的韦昌辉最终被杀。
引火烧身,最终被杀
天京事变中,洪秀全如愿以偿地掌握大权,但却让太平天国不可避免的由盛转衰,而他也看出了陈承镕的野心和强大,这么一个危险的人物不能继续留下去,随即下令将他和秦日纲一同处死,不然搞不好哪天自己就被陈承镕夺权了,陈承镕的阴险狠毒远比杨秀清厉害多了。
回过神来,整个天京事变中最关键的人物其实就是陈承镕,虽然很多文章都强调韦昌辉、秦日纲的残忍好杀以及洪秀全的暗中夺权,但很少提起串联他们的陈承镕,陈承镕是这个事件的主谋,先告密、后当内应、然后策划斩草除根,以两面手法行借刀杀人之计。

太平天国最终覆灭
不仅如此,他长期埋藏在太平天国的领导层里,深受洪秀全和杨秀清的信任,都轻易地将权力交托给他,听信他的谋划,不得不说,陈承镕是太平天国内部隐藏最深,野心最大的一个人。
她15岁和皇帝一夜欢愉,雍正从此宠幸不断,她死时乾隆特意停朝3日
公元1767年,54岁的谦太妃刘氏在宫中病逝,她是雍正帝晚年时的宠妃,年龄比乾隆帝还要小3岁,在她去世后,乾隆帝下令停朝三日以示哀悼,后宫嫔妃无数,为什么谦太妃刘氏死后有这样隆重的礼遇呢?-1-刘氏出生于康熙五十三年,是管领刘满的女儿,她从小就是个美人胚子,性格也十分乖巧。她在雍正年间通过内务府选秀进入宫中,一眼就被雍正帝看中。那一年,刘氏只有15岁,而雍正帝已经是51岁的老人了。紫网2023-10-14 16:22:130000为啥我们的老祖宗也无法杜绝豆腐渣工程?| 循迹晓讲
循迹·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主讲:赛艇队长策划:赛艇队长责编:马戏团长全文约2800字阅读需要8分钟◇安卓手机用户直接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线下游活动◇安卓手机用户直接点击图片,即可报名参加三喵先生的线下游活动◇苹果手机用户按上图操作,即可报名参加循迹线下游活动循迹晓讲2024-02-05 17:10:05
0000千余年皇权的浓缩,精美的龙袍下,隐藏着怎样的精神世界?
皇帝,应该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职业,因为皇帝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力。皇帝穿的龙袍,便是构成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袍不是简单的一件衣服,而是整个皇权文化的高度浓缩。一、龙袍的出现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服装,龙袍精美大气,衣服上的图案设计更是极为精妙。更为重要的是龙袍所具有的权力象征性意味,仿佛穿上它也就拥有了权力一般。浩然文史2023-07-29 11:35:47
0000开国皇帝中,为何刘邦李渊是高祖,赵匡胤朱元璋是太祖,有何区别
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高皇帝,连起来就是: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司马迁在史记中弄错了刘邦的庙号,误以为是高祖,习惯上也称刘邦为汉高祖,严格说来还是汉太祖。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庙号是高祖,谥号是太武皇帝,连起来是:唐高祖太武皇帝李渊。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庙号是太祖,谥号是英武圣文神德皇帝,合起来就是:宋太祖英武圣文神德皇帝赵匡胤。一国之君历史2023-07-29 16:30:21
0000中国人文历史事件有哪些?
中国人文历史事件有哪些?【接缘堂】廣和2023-12-17中国人文历史事件是指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发生的一系列重要事件,这些事件涵盖了文化、科技、宗教、战争、思想哲学、艺术文学、政治制度和社会风俗等多个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中国人文历史事件。1.古代文化繁荣接缘堂_廣和2024-02-04 10:09:1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