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4673

庄子启示录032:最好的养生是顺其自然和减少欲望

紫网2023-10-14 13:58:130

导读庄子为什么告诫我们不要无限度地求知?怎样理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他认为养生的最高秘密是什么?想养生,为什么要少欲,行为要有底线,要有分寸感?人想要自己的寿命多,先要努力做到哪三少?怎样才能不刻意养生,却能更好地养生?

想收听上面音频,请点击上面绿圈我们今天开始精读《庄子》内篇的养生主第三,先读第一小段。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01先用今天的家常话翻译一下。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都是会到头的,而可以由自我去认知的外部事物与道理却是无限的,没完没了的。用自己非常有限的生命去向外追逐那些没完没了的认知,一定会把自己搞得很疲惫很狼狈,甚至很危险。已经知道了这样去做很危险,还要拼命向外去求知,岂不是更加疲惫,更加危险了吗?去做世俗中所认为的善事,千万不要想着求个好名声。去做一些世俗认为不太好的事情,可千万不要触及到法律,受到惩罚。要守好自己的底线,把顺应自然的中虚之道,当成是修身养心的常法。这样就可以保护好自己的身体,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可以照顾好父母双亲,让自己做到尽享天年。02读了这小段文字,我们就能知道“吾生有涯,而知也无涯”是从哪来的,这个话的版权应该属于庄子。庄子就用这么一小段话告诉我们,人都想活得长一点,都想活得轻松一点、自在一点,都想活得安全一点、健康一点。那非常简单,首先告诉我们不能够拼命地向外去求取。我们对外部世界的探索、追逐和索取,是对我们生命最大的消耗。求财是求,求知也是求,只要是有求,我们就消耗自己的生命能量。所以,要想活得长,要想身体好,要想心情轻松自在,先从减少自己的欲求开始,而且这也是养生护命的根本所在。吃再多的补品,练再好的功夫都不如清心寡欲更好。03第二,庄子明确告诉我们,在人世间做事情,就算是去做了好事儿,也不能够有求。虽然在布施、在帮人,但是假如有求名、求回报、求赞誉这样的想法,那自己的心还是不自在的,还是对自己身心的一种消耗和损伤。庄子的话和佛陀在《金刚经》中讲的“无住相布施”是一回事。可以做好事,但是不要刻意,不要一直放不下,一切随缘。还有,这世界上没有谁能够只做好事,不做坏事,有些事情可能是不被世俗所认同的,去做可以但是必须得有底线。法律是刚性的,如果触犯了法律,你有再健康的身体,也会失去自由,甚至会会失去生命。所以要想养生,要想长寿,要想自在,先要有敬畏心,行为要有底线。04这段话当中的灵魂是“缘督以为经”,光从字面上解释不是特别好解释,就是顺应自然的中道。本质上就是,全然地接受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存在,不去分别,不去计较,不去和已经发生的、已经存在的事儿做心理的对抗。顺应万物,而不是千方百计地去想改变万物,想让这个世界围着自己转,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发展,那是自讨苦吃,那不是养生,那是伤生。而且这个中道就是儒家《中庸》上讲的“无过无不及”,也就是想养生,要恪守中庸之道,做事要有分寸感。052021年8月28日精读这段文字的时候,我写了一小段心得,小标题是《求知是塞东西,求道要丢东西》。求知欲也是欲,只要是欲望,得到了就想要更多,得不到就会难过。而且求知是六根洞开,向外求取,而外在的一切都是虚幻不实变化多端的。如果沉迷于外在的种种现象,自性就会迷失,离道就会更远。透过万变的万相,看到亘古不变的根本,知道所谓的好坏善恶,都是人着相以后的主观意见,在造物主那里,在大道面前,根本就没有这个分别。于是就不去一次次分辨好坏,也不用费心去取舍,更不会因为得失而心烦意乱,一切都随缘的提起,然后再随缘的放下。提放自如,没有了情绪上的起起落落,人自然就不需要养生,反而能够更好地养生了。想要此生得到的寿命多,那就要努力做到分别少、贪求少、计较少。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