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裕:“汉”就是一个后患无穷的包袱,以它为国号,这主意太馊了
东晋元熙二年(420年),刘裕代晋称帝,降封晋恭帝司马德文为零陵王,立国号为“宋”,改元永初,成为刘宋的开国君主。
刘裕是东晋的宋王,按照封地立国号是当时的传统,宋这个国号无可厚非,但刘裕偏偏和汉室有血缘关系,是汉室后裔,按道理来说,以“汉”为国号更加合适,但刘裕却弃之不用,这是为何?

宋武帝刘裕
原因其实很简单,没好处的事情为啥要干?而且对于刘裕来说,“汉”是一个包袱,后患无穷,用“汉”为国号,简直就是一个馊主意。
用“汉”这个国号,先天不足
首先就是刘裕并不是任何一位汉朝皇帝的后人,换言之,他的汉室的远支宗室身份不具备任何说服力,并不是远支宗室就不能继承皇位,但历史上继承皇位的远支宗室和刘裕相比,有着本质性的不同。
先看看刘裕之前几位远支宗室继承皇位的皇帝。
汉光武帝刘秀:他是汉景帝刘启的后人,称帝后为了自己合法性,认汉元帝为父;
汉昭烈帝刘备:他也是汉景帝刘启的后人;
魏元帝曹奂:他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人;
建始皇帝司马伦: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后人;
晋元帝司马睿:他是晋宣帝司马懿的后人;
有人说曹操和司马懿没有当过皇帝,但他们是王朝的奠基者,死后都被追封为皇帝,但在两汉时期“皇帝”和“皇”是不一样的,比如汉灵帝的父亲被追封为孝元皇,而西汉有也有孝元这个谥号,这就是孝元皇帝刘奭。

刘宋的疆域是整个南朝最大的
刘邦的父亲也是如此,刘太公的尊号是“太上皇”,并非“太上皇帝”,而刘裕只是刘邦弟弟楚元王刘交的后人,刘太公和刘交都不是皇帝,自然没有“汉”的法理,所以说刘裕用“汉”为国号,先天不足。
刘裕的法统来源是禅让逻辑而不是血缘逻辑
其次刘裕的法统来源是禅让逻辑而不是血缘逻辑,这才是最根本的问题,他既然接受了晋朝禅让,就必须要承认晋朝的合法性,而晋朝的法统来自哪里呢?来自于曹魏,而曹魏则是来自于汉。
基于这条法统路线,刘裕想要坐稳皇位就得承认曹魏代汉、晋室代魏的天命。

曹魏代汉
如果刘裕复辟大汉,那篡汉的曹魏必然是僭伪者,接受魏禅让的晋朝自然也没有合法性,倘若魏晋皆斥为伪朝,那么刘裕和周围的文武百官前半生的事迹解释起来就颇为尴尬了,自己一伙岂不是吴三桂行为?
当然如果不想承认也可以,那就得学学刘秀和李存勖,一个强行消灭王莽的新,一个强行消灭朱温的后梁,然后复辟了前朝的法统,将王莽和朱温视为僭伪者。
但刘裕是用的和平禅让的路子,自己接受的是晋朝的禅让,必须承认代汉的曹魏以及后面的晋朝,这就决定了刘裕不可能复辟汉朝,以“汉”为国号。
刘裕不需要“汉”为背书
刘玄或者刘秀为什么叫“汉”?因为他们要对付的是篡位的王莽,以复兴汉室为旗帜,就是代表自己替朝廷讨伐篡位者;
刘备为什么也叫“汉”?因为他要替汉献帝延续汉朝的国祚,复兴汉室;
刘渊为什么叫“汉”?因为他是匈奴人,想要通过这种方式使得自己的行为合法化,甚至直接宣布晋朝为伪朝。

刘渊纯粹是碰瓷
氐人李寿为什么改“成”为“汉”?是因为他抢了自己堂侄李期的皇位,为了稳固皇位,想要往汉上面靠。
他们目的都是为了赢得民心,使自己的征讨和称帝有个大义的理由。
但刘裕需要吗?他不需要,他击败孙恩卢循、解决桓玄代晋、西灭谯蜀、北灭南燕、一度收复长安和洛阳,早已赢得了百姓民心,论功绩,他可以和自己的老祖宗们叫一叫板,又何必非要去沾一个还不是直系祖先的光呢?
加上北方还有北魏,自己以汉为国号,代汉者当涂高,途高者,巍也,而且汉就是魏灭的,用汉岂不是晦气?

