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探春与范仲淹:一体两面
作者:郑丽莉
探春是《红楼梦》中极为出彩的一个角色,她有王熙凤的精明能干,却没有其自私狠毒;她有林黛玉的文才精华,却没有其伤春悲秋;她有薛宝钗的志存高远,却没有其“山中高士”般令人望而远之的清冷。探春睿智、勇敢、富有担当,与范仲淹一样,是一名实干家,而比较一下二者的经历,就会发现,探春其实是女版的范仲淹。

一、知身世,矢志向上
熟悉《红楼梦》的朋友们都知道,探春是贾政的庶女,而范仲淹的童年更为坎坷。
范仲淹的母亲谢氏是范父的小妾,在他2岁时,范父病亡。由于范父为官清廉,又官职小,俸禄微薄,孤儿寡母无以为生,终于,在范仲淹4岁这年,谢氏带着范仲淹改嫁给山东长山人朱文瀚,朱文瀚将范仲淹改名为朱说。
朱文瀚是一名好父亲,他并没有因为血缘的原因,轻视小朱说(即范仲淹)。朱家在当地也是小有资产的读书人家,朱文瀚一视同仁,将小朱说和自己的孩子一同送入学宫,接受教育。
继父与母亲的悉心关爱,让范仲淹在自己生命的前二十三年,一直认为自己是朱家的孩子。直到二十三岁那年,范仲淹见自己的朱氏兄弟们生活浪费奢侈,忍不住屡屡规劝,一名朱氏兄弟被唠叨多了,有些不耐烦,冲了一句:“我们用我们朱家的钱,与你有什么关系?”范仲淹觉得这话奇怪,经过多方打听,得知自己的身世。自此,范仲淹决定负琴佩剑,外出求学,自立门户。
而《红楼梦》中的探春,自小便养在王夫人身边。虽然她的吃穿用度与嫡出的宁国府的堂妹惜春并无不同,贾母与王夫人也是给予贾府“三春”一样的教导,但想必,贾府的下人们也少不了闲话。自己的生母赵姨娘又时不时地出来“表白表白”,更是成为了这些下人们的谈资。府里的飞短流长,同为庶出的姐姐迎春又时不时地遭到下人的欺凌,让探春有了一颗争强的心,与范仲淹一样,她勤学女红与诗书,充实自己的力量,力图让出身不再成为自己的软肋。

二、寒窗苦读,腹有诗书气自华
范仲淹进入学堂,不分昼夜地刻苦学习。有时,他发困疲倦了,就用冷水洗脸;因为经常连顿稠粥都吃不饱,为此,他只在前一天晚上,量好米,煮好稠粥,待天明,粥凉了以后,划成四块,早晚各取2块食用,这就是成语的“划粥断齑”的来由。
范仲淹不仅给我们留下了“划粥断齑”的典故,也为我们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词:有苍劲悲凉的“人不寐,将军白发佂夫泪”(《渔家傲.秋思》),有婉约柔情的“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苏幕遮》),更有与白居易的《卖炭翁》齐名的《江上渔者》。
而探春,也渐渐令人惊艳。她女红了得,给宝玉做的鞋子,让贾政一见就难忘,贾政虽然是在批评这双鞋子太过精致,是“虚耗人力,作践绫罗”,但也可以从侧面看出探春针线活的出众。她书法不错,在元春省亲时,专门让其誊写宝玉和姐妹们的诗词。至于文章,探春为了发起诗社写的信,就可以窥见其文才:这篇二百余字的书信,引经据典,文辞典雅,既有“棹雪而来”、“扫花以待”的魏晋风骨,更有“孰谓莲社之雄才,独许须眉,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的巾帼豪情。
贫寒的生活没有磨灭范仲淹兼济天下的志向,而深闺同样锁不住探春的抱负,在宋朝的国土和贾府的大观园,一场改革在悄悄酝酿。

