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下岗后再上岗的皇帝名单
皇帝这个职业,看起来至高无上,但风险极大,干了这份职业,可是终生制的,如果失业基本都会被咔嚓掉,即使没咔嚓也就混吃等死,再上岗基本不可能。但是排排中国2000年的历史,竟然有六位二次上岗,还有一位竟然干了三届,不过不要羡慕他们,看看上表,就知道他们过得也不容易。
如果说人生中最害怕的是什么?就是重视亲情的人害怕孤独,唐中宗李显和唐睿宗李旦这哥俩就是典范,前半生没办法谁叫自己有个强的离谱的老娘,皇帝这职业说不让干就不让干,而且随时还可能被GAMEOVER,母爱?在他们娘的眼里这是多余的东西。下半生更离谱,一个被自己的老婆和女儿送去见老娘,一个被儿子逼的看着妹妹自杀没有办法只好去养老烧香,什么儿女亲情、骨肉亲情都和他们无缘,其实他们最在乎的亲情,在他们第二次当政后,从来没有清算过他们的母亲,他们的老婆儿女的肆无忌惮也是因为他们太在乎了,李旦最后选择退位也许他不想失去母亲兄长妹妹后,在失去儿子。
如果说人生最悲催的是什么?就是自己努力得到的东西到手了,命没了,典型的代表人物-元文帝图帖睦尔,绞尽脑汁中途还下岗一次,铲除了对手,好不容易坐稳了皇帝位置,刚把自己的工作计划布置好,就一看生命时钟到点了,人生这路就走完了,遗憾的闭了眼。
如果说人生最无助的是什么?就是发现自己一直在和命运抗争却最后随了命运,唐昭宗李晔前半生一直和宦官斗和大臣斗和军阀斗,甚至一度丢掉了自己的皇位,到最后还是被他最想铲除的军阀头子之一朱温扶上了岗,从打击军阀变成了依靠军阀,从皇帝变成傀儡,也许死对他来说是最好的解脱。
以上这四位皇帝的二次上岗都算不上逆袭的典范,下面这位可不一般,明英宗朱祁镇,传奇式的人物,第一次自己作孽当了蒙古人的俘虏下岗了,却被敌人好吃好喝的供了几年,没花啥赎金还被送了回来,以前的宋徽宗和宋钦宗可遭老了罪。回来后按照明朝皇帝刻薄多疑的性格,估计在其弟弟明代宗手里也活不久,结果却过了七年还再次上了岗-几个投机倒把的发动政变把他送上了皇帝位置,当时他压根就不知道发生啥。关键是上岗后,通过报复杀于谦立威,送几个投机分子归西,搞仁政收买人心,社会评价拔高到一级赞,成为浪子回头的典范。
不过呢,朱祁镇是明白人,不管怎么说还是被他弟弟明代宗伤过,对于聪明人来说在往后的日子总有些心理阴影,过得也不舒心。但是晋惠帝司马衷可没有这个烦恼,他是傻子,这位从当皇帝开始估计就不知道这岗位该干啥,反正他老婆和亲戚们给饭吃就行,也许当皇帝或者下岗对他来说就是换套衣服的事,所以他被伤害的多深都不会察觉,也许在二次上岗的皇帝中他是最没烦恼的。
清宣统帝爱新觉罗·溥仪,他是秦始皇开创的皇帝这一职业的终结者,也是中国历史唯一当过三次皇帝的人。有人说他每次当皇帝都是被逼的-都是傀儡,第一次当皇帝他还是小童,只不过是高高在上的满清太后和贵族的一面旗帜;第二次当皇帝是满清余孽张勋的一次军事冒险;第三次当皇帝是因为日本人需要一个傀儡。不过这第三次他可不是被逼的,他只不过不甘心他丢掉的皇帝这一职位的权威,他想修补被冯玉祥从故宫被赶走时受伤的自尊,他想利用日本人,所以他在错误的道路上也走越远,不过好在他遇到了新中国的诞生,在新中国的改造中他找回了自己,不再以一个皇帝自居而是以一名公民生活在新中国的土地上,也许在这么多曾经下岗的皇帝中,他是最幸福的。
印度要改国名为巴拉特了,印度和巴拉特有何来历?改名理由是啥?
大家好,我是历史博主以史为鉴。我们南边最大的邻居印度又搞了一出国际大新闻。这次是印度打算更改国名,不叫印度(India)了,要叫巴拉特(Bharat)!那么印度人为啥要这么搞?新名字巴拉特又有何来历呢?紫网2023-10-13 16:10:230000李广领七任太守,都在哪儿?
近二十年时间,李广先后担任上谷、上郡、陇西、北地、雁门、代郡、云中七个郡的太守,我们来看具体情况。公元前154年,朝廷平七国之乱后,李广擢升为上谷太守(官职三品)。景帝对李广是又爱又惧,仍对其抱有期待,过了两年,便问左右心腹。西汉边郡太守手握重兵,一般两三年太守就要另外任用,此时景帝还是想把李广调回长安重用。地图帝2023-07-30 09:05:29
0000德国消灭几百万苏军:为什么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元气大伤?1、精锐
德国消灭几百万苏军:为什么一场斯大林格勒战役就元气大伤?1、精锐损伤。德军总共几百万部队,实际上精锐也就几十万至100万而已。特别是第六集团军,30万精锐被全歼。2、机动兵力丧失。德国进攻苏联的三个集团军群,一个在莫斯科城下战损近50万,已经无力进攻,一个在列宁格勒对峙,打不动叶走不脱,就剩下南方集团军群能够维持进攻了。紫网2023-10-17 11:39:020000古代唯一被消灭的民族,因过于残暴被各族围剿,名字听着十分耳熟
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曾涌现过许多短暂而辉煌的少数民族,例如匈奴、突厥、党项等,它们都曾经是中原王朝的强大敌人,最终因战争、迁移或同化等原因,而逐渐消失,不过,它们并没有彻底灭绝,而是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分布在不同的地域。无风起念2024-03-02 13:05:53
0001中唐韦皋:名将风流镇西蜀
作者:许云辉“朝朝夜夜阳台下,为雨为云楚国亡;惆怅庙前多少柳,春来空斗画眉长。”酒席宴上,舞乐声中,“容姿既丽、通音律,善辩慧,工诗赋”的乐伎薛涛应主人邀请即席赋诗。她挥毫泼墨,一挥而就写成《谒巫山庙》。写乎2023-07-27 18:10:48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