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伐纣致纣王自焚而死,为何又分封纣王之子武庚?说出来别不信
历史上的武王伐纣相当于一次斩首行动,周武王趁商军主力东征淮夷之际,率领诸侯联军在陕西西安祭祀,在河南孟津阅兵,长途跋涉1200多里,在牧野之战中击败商军,攻入朝歌,商纣王自焚而死。
随后周武王分封商纣王的儿子武庚为诸侯,以代替商纣王来管理殷商遗民,其都城依然在朝歌,然后周武王率领周军主力回到了丰镐,要知道武庚可是商纣王的亲生儿子,周武王杀了商纣王然后让武庚来代替商纣王统治,难道周武王不怕武庚叛乱吗?他为何这么做?
有三个原因:
一、法理问题。
周是商的方国,商是周的宗主国,周是臣,商是君,周灭商的战争算起来是以上犯上的战争,周需要一个合理的理由,并且不能扩大化战争。

商周时期,阶级明显,实行的是世袭世䘵,龙生龙,凤生凤,贵族一直是贵族,平民一直就是平民,周灭商明显是违反了这一法理。
周武王与诸侯会盟时,当众宣布了商纣王的罪行:
现在殷王纣竟然听信妻妾之言,自绝于上天,违背日、月、北斗的运行,疏远自己的同祖兄弟,竟然废弃其先祖的音乐,敢采用淫乱的音乐去窜改典雅的音乐,以取悦于他的妻妾。
牧野之战前,周武王在商郊牧野举行了誓师大会,再次宣布了讨伐商纣王的理由:
如今殷王纣只听妇人之言,废弃祭祀祖先的事不加过问,放弃国家大政,抛开亲族兄弟不予任用,却纠合四方罪恶多端的逃犯,抬高他们,尊重他们,信任他们,使用他们,让他们欺压百姓,在商国为非作歹。现在我姬发恭敬地执行上天的惩罚。

武王伐纣
商纣王的罪行在现在看来,并不算什么罪行,后世的很多皇帝都比商纣王犯的罪行更深重,从这些罪行来看,商朝的罪魁祸首就是商纣王,周武王针对的也是商纣王,现在商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已经达到了目的。
如果周武王擅长扩大战争,就需要更多的理由,至少在当时是没有借口的,武庚虽然是商纣王的儿子,但他并没有其父亲商纣王的罪行,如果武王杀了武庚,只会引发殷人的强烈反抗,而且商人的力量还很强大,至少东征淮夷的商军主力还在。
二、周武王为了名正言顺获取天下民心。
《礼记 曲礼上》:父之仇,弗与共戴天。
武王伐纣,商纣王自焚而死,周武王其实就是武庚的杀父仇人,杀父之仇是所有仇恨中最大的,古人自古以来就有这个说法,武庚这个仇不可能不报,周武王非常明白这一点,但他没有杀武庚,而是分封他为诸侯,继续让他管理殷商百姓。

周武王
这个做法就非常高明,显示出周武王的宽宏大量与仁爱之心,能够获取商人的同情,以达到自己的政治目的。
周武王并非不担心武庚的叛乱,而是为此做了充分的准备,周武王把武庚分封在朝歌,然后在朝歌周围分封邶、鄘、卫三国,分封他的三个弟弟来监视武庚,武王在朝歌以北封邶国,以霍叔镇守,在朝歌以西、南封鄘国,以蔡叔镇守,在朝歌以东封卫国,以管叔镇守。
周武王等于是用自己三个弟弟的力量对武庚形成了包围,一旦武庚叛乱,周武王就可以名正言顺地消灭武庚,而且还能一次性消灭仍然忠于商朝的力量,周武王的这一行为其实是一场豪赌,他也没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够成功。

周武王分封三个弟弟包围朝歌
为了能够争取民心,周武王释放了商纣王囚禁的箕子(商纣王叔父)和百姓,命令南宫括散发聚集在鹿台的钱财和巨桥的粮食,用来赈济贫苦的野人(居住在城池外的百姓)和贱民(奴隶及地位低下的百姓)。
《史记 周本纪》:武王至于周,自夜不寐。
即使如此,周武王在回到周地后,仍然不放心,晚上总是睡不着,他担心的其实就是武庚会发动叛乱,这从他与周公的谈话中就能看出来,周武王说:
如果想真正得到上天的庇佑,就要依靠太室山,把不知天命的作恶之人全部找出来,贬黜了他们,与殷王受同样的罪。
周武王找出作恶之人的方法就是分封武庚为诸侯,然后静待武庚叛乱,只要武庚一叛乱,周武王就能名正言顺地消灭殷商的顽固敌人,彻底地安全,不久,武王命令周公营建雒邑,在今洛阳营建一座城邑,目的仍然是用来对付北边的朝歌。

