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喜欢听道理,却喜欢听故事
哲学家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反对艺术和诗歌,扬言要把艺术和诗歌赶出理想城邦。
其中柏拉图有一个理由是,他认为诗歌和艺术使人的性格中理智失去控制,让激情和欲望得到了不应该有的放纵和滋养,败坏了城邦中的青年人,也破坏了城邦的“正义”。
柏拉图反对艺术而崇尚理性,因为理性追求真理,而艺术激发情欲。
柏拉图贬低艺术,将艺术视为对模仿的模仿,这种思想也遭到了后来很多哲学家和艺术家的批判,但柏拉图的思想就不可取吗?

柏拉图的思想让我想到之前有一本书叫:《故事思维》,其中作者安妮特·西蒙斯说:道理只能赢得辩论,故事可以收服人心。
但仔细想想,这种思想其实有点危险,今天各行各业“会讲故事”的人越来越多,我们反而忽视了故事背后的深意和道理。
我们不喜欢听道理,也常常把讲道理理解为“说教”,赋予了某种道德谴责。
不是有句话“听过了很多道理,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所以,我们就不应该听道理了吗?
显然不是,这句话在逻辑上也并没有否认讲道理的重要性,甚至是必要性。
或者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听过很多故事,也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这可能更准确。

在今天,我们各行各业都在推崇“讲故事”的能力,把话讲得漂亮,把故事讲得有艺术,给客户讲故事、给员工讲故事、给小孩讲故事.....,最近看了一些教育学的书,专家们几乎异口同声地鼓励父母给小孩讲故事。
我并不反对给小孩讲故事,一方面因为小孩无法理解深刻的道理,另外一方面我们天性喜欢听故事,也容易被故事生动的内容所打动,所谓“寓教于乐”这当然没问题。
但这并不意味着讲故事比道理更重要,尤其对成年人,故事真的有助于提升我们的认识吗?
讲故事可以提升我们生活的情趣,让生活有点意思,还是我们要理解了故事背后的意义和道理?
故事的重点不是故事本身,或者说不应该是故事本身,而在于我们对故事的理解和阐释,而每个人对故事的理解可能是截然不同的,甚至有人专门用漂亮的故事来包装自己的别有用心。
故事不是真理本身,对故事的理解让我们领悟真理。
是故事重要,还是道理重要;是艺术重要,还是真理重要,柏拉图的思想虽然有点极端,但也依然值得我们反思。

今天我们不是道理太多了,而是包装道理的故事太多了,我们都觉得故事很有趣,反而失去追求真理的兴趣。
一个人开悟了的5个表现
知乎上有人问:“一个人真正开悟了,是什么样子的?”一个回答直戳人心:“清楚知道自己想要和不要什么,明白自己为什么而活,看淡世间一切却不过分世故,活得率性而通透。”开悟的人便是悟透了人生,看淡了一切,这5个开悟的表现,希望你都有。01不再在意他人这世上只有两件事:关你P事,关我P事。话糙,理却不糙。别人的事情,99%与己无关;自己的事情,也与他人没有关系。南乔在路上2024-01-31 15:06:37
0000西游记和封神榜中的十二圣母之七----九天圣母
作者:潘长宏2023年5月4日九天圣母又称为九天玄女,简称玄女,俗称玄牝氏、九天玄母天尊、九天玄阳元女圣母大帝玄牝氏,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传授过兵法的女神,后经道教奉为高阶女仙与术数神。她在民俗信仰中的地位崇高显赫,乃是一位深谙军事韬略,法术神通的正义之神,形象经常出现于中国各类的古典小说之中,成为扶助英雄铲恶除暴的应命女仙,故而她在道教神仙信仰中的地位重要,其信仰发源可追溯至先秦以前。溱湖之恋2023-07-29 10:47:15
0000红楼梦里命运最悲惨的女性,嫁入豪门却无儿无女,一生十分凄凉
她是绣在屏风上的鸟——悒郁的紫色缎子屏风上,织金云朵里的一只白鸟。年深月久了,羽毛暗了,霉了,给虫蛀了,死也还死在屏风上。这是张爱玲在小说《茉莉香片》里写下的句子。年少时读至此处,不觉心惊,这样美丽至极又哀伤至极的文字,是用来形容一个叫冯碧落的旧时代女子婚后的悲惨生活。紫网2023-10-15 09:54:330000贾琏说的三二百万的财该怎么理解?标准答案在这里,很多人误读了
少读红楼2024-02-27 12:07:18
0000《时间的新形式:分数维时间及其奇异性质》
引言:时间,这个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我们身边流逝的概念,一直是哲学家和科学家们不断探索的重要领域。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影响物质运动和宇宙演化的?这些都是我们一直试图解答的难题。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和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发现,对于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我们的理解还远远不够。因此,本文将探讨一种新的时间形式——分数维时间,并分析其奇异性质,以深化我们对时间本质的理解。第一部分:物质运动与时间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