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姬昌“戡黎”:战国竹简改写认知,史记又一记载被推翻?
史记记载:纣王释放姬昌之后,姬昌先后攻打了犬戎、密须、耆国、邘国、崇国。其中,攻打耆国后,商朝祖尹忧心不已,但纣王却说“不有天命乎?是何能为!”
尚书记载:“西伯既戡黎,祖伊恐,奔告于王。”后面是祖尹与纣王的对话,大致与史记相符。总之,史记“伐耆”与尚书“戡黎”,指的是同一件事,耆国即黎国。
问题在于:比史记更早的尚书,只说“西伯戡黎”,没有明说西伯是姬昌还是姬发,西汉以来学者通常认为西伯为姬昌,但宋人认为西伯是姬发,即姬发戡黎,那么到底是谁征伐黎国的呢?对此,新世纪发现的一批战国竹简改写认知,史记又一记载或被推翻。

不合逻辑的姬昌伐黎
所谓黎国,周本纪中称为耆国,殷本纪中又称为“饥国”,位于山西长治黎城县境内,距离殷都安阳只有150公里,商朝核心区域的诸侯国,属于殷商铁杆盟友。更为重要的是,黎国距离殷都很近,距离周人却很远,这时就出现了一个让人难以解释的问题。
史记记载,姬昌晚年征伐的顺序是“犬戎、密须、耆国、邘国、崇国”。但是陕西宝鸡岐山到山西长治,现代高速里程将近700公里,以当时的生产力来看,这绝对属于超出想象的孤军深入,周围殷商势力强大,姬昌为何如此冒险,又如何确保成功?

以上图看,姬昌一旦远征黎国,那么就会面临后路被断的风险。尤为关键的是,按照正常逻辑,即便纣王讨厌黎国,也要担心姬昌下一步攻打殷都,因为黎国与殷都距离实在太近了,所以商朝必然要救黎国,那么姬昌如何确保商朝不出兵?
即便姬昌想要通过戡黎,以打击商朝与纣王的威望,但这种军事行动,只能引起商朝与纣王的更多警觉,乃至将战略重心西转,毕竟周人都要打到殷都了。换言之,姬昌戡黎的行动政治收益不大,但坏处其实很多。
总而言之,姬昌攻打黎国,不仅不合用兵之道,也不符合政治逻辑,似乎不太可能是真实的历史。当然,包括朱熹在内的宋人质疑姬昌戡黎,主要认为姬昌有德,没有必要与商朝交恶,更不会主动叛乱。

战国竹简改写认知
本世纪初,清华大学得到一批战国楚简,后被称之为“清华简”,其中整理出的《耆夜》,讲述了武王伐耆之后在文王宗庙庆功之事。
耆夜记载:“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还,乃饮至于文太室。毕公高为客,召公保奭为介,周公叔旦为主,辛公甲为位,作册逸为东堂之客,吕尚父命为司正,监饮酒。”
按照耆夜记载,戡黎的是姬发,而不是史记中的姬昌,时间是在武王八年。如此,也就能更合理的解释商周一个奇怪现象。

牧野之战前夕,商周没有爆发一次战争,纣王对姬周无动于衷,没有采取什么特别措施,这一点极其诡异。如果是姬昌戡黎,那么面对周人公然造反,且已经打到家门口的事实,商朝多年没有一点应对实在不符合常理;但如果姬发八年戡黎,此时才威胁到殷都,或许由此深陷东夷战争与内部斗争泥潭的商朝没有太多应对时间,从而商周在牧野之战前无战事。
按照史书记载,可以排列一下武王事迹:武王八年戡黎,九年孟津观兵,十一年伐纣。相比“姬昌戡黎说”留给商朝反应的时间,“姬发戡黎说”留给商朝的时间更短,而且姬发通过戡黎发现商朝虚实之后,第二年就孟津观兵准备伐纣,显然是“趁你病要你命”。当然,孟津观兵伐纣没有实施下去,这是另一个问题了,但两年后武王伐纣成功。
现代研究发现,武王伐纣的时间是十一年正月,也即距离孟津观兵只有1年多。因此,姬发戡黎发现商朝虚实后,就时刻准备发动灭国之战,这显然更符合战争逻辑。

综上,种种迹象表明,在戡黎的问题上,史记大概率是错了,真正戡黎的是姬发,或许因为尚书上说“西伯戡黎”,其中“西伯”让司马迁误解为姬昌。实际上,“西伯”意为西方诸侯之长,为何不可能是姬发?
当然,即便史记在这一问题上出现错误,也无损于司马迁与史记的历史地位,毕竟细节上出现争议或错误,任何一个历史学家都在所难免的。
以色列在中东建国前,有哪些备选地区?
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犹太人始终是一个四处流浪的民族,正因没有自己的国家,犹太民族在多次排犹运动中饱受磨难。从十九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中叶,犹太复国主义团体不断为以色列的重建而四处选址,其中包括非洲的乌干达、印度洋上的马达加斯加、南美洲的巴塔哥尼亚、中东的西奈半岛、中国的东北、俄罗斯犹太州等。其中有些是犹太人自己草创的,有些是其他国家建议的,最终他们选择了位于中东的巴勒斯坦。【非洲乌干达】地图帝2023-07-27 17:53:57
0000从北齐皇室的胡化看北魏王朝的失败
文/子玉北齐皇室的胡化有多么严重,就说明北魏王朝的汉化改革到底有多么失败。严格来说,南北朝时期的北方大地,不能简单以血缘和基因来给一个人的民族属性做定义,而应该从文化层面来判断。胡人汉化,他们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汉人,相反,汉人胡化了,那他们也就成了所谓的胡人。是的,前秦苻坚大帝还以汉文化的正统地位自居呢。子玉史院2023-07-30 16:18:05
0000吕洞宾写了首“云雨诗”,画面露骨直白,被《金瓶梅》选作开篇诗
在中国的道教传统中,吕洞宾无疑是一个耀眼的星辰。身为八仙之一,他以其超然的才华和深厚的道学修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崇拜。他不仅是全真派的祖师,还是剑祖剑仙,被誉为天下剑仙之首。吕洞宾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这并不仅仅因为他的道法高深,还因为他在文学、诗词和养生等方面的深厚造诣。无风起念2023-07-28 14:13:42
0000在《自然》发论文的首位国人,竟是清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他译的
并星标我们朱元璋在中国古代,姓氏宗族取名有自己的规范,朱元璋就规定他的儿子以及朱家子孙的命名要遵循朱姓加辈分加带五行偏旁的字的规律。但看完明朝皇族家谱就会惊奇地发现,很多皇族子弟的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惊人的相似!难道是这些明朝皇族“抄袭”化学元素周期表吗?真相并非如此,而是和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寿有关!一、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求知之路浩然文史2024-03-01 15:06:1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