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在秋日里写下的一首唯美小诗,全诗无一“愁”字,却句句生愁
五言绝句是中国传统诗歌的一种体裁,简称五绝,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
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
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民歌影响,成熟定型于唐代。
在五绝成熟初期,首先应当提到的诗人当属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
胡应麟在《诗薮》中谈到唐初五绝时,曾称赞王勃的作品“已入妙境”。
王士禛在《唐人万首绝句选·凡例》中也说:“五言,初唐王勃独为擅场。”
下面这首《山中》就是王勃的代表作,全诗无一“愁”字却句句生愁。

《山中》
王勃〔唐代〕
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这首诗的大意是:
长江好似已经滞流,在为我不停地悲伤。万里远游之人,思念着早日回归。
何况是高风送秋的傍晚时分,深山重重,黄叶在漫山飘飞。

这是一首游子思归的五言绝句,作于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于蜀中作客漫游之时。
诗题为《山中》,联系全诗意境,点明诗人的处所在长江之畔的荒野山中。他一个人在山中踽踽独行,又恰逢“高风晚”、“黄叶飞”的暮秋时节,不免悲己思乡,感伤不已。
诗人在山上俯瞰长江,滚滚东流的江水似乎停滞了一般。人处高远,波涛不见。这即是实写也是“移情”。
离家万里的诗人就像那停滞的江水,羁留蜀中,路遥难归。想到这里不免悲从中来,愁随境生。

首句“长江悲已滞”,是即景起兴。在字面上也许应解释为因长期滞留在长江边而悲叹,诗人在蜀中山上望见长江逶迤东去,触动了长期滞留异乡的悲思。
次句“万里念将归”,直接抒情,点明自己身在他乡,想到盼望已久的万里归程而深深感叹。
“万里”,指离家之远,“念将归”,借用宋玉《九辩》中“登山临水兮送将归”中的成语,表明自己的处境。“将归”即将归去之人。

“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后两句是深秋季节山中景色的描写。“高风” 即秋风。秋天万物凋零,本来容易引起人凄凉悲伤的情思,这里用秋风和落叶,更加着意渲染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呈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幅秋风瑟瑟、黄叶飘落的凄凉画面,以景喻情,不尽的思绪就隐含在这形象的画面中。
“况属” 两字将诗的后半首与前面紧密地联系起来,使作品抒发的感情在景色的衬映下显得更为浓重和富于悲怆的色彩。
而诗人置身群山,满山的秋色唯见“黄叶”,唯感“高风”,又恰恰是他客居悲思的感情所致,缘情写景,故此他选取了秋色中最适于表达他心情的景物。

这首诗以“山山黄叶飞”作结句,以景结情,此诗语虽尽而思绪无穷,无一“愁”字,却句句愁绪无穷。
《再纯词草赋;超越律格诗(1-11首)》
再纯经典诗歌系列征求意见稿:2018-6-8版《再纯词草赋;超越律绝诗》(自创绝句、律诗11首)李再纯编1、再纯五律《序言1》李再纯文化继传统;赋联为最佳。12推敲能慎重;妙笔可生花。34格律依平仄;细纠改误差。12美华呈典赡;诗赋比兴嘉。34修改写诗赋;撰编集丽葩。12再纯呈典范;重现铸精华。34致治随文化;圭璋特炼达。12传承能创作;素质可升华。340000芭蕉夏日成浓荫,只有清凉无忧伤
芭蕉是南方常见的一种植物,它比较特别,虽然植株高大,看起来很是健壮,却是草本植物,兼具树木的强健与花草的温柔清新。芭蕉那硕大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大大的扇子,到了夏天,在烈日下轻轻地摇着,驱逐着恼人的暑意。虽然在古诗词里,芭蕉也具有独特的文化含义,人们说到芭蕉,似乎总和忧愁有关。新用户3167a8id2023-08-10 09:21:43
0000十二花田 || 婉婉_Ivy || 不愁雾锁蟾辉隐,肯信风归云翳开——癸卯年夏七律小集(上)
不愁雾锁蟾辉隐,肯信风归云翳开七律【七律】心之光(其一·次韵周志彬老师、夜阑风静诗姐)检点行囊独往来,浮生素履染烟埃。不愁雾锁蟾辉隐,肯信风归云翳开。披卷欣然访金屋,修禅恬澹慕莲台。但教方寸灯常照,尘路茫茫亦适哉。(其二)一盏冰壶一寸身,烟埃勤拂始无尘。萧然欣见云间月,如许轻描笔底春。闻法知缘修定慧,抄经习静戒贪嗔。六根时惑愚痴我,幸得心灯常指津。紫网2023-10-13 15:43:520000岑参七古《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读记
岑参七古《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读记(小河西)热海行送崔侍御还京自注:海中有赤鲤侧闻阴山胡儿语,西头热海水如煮。海上众鸟不敢飞,中有鲤鱼长且肥。岸傍青草常不歇,空中白雪遥旋灭。蒸沙烁石燃虏云,沸浪炎波煎汉月。阴火潜烧天地炉,何事偏烘西一隅?势吞月窟侵太白,气连赤坂通单于。送君一醉天山郭,正见夕阳海边落。柏台霜威寒逼人,热海炎气为之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