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画家一首与众不同的七绝,写出了秋天别样的美,句句都很惊艳
垂虹亭始建于宋仁宗庆历八年,在江苏吴江县松陵镇的垂虹桥上。
垂虹亭桥因 “环如半月,长若垂虹”而得名。垂虹亭又名钓雪亭,甚为壮丽,被不少诗人画家拿来题写、临摹。
宋代画家米芾在垂虹亭上远眺东山一带太湖秋色,有感而发以画家的心思、眼光、笔法写下这首诗。

《垂虹亭》
米芾〔宋代〕
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
这首诗的大意是:
太湖上的船帆如一块云朵,似一片树叶。剖开的鲈鱼肉白似玉,掰开的柑子色黄如金。
我爱好吟诵新诗寄给故乡友人,垂虹桥横卧吴淞江上,整个东南一派秋色。

米芾,名芾,字元章,祖居太原,后迁湖北襄阳;我国北宋的书法家、画家、诗人。
他书画自成一家。能画枯木竹石,时出新意,又能画山水,创为水墨云山墨戏,烟云掩映,平淡天真。
善诗,工书法,精鉴别。擅篆、隶、楷、行、草等书体,长于临摹古人书法,达到乱真程度。宋四家之一。
史载米芾冠服效唐人,风神萧散;又不与世俯仰,从仕数困。他历经洞庭、苕溪,有感于陆羽、皎然行迹,这首诗中作山泉林涧之想,当是情理之中。

首二句以开阔的笔势写太湖上下一片秋色。
“断云一片洞庭帆”,点出太湖,从大处落笔。“洞庭” 指洞庭山,在太湖中,在湖西面的称洞庭西山,在湖东面的称洞庭东山。山上峰峦起伏,景色优美。
“断云一片” 指船。太湖上白帆片片,如朵朵断云飘浮在空中。不言太湖之大,却从断云的比喻显出了它的气势。同时将鼓风而行的船帆比作天上的白云,也使读者自然地联想到秋日高远的空际,产生一种秋高气爽、辽阔开朗的感觉。
“玉破鲈鱼金破柑”,写江南太湖一带的特产鲈鱼和金桔。因为是从颜色上写,鲈鱼洁白如玉,柑桔色黄如金,这就将太湖的秋色妆点得更加绚丽多彩。
“破”是剖分的意思,这里当是指玉色和金色判然区分开来,构成了鲜明强烈的对比和映衬,因而避免了写秋天容易给人的一种肃杀单调的感觉。

后两句情中含景,景中渗情,把深厚的乡思和对太湖秋色的挚爱。
“好作新诗寄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为倒置,理顺应是:因垂虹秋色弥满东南大地,我真想继踵桑苎翁,卜居洞庭,好时时写出新的诗篇。
“桑苎”代家乡,这一词用在句中,又巧妙地为画面晕染了几分淳朴之气,让读者眼前浮现出“绿树村边合”的田园景象,与前两句形成色彩上的对比。
末句中仅用一个'满’字,就写出了秋色的弥漫,正是'烟云掩映’的'米家’山水笔法。

这首诗也突出地体现了米芾画家而兼诗人的特征。诗人以垂虹亭作为一个聚光点,把太湖的秋色写得格外明丽广阔,同时,表达了深切的思乡之情。
仓央嘉措:一代情僧,一生深情
三百多年前,在西藏的雪域高原上,有一位名叫仓央嘉措的活佛,他的人生充满了不同寻常的故事。仓央嘉措是一位才华横溢的男子,他不仅拥有深厚的佛教知识,还擅长写诗、绘画和雕塑。然而,这位活佛的命运却是充满了挑战和困苦。紫网2023-10-14 16:39:090000不完美, 方为维纳斯
不完美,方为维纳斯缺了一只手的维纳斯因为不完美,反成美学之冠一个人也许才高八斗,但无机遇只成私有一个人财富如山,但总是花不完,又不会行善,只有私存人与物可尽善尽美可不完不美、、、、、、黄庭坚戒酒失败后,写下了一首风趣滑稽的小词,读后令人拍案叫绝
黄庭坚年轻时时嗜酒任性,玩世不恭,妻子死后,发愿戒酒吃素。黄庭坚为了戒酒,曾经在佛前写下了洋洋洒洒的《发愿文》,称“愿从今日尽未来世,不复饮酒……设复饮酒,当堕地狱”。这个誓言不可谓不“狠”,而黄庭坚也确实在之后的15年里滴酒不沾。但是,元符二年,黄庭坚贬谪戎州的时期,一次酒宴上,黄庭坚只能在一旁坐着,当客人们都喝醉时,只有他是清醒的。云端书馆2024-02-10 15:09:1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