代汉者当涂高,袁术之前就以此称帝
很多人认为刘裕号立为汉可以让天下汉人纳头就拜,事实上当时的环境和舆论下,晋的号召力可比汉强多了,甚至刘裕为了保证自己皇权的稳固连禅让后的皇帝都给干掉了,就怕有人复晋。
所以说刘裕当真立国号为“汉”的话,意识形态层面会有很多麻烦,而且还没实际的好处,一个只有麻烦没有好处的事,为啥要做呢?
不过除了“汉”,刘裕还有一个更好的选择,这就是“楚”,毕竟是楚王刘交后代,而且自己老家彭城在秦汉时期属于项羽的楚地,彭城还是项羽的都城,可惜被前面的桓玄用了,刘裕打着扶晋灭楚的旗号,总不能打自己脸,继续用这个国号了把,所以将就着用“宋”吧!
看了吕后的一生,才发现,古代厉害的女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女子当政的情况并不鲜见,一个柔弱的小女子凭借着一己之力能爬上政权的顶峰,自然离不开她们的“心狠手辣”,像“临朝称制”的吕太后,"一代女皇"武则天,还有“垂帘听政”的慈禧太后,各个都是狠角色。吕雉更是因为把戚夫人制成了“人彘”,被后世称之为“千古第一毒后”。但看了吕后的一生才发现,她并不是一开始就心狠手辣,而且她身上有一个特质,是她能够登上权力顶峰的原因之一。-1-文史馆2023-07-29 11:05:43
0000顺治帝为何只活了24岁,看看他的生活状态,能活24岁已是奇迹
在古代,皇帝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吃穿住行都有一群宫女太监在身边轮流伺候,他们还享用着全国最顶级的医疗服务,但古代长寿的皇帝并不多。据统计,从始皇帝嬴政到末代皇帝溥仪,我国出现了400多位皇帝,他们的平均寿命却只有39、40岁。而清朝的顺治皇帝只活到24岁就驾崩了,在他的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他如此短命呢?主要的原因有3个,换谁也活不长久。-1-文史馆2023-07-29 13:35:50
0001西方“十字架”:考古发现改写认知,十字架源于中国“二绳”?
根据西方历史叙事,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人,为了处死叛逆者和奴隶等,发明了一种很残酷的刑具——十字架,就是把人钉在十字架上,任由犯人慢慢死去。这种死亡方式,往往被视为是最屈辱的。时光荏苒,十字架慢慢传到两河流域、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等,后来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但公元431年开始,十字架在基督教会中出现,公元586年被立在教堂顶端,于是十字架不再是屈辱标志,而是基督教的信仰标记,并一直延续至今。百家杂评2024-03-06 11:05:55
0001宦官寡廉鲜耻,总不干好事,为什么皇帝却最亲近信任他们?
在中国政治史上,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没有渊博的知识,却深度参与朝政;不会武功,但又曾执掌兵权;没有显赫的家世与血统,却又进出皇宫随君左右;品级不高,却能影响政局走向和皇帝废立。这些人让君子不齿,受万民唾弃,史书中他们劣迹斑斑,演义中他们坏事做尽。但就算是朝代更替,天下易主,他们却像不倒翁一样屹立不倒,而且一次又一次发展壮大。这群人就是:宦官。紫网2023-10-17 08:13:190000千金公主:为了活命,本是武则天姑姑,却甘心做女儿
作者:不贰过身为大唐皇帝的李渊,有一个出名的儿子李世民,足以掩盖其他儿女的风采。李渊能生,有十九个女儿,作为第十八个女儿的千金公主,和二哥李世民的九儿子李治年纪相仿,这就导致了同一年龄,不同辈分的尴尬。千金公主最初也只是被一个安分守己的公主,被指婚给宰相温彦博的次子温挺。温挺官至延州刺史,本来前途光明,可惜死的太早。千金公主就成了新寡。写乎2023-07-29 10:47:1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