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苏联为何要强租芬兰汉科半岛?看地图一目了然
“汉科半岛”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知名度,媲美今天的克里米亚半岛,虽然汉科半岛面积约117平方千米,克里米亚半岛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两者根本不在一个层级上。


汉科半岛位于芬兰西南海岸面向波罗的海的方向,与对岸的爱沙尼亚组成封锁芬兰湾的门户。再看当时列宁格勒(圣彼得堡)的位置,不难理解苏联人为什么要处心积虑夺取这个弹丸之地。

沙俄时期,圣彼得堡一直作为首都存在,进入苏联时代后更名为列宁格勒,依然是仅次于莫斯科的人口第二多城市,以及波罗的海舰队的母港。然而自1917年芬兰从俄罗斯帝国独立以来,苏联从未像那刻一样对列宁格勒的安全感到胆战心惊。

严格来说,芬兰在二十世纪之前的一千年里,一直不是一个独立国家。从1155年到1809年,芬兰从属瑞典王国长达六百多年,当时的瑞典王国是名副其实的北欧霸主,即便是庞大的沙俄也只能对瑞典卑躬屈膝。
1808年-1809年,瑞典帝国及俄罗斯帝国打了芬兰战争。瑞典战败,占到瑞典三分之一面积的芬兰,成为俄国的一个大公国,俄国沙皇兼任芬兰大公。俄国人不再为圣彼得堡的安全担忧,因为整个芬兰都可视为圣彼得堡的西北屏障。

第一次世界大战打落了沙皇的皇冠,芬兰作为帝国解体的一个碎片随之崩落。1917年,芬兰趁俄国十月革命内耗,从俄国独立出来,结束了沙俄一百零八年的统治。百废待兴的苏俄(后来的苏联)表面上承认并祝贺了这个熟悉的邻居,但内心却极其恐惧,担心对方成为外部势力侵略的跳板。
陆地上列宁格勒距离西北边界不过30公里,芬兰人一个冲锋就能打到列宁格勒城下。而在海路上,波罗的海舰队要想驶入大洋必须经过狭窄的芬兰湾,汉科半岛与爱沙尼亚北部海岸牢牢封锁着芬兰湾的出口。为了确保万无一失,苏联决心以武力打破僵局,于是就有了接下来波罗的海三国(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被迫加入苏联的故事。当苏联人试图对芬兰施以同样的伎俩时,后者的回答斩钉截铁,绝不屈服。

芬兰湾最长约400千米,入口处宽70千米,中部最宽约处130千米,面积约3万平方千米。芬兰湾地处波罗的海东部,北岸是芬兰,南岸是爱沙尼亚,东岸是俄罗斯。当时爱沙尼亚也是苏联的加盟国,苏联与芬兰几乎平分芬兰湾海岸线。
苏联向芬兰提了四个领土诉求:

一、芬兰湾东部圣彼得堡,疆域线要向北推进30千米,以获得更多的纵深。(圣彼得堡是俄国的首都,也是波罗的海舰队的母港)
二、割让芬兰湾东部五个岛屿给苏联,作为圣彼得堡的前沿据点。
三、租借芬兰湾出入口的汉科半岛,与爱沙尼亚对芬兰湾形成关门之势。
四、割让芬兰北冰洋唯一出海口佩察莫,并且租借北冰洋雷巴奇半岛,以确保苏联摩尔曼斯克的安全。

苏联要求割让和租借的芬兰领土,面积约2761平方千米。而苏联方面的筹码,是将陆地上东卡累利阿地区的里波拉与波拉亚维划给芬兰,共5529平方千米。但苏联放弃的是内陆,获得和租借的全都是沿海或岛屿,都是战略要地。当时苏联与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区域范围内苏联没有对手,所以狮子大开口。
芬兰无论如何不会同意,苏芬战争一触即发,烽火连天,血流成河。苏联伤亡超过32万,坦克损失3千多辆,飞机损失数百架;芬兰打的很漂亮,伤亡约7万人。但芬兰还是割地求和,当时苏联面积约2200多万平方千米,人口约1.7亿,芬兰面积不到40万平方千米,人口不到400万。

