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5995

No. 0088 颛顼的“宗教改革”

紫网2023-10-16 17:06:560

盘古开天辟地以后,天和地虽然分开,但距离还比较近,而且还留有“天梯”,方便有才能、有贤德的人随时登天,向天帝请示回报。

设计原本不错,但随着时间推移,世风衰退,很多无才无德的小人也趁机钻空子,冒充圣人登天梯。结果就是人神不分,天庭大乱。

击败共工,坐稳了共主大位的颛顼下决心彻底整治这种乱象。

【绝地天通】

他首先下令拆毁了天梯,从根本上消除隐患;

然后派“重”(据说是颛顼的孙子)为南正官,主管天象祭祀,负责与上天的沟通,作为天意的唯一解释出口;

再派“黎”(另一个孙子)为火正官,主管民生,负责与百姓沟通。

其余的大小巫师,都要受重、黎的约束。

【宗教改革】

上述传说,实质上是一种“宗教改革”。

农耕文明靠天吃饭,为了祈祷风调雨顺,几乎家家都有巫师,事无巨细都要占卜问神。这样一来,”人人都要登天梯“,自然就没人安心农业生产,也容易造成思想混乱,增加管理难度。

颛顼把宗教与民事分开,重新定义神人关系,其目的就在于垄断神权,统一思想,实现“政教合一”,独霸神权和王权。

无独有偶,与登天梯类似,西方神话里也有人类试图修建“通天塔”直达天庭的故事。只不过在西方的语境里,害怕的不是颛顼这样的世俗领袖,而是上帝。

(敲黑板:上帝通过让人类说不同的语言,彼此之间难以沟通协作,挫败了“联合修塔计划”)

相比于基督教、伊斯兰教、印度教等宗教性文明,华夏文明更重视世俗生活,”敬鬼神而远之“,不断走向人文主义。

【飞龙在天】

传说颛顼“静渊以有谋,疏通而知事”,是个沉静、有谋略、爱护百姓的领导人。

作为农业社会的大酋长,制定历法指导农时,是责无旁贷的。著名的《颛顼历》一直延续使用到了汉初,汉武帝才下令司马迁等人加以修订。

(敲黑板:实际上《颛顼历》是战国时期的秦献公制定的,假托了颛顼的名义)

颛顼还组织对蚩尤战败后,逃到南方的残余苗黎部落的讨伐,以消除对中原百姓的骚扰。

颛顼还经常“乘龙遨游”,以示亲民。龙的形象也因此从凶蛮变得温和。

(敲黑板:《易经》有”飞龙在天,利见大人“,意思是乘龙高飞,更容易见到德高望重的人,颇有见贤思齐的味道。后来引申为事物向好的方向发展)

不过,颛顼为了”定纲常伦理“,竟然规定女子必须给男子让路(妇女避男于路),否则男子有权责打。这种规定可能是最早的“重男轻女”了。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