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改革者
北宋到了仁宗朝庆历年间,虽然经济繁荣,然而社会危机也在蛰伏。
国内,因为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下,人民生活困苦,加上土地兼并,民生更加凋敝,“贫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立锥之地”;对外,辽国和西夏各在北方、西北边陲虎视眈眈,战争一触即发。
庆历三年,时任参知政事的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长官、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推恩信、重命令”等十项以整顿吏治为核心的改革措施,同年,在仁宗的支持下,范仲淹开始推行庆历新政。
而在一片花团锦簇下,贾府也面临着深层危机:生齿日繁,入不敷出。探春每每用心观察,也忧虑其中,她关心着家族的命运,在赖家吃酒时,独独探春关注到赖家的花园是承包出去的……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在凤姐生病,与李纨、宝钗一起暂理大观园时,探春率先提出蠲免少爷的纸笔点心钱、小姐们的脂粉钱,避免重复支出。随后,更是提出把大观园的竹林、池塘等承包给婆子们,为大观园“开源”。
“古来圣贤皆寂寞”,改革总会触动旧有阶层的利益,最终,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不过一年,便宣告失败;而探春的大观园改革,也没能拯救家族,贾家还是出现了“抄检大观园”的衰音。
但是,谁能够否认范仲淹和探春呢?范仲淹在庆历四年写下了《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千古名句与范仲淹一起流芳后世;而探春,也担得起曹公“才自精明志自高的”的评语,迎来“日边红杏倚云栽”的幸福的后半生……

小编提示: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敬请转发和评论。
70岁左宗棠娶了17岁小妾,新婚当晚就遭小妾嫌弃,左宗棠一句话令其死心塌地
1881年,70岁的左宗棠收复新疆凯旋而归,慈禧太后大喜过望,不但给他加官进爵,还将自己最宠爱的17岁小宫女赐给他做了小妾。新婚当晚,小妾满心委屈,嫌弃左宗棠年龄都够当自己爷爷了。阅人无数的左宗棠一眼就看出了她的心思,于是说了一句话,让小妾对他死心塌地,还细心地照顾他的衣食起居,陪伴左右。左宗棠到底说了什么呢?-1-文史馆2023-07-28 09:44:04
0000富豪离家三月,妻子却离奇怀孕临盆,和尚:你们有福了
本篇包含虚构创作,内容为版权方所有。富豪娶了个美娇妻,离家三个月归来,却见妻子怀孕临盆,路过一和尚说她误食了野灵芝,怀的是灵芝精,以后必有福气。而后富豪却接连遇怪事,终察觉事情真相。宋朝时,太原有一户姓胡的大户人家,家主胡百海是当地有名的富豪。在媒人的介绍下,胡百海娶了一个叫宋甜甜的姑娘。那姑娘活泼善良,天生丽质,是个利落大方的美少女。紫网2023-10-15 16:23:140000为什么赵匡胤的削藩方案是教科书级别的?
文/子玉为了解决朝廷与地方的矛盾,削藩一直是历史的主题,但从结果来看,赵匡胤的削藩方案都堪称是教科书级别的,治标又治本。可以肯定,赵匡胤以陈桥兵变的剧本强势建立大宋之后肯定会引发部分藩镇的强烈不满,因为,改朝换代意味着利益的一次重新分配,部分人的利益肯定会受到冲击,再说,当年大家当年都是后周的员工,凭什么给你赵匡胤下跪?子玉史院2023-07-29 13:29:39
0000浚稽山之战,5千汉步兵迎战8万匈奴骑兵,8天杀死杀伤万余匈奴兵
霍去病、卫青去世后,汉朝与匈奴的战争进入第二阶段,在长达三十余年的时间里,汉朝与匈奴开始在西域及周边进行争夺,公元前99年,贰师将军李广利率3万骑兵出酒泉,沿祁连山北进攻匈奴右贤王。为了策应李广利的军事行动,汉武帝派骑都尉李陵率5000步卒为李广利运输辎重粮草,身为飞将军李广的孙子,李陵与其祖父李广一样有着宁愿上战场杀敌的满腔热血,也不愿干些运输的活,为此,李陵求见汉武帝说道:紫网2023-10-15 15:53:340000桀骜不驯的苗人,为啥专给大清上眼药? | 循迹晓讲
循迹·用文化给生活另一种可能主讲:三喵先生策划:三喵先生责编:马戏团长全文约3000字阅读需要10分钟说起乾隆帝,总能提到“康乾盛世”这个词,彼时的大清到底如何,虽然有各种争议,但大体上还是海清河宴,四海太平,百姓得以享受几十年安宁。循迹晓讲2023-07-31 11:15:0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