1940年,苏联与芬兰签署《莫斯科和平协定》,苏联取得之前要求的芬兰湾领土,包括卡累利阿等地增加到约4万平方千米,只是放弃了芬兰北冰洋出海口佩察莫。芬兰则失去11%的领土(约4万平方千米)、12%的人口、30%的经济资产。而苏联在战前谈判承诺的5529平方千米陆地领土,一寸都没有给芬兰。
芬兰湾重新洗牌,苏联租借了汉科半岛,占据东部戈格兰岛等岛屿。

1941年,德国撕毁与苏联的和约,在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黑海的1800多千米的漫长战线上,300万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二战进入苏德战争(苏联卫国战争)阶段。
芬兰趁机与德国结盟,反攻苏联,芬兰人称这场战争为“继续战争”,是苏芬战争的延续。此战芬兰夺回了汉科半岛,这种门户是宁死也不可租借的。
芬兰倒霉之处在于,二战德国是个战败国,所以战后被迫割让北冰洋的佩察莫,用自己的肉一口口喂养苏联。但是汉科半岛,就像一把手枪,直抵在芬兰的胸膛,芬兰真是宁死不租。

苏联解体后,爱沙尼亚与俄罗斯也是仇敌,芬兰在芬兰湾中不再势单力孤。芬兰人为汉科半岛松了口气,因为俄罗斯即使占据这个半岛,也不再有关门的态势,觊觎之心也不会那么强烈了。
没去过这家博物馆,就等于没去过泉州
▲「最中国·文博市集」为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制作的俏皮话海报。刚结束的「最中国·文博市集」不知道小伙伴们都去了没有呀?这次前来参展的41家博物馆中,有一家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古代海外交通、海上丝绸之路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的镇馆之宝是一艘宋代海船。大遗产2024-02-11 15:09:29
0000千余年皇权的浓缩,精美的龙袍下,隐藏着怎样的精神世界?
皇帝,应该是中国漫长历史中受关注度最高的职业,因为皇帝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最高权力。皇帝穿的龙袍,便是构成皇权的重要组成部分,龙袍不是简单的一件衣服,而是整个皇权文化的高度浓缩。一、龙袍的出现作为最高统治者的服装,龙袍精美大气,衣服上的图案设计更是极为精妙。更为重要的是龙袍所具有的权力象征性意味,仿佛穿上它也就拥有了权力一般。浩然文史2023-07-29 11:35:47
0000晚清宫廷轶闻:慈禧太后暗中怀孕到底是真是假?
作者:杨万功公元1880年的某日,时年46岁的慈禧太后突然感觉肚子肿胀,还伴有干呕嗜睡的症状。她的贴身太监李莲英见此情形,赶紧找来御医为其诊察。谁知,御医诊脉后,却跪在地上跟慈禧太后说:“恭喜老佛爷,您这是有喜了。”慈禧闻言,顿失颜面失色,命李莲英道:“小李子,马上将这名愚蠢的御医处死,免得他在这里胡说……”李莲英听后,立即答应道:“诺!”,便命人将这名御医绑住带了出去。写乎2024-02-08 09:10:14
0000南下或北上(19):卓木碉会议另立“中央”,张国焘率部南下
对张国焘及其亲信打击迫害五军团同志的行为,朱德都挺身而出,保护同志。一天上午,五军团保卫局长欧阳毅获悉,总部来电说五军团一些人抢东西,准备搞反革命叛乱,被四方面军保卫局抓起来了。董振堂指示欧阳毅去处理。欧阳毅先统计了各单位的掉队人员情况,然后去四方面军驻地领人。到那里后,被关押的五军团战士都申述他们是掉队,没搞反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