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正在焦急等待109骑兵连队返回的日军司令部,得到
1945年4月,正在焦急等待109骑兵连队返回的日军司令部,得到一个令人颤栗的消息:数百日军骑兵全部战死,而对手竟然只是当地几十名猎户,武器仅有佩刀和鸟铳。
为首的日军司令部长官大惊,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可能呢?区区几十名猎户,怎么可能会杀死数百名日军精锐呢?
日军为何全部战死?又为何与猎人交战?为何小小的猎户村猎人会有如此大的能力呢?这是虚假的吗?
不,这是一场真实发生在我国雪峰山一带的桐山乡的战斗!
事件的还要追溯到中美两国开辟驼峰路线那个时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在亚洲战场上建立了一条重要的空中运输线路,为中国的抗日战争提供关键的物资和军事武器资助,这条线路在抗日的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了切断物资和军事资源的供给,也为了进一步进军贵阳和重庆,日军企图夺取和破坏这条线路上的中美合建的湖南芷江机场。
日军集齐了8万余人,打算分三路向雪峰山地区进攻。
为首的日军指挥官十分自信,在他看来,此战必胜。
据可靠消息,湖南西部雪峰山一带并没有任何军队驻扎的痕迹,故而日军指挥官断定在这个雪峰山的腹地之上,一旦身经百战的109骑兵安然度过这里,便可以一举拿下芷江机场。
于是,109骑兵连队往桐山方向前进,一路上他们烧杀抢掠,四处作恶,让沿途的百姓苦不堪言。
在行进途中,他们看到一个小孩,料想他肯定没有杀伤力,于是抓住了他,让其带路。
是夜,在昏暗的月光下,有一个个头不大,看起来十四五岁的小孩,从日军军队中跑出,他动作轻微却又不失矫捷。
小孩溜出后,立刻跑向深山处的一间屋子里,“蓝队长,鬼子来了,鬼子来了!”
原来小孩名叫刘冬生,是一支由猎人组成的民间抗日武装队的一员,这个队伍由桐山乡飞山瑶族村和周边瑶寨的猎户组成,为首的队长,是猎户蓝春达。
为了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残暴行为,他们自发组建了这个队伍,除了抗击日寇之外,在平常他们还负责防御土匪,保护这里世代居住的瑶民的安全。
近几日这里土匪横行,蓝春达便派遣年龄和身形最小的刘冬生去打探,没想到却有日军袭来。
“冬生,日军大概有多少人?”蓝春达问道,要知道,打仗最重要的就是摸清对方来了多少人。
“队长,据我估计,怕是有上千多个人!”冬生答道。
“力量悬殊啊。”考虑到人数的差异,蓝春达立刻派人去前去通知附近的国民党军队。
与此同时,蓝队长和队伍中的猎人们制定计划,打算潜伏在日军前进的方向中的山区口。
临出发前,猎户们都抱着视死如归的决心。
“这次一定要好好打一场,把那些小鬼子都赶出去!”
“是啊,到了我们保卫家乡的时候了,一定要用心一点,尽全力的打。”
“我们手里的鸟铳有限,大家一定要瞄准了再打。”
“放心吧,我们经常打猎,一打一个准。”
“先前我们还和土匪打过几场仗,有经验,这次一定也可以的。”
“这里是我们的地盘,我们最为熟悉,一定叫小鬼子有来无回!”
猎户们互相鼓舞着,他们心中其实也有忐忑和害怕,但他们有信仰和保卫家园的决心。
“好,我们出发!”
随着蓝队长的一声令下,猎户们齐齐潜伏在日军必进的山口处。
五日过后,日军到达山口,蓝队长下令开枪,他们先击杀了日军的战马,日军没有料到这里会有埋伏,顿时慌了神,趁他们慌乱之际,猎户们一枪一个,又使用佩刀砍杀了几个日本士兵。
之后利用对地形的熟悉程度,在日军反应过来之前,逃往安全地带。
他们充分发挥在山林作战的优势,成功拖住了日军的行进路程,并给日军造成了很大的损失。
在等到收到消息的国民党军队赶过来之后,蓝春达队伍配合军队,一鼓作气,歼灭了日军。
抗日战争是一场极其艰苦的战斗,在这场战斗里,在我们熟悉的民间,涌现出了许多的战斗英雄,他们舍生忘死,保家卫国。
在日本精锐的部队和强大的武器面前,他们没有丝毫的退缩,以信仰之心,铸就力量,坚定不移,他们是值得歌颂的抗日英雄。
参考文献:
《湖南文史·湘西会战专辑》;邵阳城市报:“嗅枪队”雪峰山的抗日传奇

陈赓的战功仅次于粟裕,为何大将排名在黄克诚之后?
作者:相忘于江湖战功赫赫的陈赓,大将的排名为何在黄克诚之后?开国十大将中,陈赓的战功、资历和加入组织的时间都名列前茅。战功比陈赓更高的只有粟裕,资历比陈赓更老的只有张云逸,加入组织时间比陈赓更早的只有萧劲光。从大将的排名来看,粟裕和徐海东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兵说2023-07-30 17:00:37
0000这是刘少奇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 在这封信中,他的书法展现出坚挺有力
这是刘少奇写给毛主席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他的书法展现出坚挺有力的气势,每一笔都饱满且神采飞扬。他的字形不仅在表现上突显独到性,结构也非常扎实,让人感受到一种沉稳的厚重感。整封信中,他的书法风格独特,宛如横扫千军万马的壮丽景象,让人不禁为之倾心。快乐老年4352023-08-10 10:55:50
0000古代男子,特别是皇帝总喜欢娶十三四岁的少女,有何深层原因?
在中国古代,皇帝总喜欢迎娶13、14岁的少女。如清朝时的孝庄皇后13岁时嫁给了皇太极,唐朝的长孙皇后13岁嫁给了李世民,文献皇后独孤伽罗14岁嫁给了杨坚,而史上年轻的皇后张嫣,更是在11岁时就嫁给了汉惠帝。若是以我们现代人的眼光来看,迎娶13、14岁的少女为妻,这都不只是早婚的问题,而是犯罪。但在古代却是合法合规的,古代皇帝喜欢娶13、14岁的少女,到底是因为古人早熟?还是有其他原因呢?文史馆2024-02-24 08:08:48
00001953年,44岁普通妇女临死前,悄悄对丈夫说:我曾是大清皇妃
1953年9月的一个寂静夜晚,北京西城辟柴胡同的一间小房子里,灯光昏暗。44岁的傅玉芳躺在病床上,她的呼吸逐渐微弱。她紧握着丈夫刘振东的手,眼中充满了深深的遗憾和不舍。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轻声对他说:“振东,我有一个秘密一直没告诉你,我曾是大清皇妃额尔德特·文绣。”这句话,如同一颗震撼的炸弹,令刘振东震惊不已。紫网2023-10-14 15:49:210000《资治通鉴》395:我们都知道功高震主,但其实名高也震主
花言大帅2023-07-28 17:25:45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