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在上品无寒士的年代,打破门阀之限,一跃成为东晋实权人物
魏晋时期,士族当道,寒门子弟想要出人头地无异于天方夜谭,只要门第低,别人都不拿正眼看你,陶侃也是如此。

陶侃:搬砖界的祖师爷
陶侃出生的那年,老家还是属于孙吴治下的鄱阳郡,父亲陶丹不过是小小的扬武将军,属于寒门武人,孙吴灭亡后,别说陶家这样的寒门了,就连显赫的顾、陆、朱、张都被中原士族所轻视。
这样的出身对陶侃的仕途并没有什么帮助,早些年陶侃只能在县里做小吏谋生,但家世低不代表眼界就低,陶侃日后有如此成就首先就得感谢母亲湛氏多年来的教育和熏陶。

陶侃母亲的教育必不可少
贫寒人士总是渴望得到机遇,但机遇来的时候往往因为眼界不够而白白溜走,陶侃就是这种能抓住人生机遇的人。
某天,鄱阳郡的孝廉范逵途经陶侃家,时值冰雪积日,陶家本来就穷的叮当响,仓促间居然没什么可以招待这位贵客,大多数人面对这种局面,要么简单招待一下,然后和客人解释一下希望得到客人的理解。
当然陶侃也可以选择这么做,但她的母亲却意识到这是儿子可以摆脱困境的机遇,二话不说,直接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饮极欢,就连范逵的仆人都受到了优待,之后陶侃又百里相送范逵离开。
临别之际,范逵终于说了陶侃一直想要的那句话:“卿想到郡中去任职吗?”
陶侃心花怒放,却故作镇定道:“苦于无人引荐。”
就这样范逵向庐江太守张夔引荐了陶侃,陶侃也从县里小吏升任为督邮、领枞阳县令。
任上陶侃任职勤勉,深受百姓爱戴,但一直未能得到升迁。
这时候陶侃又抓住了一次机遇,庐江太守张夔妻子病重,寒冷腊月,能够救治的大夫却在几百里之外,没人愿意应这趟苦差事,只有陶侃站了出来。
陶侃不仅主动站了出来,还对众人道:“侍君侍父是为臣为子之义,小君就同我们的母亲一样,哪有父母有病而子女不尽心的。”

,每天都搬砖
好在陶侃的努力并没有白费,很快张夔举荐陶侃为孝廉,至此陶侃成功进入晋朝的都城洛阳。
但哪怕陶侃如何有能力,在看重门第的西晋,这样的人注定是得不到重视的,哪怕喜欢提拔寒门的张华也因为他是边远寒士,根本不愿搭理他,想要在洛阳扎根就必须找到一个靠山,这个靠山就是伏波将军孙秀。
伏波将军在众人眼里是高官,但在孙秀眼里不过是个冷灶,因为他是吴国宗室,孙吴刚灭的时候,自己还封为骠骑将军,天下安定后自己就成了伏波将军,而且身份敏感,西晋官员很少愿意和他接触,甚至连幕僚都找不到一个。
陶侃的到来让孙秀非常开心,而陶侃在入幕伏波将军府后很快就结识了两位南方大族士人杨晫和顾荣,当然如果陶侃没有真才实学,他们也看不上,顶多瞄一眼而已,但陶侃的努力不仅仅是善于抓住机会,根本原因是自己有才学,善于抓住机遇不过是为自己真才实学助力而已。

八王之乱,南方还算安定
但即便如此,陶侃在洛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官员而已,机遇就在于八王之乱。
随着八王之乱互相内斗严重,原先的江东士族一看西晋这是要崩溃,立马回到自己老家江东,陶侃也是如此,而在南回途中,陶侃遇到了自己命中贵人刘弘。
刘弘出身于士人家族,祖父刘馥是汉末名守,父亲刘靖是曹魏名守,官至镇北将军,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
至于自己刘弘又和司马炎私交甚好,西晋时期官职官至车骑大将军、镇南大将军、开府、荆州刺史,假节都督荆交广州诸军事,专督江汉,威行南服,远不是陶侃这种家室可比的。
刘弘镇守荆州期间,听闻陶侃的名声,征召他担任南蛮长史,正值流民起义四起,陶侃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军事才华,平定张昌起义,击退陈敏进犯,如此才能深受刘弘的称赞,升任为江夏太守,做到一方太守,陶侃半步踏入权力中心。

陶侃半步踏入权力中心
但随着刘弘的去世,荆州却越来越乱,几任荆州刺史都无能为力,尤其是新任周顗居然被流民逼的无处容身,还是陶侃帮他解围,如此能力自然受到王敦的看重,安排他担任荆州刺史,从县中小吏到封疆大吏,陶侃等了二十多年,此时他已经五十四岁了。
可以王敦虽然举荐陶侃为荆州刺史,但对他却有很深的猜忌,东晋初期,琅琊王氏实力急剧膨胀,沿江而上讨平了其余不服从司马睿的势力,其中陶侃势力最大,王敦一度想要杀了陶侃。
但顾忌到司马睿刚刚渡江,和他一起来的北方士族根基不稳,不能和江南士族实力派翻脸,而且陶侃已经和本土士族周结为姻亲,王敦找个由头,把他打发到广州去了。
让陶侃离开了经营多年的荆州后,王敦安排自己族弟王廙为荆州刺史,让他清除陶侃在荆州的势力,陶侃彻底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
随后王敦叛乱,先偷袭义兴周氏,族灭周氏一门,后重创吴兴沈氏、钱氏,至此江东实力最强的三家豪族全部遭受重大打击,本土豪族也无力抗衡侨姓士族。
至于陶侃直到王敦病逝后才得以回到荆州,之所以选择陶侃,一是经过王敦之乱后,王导不敢也不能再以王氏成员出镇上游,二是朝廷也不愿意再以士族强宗出镇,深怕在出现一个王敦,所以选择了门第寒微在朝中没有权力网络的陶侃。
琅琊王氏后,是外戚颍川庾氏执掌大权,庾亮对内翦除司马氏宗王,对外则针对寒门武将,尤其是苏峻和陶侃更是其心腹大患,结果苏峻先被逼反,顺便搭上了祖逖之弟祖约,面对叛军,庾亮不得已命令陶侃平叛。

