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唐中主李璟的这首词,备受历代词家推崇,不输南唐后主李煜
对古代帝王而言,想要治理好一个国家,文治谋略缺一不可。可偏偏有那么几个人,只志在文学,却无心谋略,例如梁武帝萧衍,南唐后主李煜,以及中主李璟。
南唐中主李璟,也就是“千古词帝”李煜的父亲,也是写词高手,他给我们留下了四首词。李璟存词虽少,但都是精品,可以跟后主李煜的那些名篇相媲美。
其中最脍炙人口的,当属《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此词备受历代词家推崇,王安石说比李煜写得好!

《摊破浣溪沙》
李璟〔五代〕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这首词的大意是:
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残,西风从绿波之间吹起,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景致与观荷人的情趣一起憔悴了,哪里还忍心再看。
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吹到最后一曲,寒笙呜咽之声久久回荡在小楼中。想起故人旧事,含泪倚栏,怀抱无穷幽怨。

词牌“摊破浣溪沙”,又名“添字浣溪沙”、“山花子”,是“浣溪沙”的别调。李璟的这首《摊破浣溪沙》,是写秋天时闺思妇的愁绪。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两句为景语。“菡萏”即荷花。荷花香销,翠叶衰尽,一片清冷、衰败情景。这两句写得形象生动,色彩鲜明,取材典型,境界凄异,交代了时间和环境。
其中一个“愁”字,著情于物,十分巧妙地暗示出思妇之愁闷正因秋风而起的寓意,自然无痕地勾起下文。
荷花凋残,西风肃杀,词人以此起兴,正如王国维所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使得全词弥漫着凄清惨淡的氛围。

“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景以引情,托现出抒情主人公痛感迟暮的悲凉心境:她的青春年华还得跟那美好的时光一起逝去,变得憔悴衰萎,再也不忍心看这满眼萧瑟的景象了。
“共憔悴”,本指香销叶残以及秋风萧瑟的景象,暗含着自己韶光已过、与秋俱老的哀叹。
“不堪看”,刻画出她那触景伤怀、悲从中来的内心世界。“美人迟暮”之意,至此豁然点明,近乎夫子自道,情境极为苍凉。

“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这两句历来为论家所称道和激赏。
一梦醒来,雨声细细,梦境即便美好,但所梦之人毕竟远在边塞,可思可望而不可即。
风雨高楼,玉笙整整吹奏了一曲,因吹久而凝水,笙寒而声咽,映衬了词人的寂寞孤清。
这两句亦远亦近,亦虚亦实,亦声亦情,而且对仗工巧,是千古传唱的名句。

“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这两句直抒胸臆。环境如此凄清,人事如此悲凉,不能不使人潸然泪下,满怀怨恨。
“多少”,“何限”,数不清,说不尽。流不完的泪,诉不尽的恨;泪因恨洒,恨依泪倾。语虽平淡,但很能打动人心。
结语“倚栏干”一句,写物写人更写情,脉脉深长,语已尽而意无穷。

李璟的这首词,写的是常见的主题——思妇秋思,但用词精妙,意蕴丰富,能引发人产生不同的感受,形成丰富的美学感受,是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不输后主,并非虚言。
冬日乐翻天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同的风景,不同的趣味。又到了冬天,冬天不仅好看,更好玩。冬天的趣味儿,听我细细地数出来,已然看见了梅花开,又看见了雪花飘舞,还有旺旺的炉火,暖暖的茶......冬日已至,快乐只增不减,何不乐翻天?冬天的乐趣,首先得说下雪。对于我这个南方人来说,下雪是奢侈,年年冬天,盼望着下雪。看见雪,需要好运气,没有下雪的时候,我在古诗词里,和千百年前的古人同乐。新用户3167a8id2024-02-12 12:06:06
0000白居易《晚出西郊》:在秋天的傍晚里
所谓“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傍晚总能引起你我的无限情思,漫步于夕阳下,任思绪在空中飞扬,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某个黄昏,有感而发,写下了《晚出西郊》一诗,这首诗的原文如下:散吏闲如客,贫州冷似村。早凉湖北岸,残照郭西门。懒镊从须白,休治任眼昏。老来何所用,少兴不多言。紫网2023-10-15 12:05:070000圣人之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圣人治理国家,观察民风民俗,因之制定法律,就会大治。研究国情,抓住根本,才能因地制宜。赏析这是战国时期商鞅讲“观俗立法”和“察国事本”的一句话。“观俗立法”和“察国事本”,告诉我们商鞅变法讲究的就是务实、客观、科学、接地气。他没有脱离实际而变法,而是根据国情、民俗需要而变法。所以,法律不能一成不变,要配合国情作相应调整。新用户3167a8id2023-08-11 17:56:2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