周公平乱
三、当前的政治形势。
商周时期实行是分封制,各个诸侯国名义上是方国,实际上是独立的诸侯国,而且天下诸侯众多,多得无法统计,据说武王灭商就发动了800个诸侯,而忠于商朝的方国只能更多,那个时候一个村可能都算一个诸侯国,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周武王消灭商纣王之后,当前的政治形势不允许他进一步扩大战争,一是商军主力犹存,二是忠于商朝的方国仍然大量存在。三是周朝本身的力量也不足以消灭所有反对力量。
周武王是伟大的战略家与政治家,他灭亡商朝的步伐分了三步走:第一步消灭商纣王,第二步消灭武庚及顽固的商人,第三步是用各种手段来臣服忠于商朝的方国。

周初分封图
周武王只做了第一步,就在他准备做第二步的时候,却因病去世了,年幼的周成王继位为王,由周武王的弟弟周公旦执政,主少国疑,武庚等待的叛乱机会终于来了。
武庚居然联合周武王的三个弟弟管叔、蔡叔、霍叔以及蒲姑、熊盈、徐夷、潭、鬲、榖、州、绞、郦、萧、费、弦、黄、葛、郯等诸侯国一起发动叛乱,可谓是声势浩大,足可见不满周朝的诸侯有多少了。
至于管叔、蔡叔、霍叔三人虽然是周武王的弟弟,但不满周公旦执政专权,他们发动叛乱是周武王始料未及的,而是愚蠢的,明明是周朝的王族宗室,却联合武庚叛乱,即使成功了,他们依然得不到更大的权利。
很快周公旦率领周军主力平定了武庚以及管叔、蔡叔、霍叔的联合叛乱,处死了武庚与管叔,将蔡叔流放,将霍叔贬斥,然后就是分封,周公封康叔为卫君,建卫国,都城就在朝歌,这也是战国时期的卫国,周公封微子(商纣王的兄长)为宋君,建宋国,都城在商丘,这就是战国时期的宋国。

殷商遗民
周武王分封了71个诸侯国,其中53个是姬姓宗族,周公和周成王时期仍然继续分封功臣与宗室,以拱卫宗主国,形成朝贡体系,以维护周朝的统治。
周朝就是靠战争与分封不断扩大周朝的影响力,后续继续用战争讨伐不服从的诸侯国,然后用分封功臣与宗室来继续扩大影响力,但后期的压力已经小了很多,周朝终成天下共主的宗主国,武王代商的战略才算正式成功。
“得饶人处且饶人”,上半句才是人间真实,揭开了多少人的遮羞布
老话说:“得饶人处且饶人”,意思是指要宽容、体谅别人,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这话拿来劝说别人容易,但听到别人这么劝说自己,心中难免不悦,觉得对方说的轻松,"未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你若经我苦,未必有我善!”很多人觉得“得饶人处且饶人”,是古人一句安慰自己的话,放过别人,也就放过了自己。事实上,这句话还有上半句,连在一起才能读懂这句话的真谛。宋代姚宽的《西溪丛语》中曾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文史馆2024-02-07 17:09:04
0000《天龙八部》四大恶人的前尘往事
作者:不贰过《天龙八部》中塑造了四大恶人,恶贯满盈的段延庆,无恶不作的叶二娘,凶神恶煞的南海鳄神岳老三,穷凶极恶的云中鹤。四大恶人在江湖中人如其名,恶名昭著,被西夏朝廷一品堂招揽。属于有编制的江湖人。云中鹤这个名字取的十分有意境,可是其人不堪入耳。书中没有描写云中鹤的前尘,只是特意说明云中鹤的轻功天下第一,而云中鹤也凭借独一无二的轻功,成了好色之徒。写乎2023-07-29 17:42:16
0000从国军杂牌军到我国开国中将的逆袭人生,也是唯一没有入党的中将
铁血老枪2023-08-10 13:25:08
0000宦官寡廉鲜耻,总不干好事,为什么皇帝却最亲近信任他们?
在中国政治史上,有这么一群特殊的人,他们没有渊博的知识,却深度参与朝政;不会武功,但又曾执掌兵权;没有显赫的家世与血统,却又进出皇宫随君左右;品级不高,却能影响政局走向和皇帝废立。这些人让君子不齿,受万民唾弃,史书中他们劣迹斑斑,演义中他们坏事做尽。但就算是朝代更替,天下易主,他们却像不倒翁一样屹立不倒,而且一次又一次发展壮大。这群人就是:宦官。紫网2023-10-17 08:13:190000王水照:陈寅恪先生的宋代观
文/王水照陈寅恪先生在1935年所作的《陈垣元西域人华化考序》中自称:“寅恪不敢观三代两汉之书,而喜谈中古以降民族文化之史。”作为一代史学宗师,他在魏晋南北朝史、隋唐史、元蒙史、明清之际史等方面,都留下许多经典性的论著,而唯独没有关于宋代的著作,甚至连一篇专题性的史论也未见。金钱河南山牧童2024-03-11 08:09:5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