荆州位置险要
在庾亮、温峤的支持下,陶侃一举平定了内乱,也凭借此等功勋,获得了“超居外相,宏总上流”的巅峰位置,获得了对下游庾、王门阀的强力压制。
巅峰时期的陶侃已经是持节、侍中、太尉,总揽八州军事,担任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可以说做到了寒门的高位,但也仅此而已,想要如琅琊王氏和颍川庾氏一样成为当轴门阀是不可能的。
陶侃镇守荆州九年,子侄相继出仕,陶氏家族逐渐壮大,且拥有强大的私兵和部属,已成为一股新兴的势力,但可惜陶氏乃将门,多武少文,且完全与玄学绝缘,很难融入士族,子女也难以与侨姓士族联姻。
东晋咸和九年(334年)六月,陶侃病逝,临死前推荐庾亮代替自己镇荆州,他知道自己既非侨姓高门,亦非吴姓强宗,本来就惹人瞩目,而诸子才干不足,亦无婚娅相提携,难以守成,所以希望庾亮能保住自己的家族。
但庾亮作为侨姓,非常忌惮陶氏在荆州的势力,士族门阀也不允许东晋出现一支强大的寒门武力的,直接杀了陶氏家族代表人物陶称,至此陶氏迅速被排挤出了权力中心,到了第四代陶渊明这里,最高只担任彭泽县令而已,其余只是单纯袭爵。

陶侃之后,最出名的也就陶渊明了
陶侃在在上品无寒士的年代,能打破门阀之限,一跃成为东晋实权人物确实难得,但他的兴起纯粹是一个异数,衰弱才是必然的,陶侃虽然显赫一时,但从未得到其余门阀士族的认可,难以跻身士流。
门第决定前途,这才是两晋的常态。
吕洞宾写了首“云雨诗”,画面露骨直白,被《金瓶梅》选作开篇诗
在中国的道教传统中,吕洞宾无疑是一个耀眼的星辰。身为八仙之一,他以其超然的才华和深厚的道学修为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崇拜。他不仅是全真派的祖师,还是剑祖剑仙,被誉为天下剑仙之首。吕洞宾的人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这并不仅仅因为他的道法高深,还因为他在文学、诗词和养生等方面的深厚造诣。无风起念2023-07-28 14:13:42
0000封神第五篇,姜子牙的前半生在干嘛?人生赢家
齐国的开创者叫姜子牙,姜姓吕氏,名尚,字子牙,姜子牙又称吕尚。上古时期,姜姓部落烈山氏(神农氏)崛起,他们的首领称为炎帝,成为天下共主,尊首位炎帝神农为地皇。为了争夺生存空间,炎帝与黄帝战于阪泉之野。黄帝三战取胜后,炎帝让出天下共主之位,共同对付蚩尤。炎黄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击败九黎部落,生擒并车裂蚩尤。蚩尤后人收拾残骨,葬于齐之西境(山东泰安东平县)。紫网2023-10-14 10:06:470000老祖宗说:“男凹女凸,不寡就孤”,凹和凸分别指什么?有现实意义么?
在中国古代,人们通过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创造了许多富有深意的俗语。这些俗语,简洁明了,寓意深远,成为了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要向大家介绍的就是其中的一句经典俗语——“男凹女凸,不寡就孤”。这句俗语,不仅反映了古代人们对生活的观察和理解,也对我们今天的生活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指导意义。那么,这句俗语到底是什么意思?它背后又蕴含了怎样的智慧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Boss爆史2024-01-31 15:06:40
0001印度改国名为婆罗门,意味着什么?
近期印度准备改国名,英文名从India改成Bharat,中文翻译过来就是婆罗门或巴拉特。婆罗门这个名称古已有之,只不过不是国名,是宗教名。我们来看看印度的五个中文称呼:【婆罗门】中国由夏朝进入商朝后,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左右,也就是印度河文明灭绝前后,雅利安人从开伯尔山口,进入印度河与恒河流域。紫网2023-10-14 12:30:270000在《自然》发论文的首位国人,竟是清人,化学元素周期表是他译的
并星标我们朱元璋在中国古代,姓氏宗族取名有自己的规范,朱元璋就规定他的儿子以及朱家子孙的命名要遵循朱姓加辈分加带五行偏旁的字的规律。但看完明朝皇族家谱就会惊奇地发现,很多皇族子弟的名字和化学元素周期表惊人的相似!难道是这些明朝皇族“抄袭”化学元素周期表吗?真相并非如此,而是和我国著名科学家徐寿有关!一、实验与理论结合的求知之路浩然文史2024-03-01 15:06:1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