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李朴的一首冷门中秋诗,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诗贵创新。刘勰在《文心雕龙》中曾说:“文律运周,日新其业。变则其久,通则不乏。趋时必果,乘机无怯。”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古往今来,描写中秋皓月的诗篇不知有多少,但就其篇名来看,无一不是写出了新的意境,抒发了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
下面宋代诗人李朴这首《中秋》与李白、苏轼等人写的“月光曲”来比较,也许它还不免有几分逊色,但是,从立意的角度来看,这首诗借月光的皎洁来写自己内心的纯洁高尚,立意新颖,构思奇巧,颇具有独创性。

《中秋》
李朴〔宋代〕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这首诗的大意是:
浩瀚广阔的夜空中,月亮像宝镜般升起,月静风闲,万籁无声。
空中只有淡薄的云,遥望夜空,这一轮满月,足以平分秋色,将那四通八达的大路映照得千里光明。
这圆月之夜,我仿佛看到玉兔在从桂枝边灵巧般跳跃,想落到人间。妖蟆呀你休要用你的阴影挡住我专注的眼神。
玉兔啊,你别落下,今夜我打算在银河更加清澈的时分,坐上仙人的木筏,与你相约仙境,携手共渡这美好时光。

李朴,字先之,人称章贡先生,兴国(人。宋哲宗绍圣元年进士,任国子监教授,为官敢于直言,不惧权奸。宋高宗即位后,任秘书监。
李朴有才名,善诗歌,有著作《章贡集》传世。李朴父子兄弟一门七进士,均以理学诗文见称。此诗题为《中秋》,重点写中秋的月亮,是一首咏物诗。

首联写明月当空。起句中“当空”两字表明所写非月出、月落时的月亮,而是高挂在空中的月亮,因此也是一年中最亮、最圆时的月亮。次句采用烘云托月法,以万籁俱寂的夜空来突出月亮之光彩夺目。
“皓魄”形容中秋月之亮,“宝镜”形容中秋月之圆。魄(bà),月初出或将没时的光,这里代指月亮。“皓魄”即指明亮的月亮。籁(lài),泛指声音,“仙籁”,仙境的声音。

颔联采取错位相承的方法继续写中秋月之圆满与明亮。三句写中秋月之圆满,其中“平分秋色”四字高度概括了中秋月的特点。四句写中秋月之明亮,以至于照亮了千里云路,不言而喻也照亮了千里大地。
其中“伴”字,形象地说明了在云彩飘动时,月亮在云中穿行的情景。“云衢”,云海中月亮运行的轨迹。衢,四通八达的道路。

颈联引用了两个传说故事,增加了全诗的趣味性。“狡兔”,传说月中捣药的白兔,据说它可以使月亮生光。“妖蟆”,传说中的月里蟾蜍,能食月,使月亮产生圆缺变化。
尾联诗人突发奇想,欲与月亮一起乘船遨游银河,给人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灵槎”,指仙槎。槎,木筏。传说海与天河相通,汉时有人乘槎去天河,与牛郎织女相遇。

这首咏物诗既工于描写中秋月的明亮与圆满,同时又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希望政治清明,并希望为此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而这一点恰恰是此诗的写作宗旨所在。
【诗词摄影】七绝 咏菊花 (上平十五韵)
陶菊(上平一东)妩媚娇姿傲紫穹,婆娑舞态袖高风。痴情许与重阳节,玉骨追随菊酒翁。笑靥(上平二冬)披霜蕊绽馥香浓。戴露花开笑靥容。生爱寄怀传我意,世缘飞梦与君逢。金蕊(上平三江)玉叶金花事一桩,餐英把盏月临窗。但能暮暮怀人独,何必朝朝恋蝶双。孤标(上平四支)孤标傲世践行知,更喜陶公解甲时。惋叹苏仙多贬笔,缘由错改菊花诗。晚艳(上平五微)紫网2023-10-14 12:46:560000《诗家天地期刊》 第 665期孙炜剑诗词选:。怅惜青春随梦去,苟安暮耋伴诗来
本期作者作者简介孙炜剑,新华社湖南分社退休干部。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湖南省诗词协会会员,湖南省老干诗协副会长兼编委会主任。在新华社刊物、中华诗词、湖南诗词、湖南老年诗词、长沙诗词、芙蓉诗词、南洲诗词以及省市报刊书发表诗词过千首。2011年、2021年先后出版《怡闲居诗词集》二卷。不少作品获过奖。本期制作:微笑如花诗家天地律绝欣赏【七律】郊野休闲三潭品列映南山,竹笑林阴水曲环。诗家天地期刊2023-08-08 16:09:47
0000炎夏竹木来添凉
竹为四君子之一,自古以来就受到不少文人墨客的喜爱。苏轼更有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豪言,毫不掩饰对竹的偏爱。窗外一丛修竹,四季青翠可入画。到了夏天,竹木更能添凉,减少暑热之扰。故此院子里种竹,也是常事。竹虽无花之妩媚,却清新幽凉,亭亭修直,隔开了炎夏,使人少了浮躁,多了平和喜悦。新用户3167a8id2023-07-29 11:29:41
0000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
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愚昧的人,在事成之后,尚不知怎么成功的;明智的人,在事发之前,就已预见到了结局。赏析新用户3167a8id2023-07-30 08:40:57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