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怀王,没有那么不堪

文 / 子玉
通过《史记》的文学性渲染,楚怀王已经被打上了“无脑”的标签,但事实上,处理当时的秦楚关系,楚怀王的决策并不是那么荒唐、随意。
凡事,都要将决策人当时所处的环境、局势考虑进去。
按照《史记》的记载,秦国为了破坏楚齐联盟派张仪去忽悠楚怀王,表示,只要楚国和齐国断交,秦国愿意将商於之地六百里割给楚国。然后就是,楚怀王被骗,在情绪的作用下发兵攻秦,结果又导致了丹阳大败、蓝田大败,损兵折将。
讲真,就是一个普通人,也不会被张仪如此耍弄,何况楚怀王还是一国之君,又常常在天下事务中露脸,不应该会被秦国如此捉弄呀。所以,要想弄清楚怀王的反常行为,只能从秦楚当时各自面临的局势中寻找答案。
公元前314年,秦国攻克了魏国的曲沃,直接就威胁到了楚国的方城。此时,楚国终于感受到了来自秦国的强大压力,因为,前316年,秦国还拿下了蜀地,严重威胁楚国的西部疆域。
也就是说,秦攻楚已经不局限于走武关道一条路。
更重要的是,韩、赵、魏因为巨大的生存压力也于此时倒向了秦国。秦加三晋,就像当年秦国和晋国的组合一样,楚国肯定会急。
春秋时期,楚国之所以能维持和晋国的均势,就是因为有秦国这个盟友。当时,秦楚为了发展打的都是远交近攻的牌。
如今,三晋倒向秦国,楚国必须得主动破局。
楚怀王的应对方案是,派出九路大军同时向曲沃和商於地区发起进攻,同时与齐国结盟两国共同攻魏。
是的,楚齐联盟对秦国来说也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压力。可见,楚怀王这张牌打的很有章法,并不是一个笨人。
秦国就是在这种危局之下派张仪出使楚国忽悠楚怀王的。而且,商於地区在春秋时本来就是楚国的领土,如今,秦国在生存压力面前以商於之地主动向楚国求和,这在楚怀王看来是很正常的事情。
所以,楚怀王的就坡下驴也很好理解,因为,秦国是被动求和。

▲张仪出使楚国 图源/剧照
楚怀王没有想到的是,秦国玩的是缓兵之计,在楚国等待秦国交割商於之地的这段时间内,秦军是三路出击:
一支出武关增援商於地区;一支沿汉水紧逼楚国的上庸地区;一支迅速东进,在击败齐楚联军之后马上回军支援商於地区的战事。
结果就是,楚军连败于丹阳和蓝田,失兵割地,简直丧到家了。
但说实话,楚军也并不是史书中记载得那么不堪,你想,双方都将战场摆到秦国国都咸阳附近的蓝田了,你说楚军的战斗力怎样。当时,战况一度对秦国还很不利,韩国都见风使舵倒向了楚国。
更重要的是,越国在这一年趁火打劫给楚国东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可见,楚军的战斗力并不弱,而且,在张仪出使楚国之前,楚国是处于优势地位的,这才是楚怀王答应秦国求和的根本原因,因为,这在楚国看来是理所当然,合情合理。
但楚怀王没有想到的是,人家秦国走了一步险棋。而秦国之所以敢走这步险棋也是因为其对楚国有非常通透的认知:楚国面积太大,兵力分散,秦国只要聚焦一点,打时间差,就绝对能出奇制胜。
果然。
就连齐国也看透了这一点,所以才会劝越国:“楚国同时用兵曲沃、商於和鲁、齐、南阳地区,根本无暇顾及东线,放心去干吧。”
面积太大,反而拖累了楚国。
再说另一件事。公元前299年,秦昭王给楚怀王写了一封信,表示,咱们两家打来打去也没意思,要不咱两在武关会盟和好吧。
结果就是,楚怀王傻乎乎地就去了,然后就被秦国强制扣留最终死在了秦国。
又是一个证明楚怀王无脑的典型案例。
但细究那几年发生的事情,楚怀王的行为完全能理解。秦昭王即位之后,秦楚之间的关系一直处得是无比丝滑,秦昭王娶了楚国媳妇,同时还将上庸地区还给了楚国,秦楚在短暂的对峙之后关系又恢复了春秋时期的“同袍”关系。
当然,秦国此时也需要楚国的支持,因为,宣太后和弟弟魏冉血洗了秦惠文王的子嗣,为了在秦国立足,他们太需要娘家人的支持。

