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浑《秋霁寄远》:千里共婵娟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唐代诗人许浑想念起远方的朋友,写下了《秋霁寄远》一诗,抒发了伤感又美好的情思,这首诗的原文如下: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

“初霁独登赏,西楼多远风”,雨过初晴后我独自登楼游赏;西边的楼台上长风浩荡。在雨过初晴之后,诗人趁着难得的好天气,独自登上高楼,平原旷野在眼前展开,视线可及远方的地平线。此时,诗人抚摸着栏杆,任凭浩荡长风扯动着衣襟,吹拂着脸颊,所有的思绪也都随风飘向远方。

“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薄雾笼在如镜的秋水之上;稀疏的雨点映着西斜的夕阳。诗人站在楼台之上,俯视大地,他看到如大地眼睛的湖泊,静静地映着初晴的天幕,似有若无的薄雾笼在如镜的湖面之上,是如此地静谧。远处,仍有细微的雨点飘飞,映着西斜的太阳,折射出七彩的光,是如此绚丽。

“高树下山鸟,平芜飞草虫”,从山间的高树上飞下几只暮鸟;在平旷原野间有秋虫在飞翔。诗人望见楼台之下群山连绵,在山间的高树之间,有鸟儿飞过,它们是要趁着余晖的光亮飞回家吗?为何如此匆匆?趁着夕阳,他望见秋虫纷纷展翅飞翔,那薄如蝉翼的翅膀,透过金色的阳光,令人惊叹于生命的美好与倔强。

“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我只有等待着明月从东方升起;与千里之外的你共同仰望同一轮明月。诗人的思绪被引向远方,那里,有他常常思念的朋友,他无法跨越千百里的距离,只好站在这楼台之上,等待明月从东方升起。到那时,他一定会仰望明月,想到朋友也许会像他一样望月相思,内心竟感受到了淡淡的温暖。

带着对诗与远方的向往,你我奔赴远方,走着走着,就失散在了如海的人潮之中了。但西风吹不散相思,月光照得亮灵魂,还好有月光,温暖彼此的心灵。
【如果有缘】来年相见许霜前。
壹雪天赠友天易飞霜头易白,哪堪摇落证斯哀。去年约定君如记,须戴梅花访雪来。◇书法欣赏◇贰雪人莫笑生来便坐禅,梅花有我少孤单。一冬无语藏心事,惟向春风不可瞒。◇书法欣赏◇叁残雪梅梢才见玉成堆,午日催融痕迹微。容易离分休不舍,一朝化雨便同归。◇书法欣赏◇肆冬至自拥深寒卧雪窗,独眠十里象牙床。春风可数从明日,莫叹今宵夜太长。写诗的小静静2024-02-05 09:12:13
0000杜甫五古《上水遣怀》读记
杜甫五古《上水遣怀》读记(小河西)上水遣怀我衰太平时,身病戎马后。蹭蹬多拙为,安得不皓首?驱驰四海内,童稚日糊口。但遇新少年,少逢旧亲友。低颜下色地,故人知善诱。后生血气豪,举动见老丑。穷迫挫曩怀,常如中风走。一纪出西蜀,于今向南斗。孤舟乱春华,暮齿依蒲柳。冥冥九疑葬,圣者骨亦朽。蹉跎陶唐人,鞭挞日月久。中间屈贾辈,谗毁竟自取。郁没二悲魂,萧条犹在否?崷崒清湘石,逆行杂林薮。乾元二年(759)的杜甫及杜诗
乾元二年(759)的杜甫及杜诗(小河西)乾元二年杜甫行踪乾元二年(759)最大的事件是三月邺城之战官军失败,史思明卷土重来。时在洛阳任职的高适南奔襄州邓州,五月出任彭州刺史。时任汝州刺史的贾至南奔襄州邓州,六月贬岳州司马。时任右补阙的岑参五月出任虢州长史。严武已于去年贬巴州刺史。(此年李白遇赦还江夏、岳阳,后至寻阳。)杜甫五律《十六夜玩月》读记
杜甫五律《十六夜玩月》读记(小河西)十六夜玩月旧挹金波爽,皆传玉露秋。关山随地阔,河汉近人流。谷口樵归唱,孤城笛起愁。巴童浑不寝,半夜有行舟。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或大历二年(767)八月十六日,时杜甫居夔州。旧:依旧。挹(yì):舀取。去宋词里消夏
夏日,闲来无事,爱于窗下读书,枕上读书,池畔读书,而最爱读的,还是宋词。长长短短的词句,读一读,生活便缓了下来,时光便有了芬芳。宋词里的夏天,有如一幅幅淡墨写意画,悠闲、清凉、惬意,透着青绿,带着几分随意的气息,是那样引人向往。读着宋词,走进了历史深处,也是一个个夏天,看看那时的人们,如何消夏?新用户3167a8id2023-07-28 17:07:1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