▲宣太后是楚国王族 图源/剧照
按照惯例,楚国也将太子,也就是之后的楚顷襄王送到秦国去做人质。但前302年,双方之间的关系却因为一个意外事件而突然紧张起来。原来,楚太子因为个人矛盾失手将秦国的一个大夫给打死了,而且还私自跑回了楚国。秦国的面子一下子就被摔在了地上,还被楚国踩了一脚。
为了应对危机,楚怀王又将太子派往齐国为质和齐国结盟,同时迅速组织军队抗秦。但结果并不理想,秦楚打了三年,楚国始终处于下风。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楚怀王突然就收到了秦昭王主动示好的信号,接着就是武关会盟被秦给扣押。
这么看的话,楚怀王去武关会盟就能解释得通了,毕竟是自己儿子破坏了秦楚联盟,再加上楚军连续不利,楚国太需要再次和秦国结盟了。
再说,一个国君以会盟的由头将对方国君强制扣留,这已经超出了楚国君臣的认知。如果知道秦王会耍赖,楚怀王指定不去。
是的,没有人想到秦昭王会打这张牌,就像后来的李治不会预料到武则天称帝一般,都是超出当时人常识的事情,所以,不必过多苛责楚怀王,是你可能也会去。

▲秦昭王不讲武德 图源/剧照
而且,在被秦国扣押之后,楚怀王始终表现得很硬气,秦昭王强迫楚国割巫郡和黔中郡给秦国,否则就不放他回去,楚怀王毫不示弱就是不给。更让人意外的是,楚怀王中途竟然还成功逃了出去,要不是赵惠文王太软不敢收留的话,楚怀王很可能会回到楚国。
这明显就不是一个弱者和智商不在线的人能干出的事。
看看楚顷襄王后来的表现,不仅被秦军攻破了郢都,连祖先的陵寝都被秦军给毁了,和老爹楚怀王根本就没法比。
楚人为什么一直怀念楚怀王,项梁起兵之后为什么要打楚怀王的旗号聚拢楚地资源,不是因为楚人可怜楚怀王,而是楚怀王在位时一直都在用力维持楚国的面子,他是楚国最后的体面。
所以,楚怀王根本就不是无脑,而是无奈。总体来说,楚怀王在战国的国君之中也算是中等水平。
历史人物的一切决策都要综合其当时的形势去深究,然后才能得出合理的解释。
中国近代史:大事年表(下)1912—1949
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屈辱的历史,是中国从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逐步走向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过程。清亡后,自1912年至1949年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争取民族的解放和国家的独立而前仆后继,最终让中华民族重回世界之巅。那么这段民国史究竟发生了哪些大事呢,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1912中华民国成立时间:1912年1月1日对象:革命党风尘讲历史2024-03-09 08:09:22
0000毛主席和他的家人们彩色老照片
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紫网2023-10-14 12:13:500000宣太后跟义渠王生子嬴稷能容忍,为何赵姬与嫪毐生子嬴政无法忍耐
宣太后是秦昭襄王嬴稷的生母,赵姬是秦始皇嬴政的生母,两人都是秦王的生母,是秦国的太后,两人有相同的身份,也有类似的遭遇,但她们的本质是不同的。宣太后作为寡居的太后,与义渠王生了两个儿子,这两个儿子的结局史书没有记载,有可能被杀,也有可能活下去了,被杀的可能性较大,因为义渠王本人也被杀,宣太后还有个情夫叫魏丑夫,宣太后临终前还想让魏丑夫给自己殉葬,后经人劝说放弃了,宣太后终老一生。一国之君历史2023-07-28 08:20:52
0000到底该给刘禅贴什么样的标签?
文/子玉准确来说,刘禅不是傻子,也不是昏君,而是庸主。至少,历史上的皇权与相权之争就没有发生在蜀汉,这就已经说明了刘禅是一个大局观很强的人。从秦朝开始,君权与相权就是一个长期的博弈过程——秦王嬴政和相邦吕不韦的斗争让整个秦国经历了一场地震,刀刀见血;汉惠帝刘盈面对与老爸刘邦一起打天下的功臣派们只能垂拱而治;汉宣帝对于霍光对汉帝国的全面渗透只能打碎牙和血吞,忍着...子玉史院2023-07-28 16:37:2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