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屠城:疯狂的杀戮让空气都变色,一人不留

01
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这样评价曾国藩:
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
这段文字把曾国藩比肩三国之诸葛亮、中兴大唐之裴度、文武双全之王阳明,这个评价不可谓不高。
在清朝统治者眼里,曾国藩也的确配得上这个评价,平定太平天国的功绩,让清免于亡国,实属中兴之臣。
但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的过程中,为了能够最大力度地打击太平天国,手段残忍,屠城与杀戮之事屡见不鲜,也为世人所诟病。
比如:兴国大战,抓到一百三十名俘虏,曾国藩下令“一概挖去双眼后凌迟”;九江城外抓到十二人,立刻“凌迟斩首示众”,后来又抓到十三人,“就地挖去双眼凌迟”;武昌城外太平军由于都是新兵,崩溃的很快,于是抓到七百余年轻士兵,“全数斩”。
如果觉得这些记录未免有些残酷,那后面发生的事情就更加血腥。
02
曾国藩围攻安庆时,曾国荃率兵在安庆城下筑垒,深挖数道壕沟,以做长久围困。陈玉成率领救援大军在桐城驻扎,并不断派援军赶往桐城。安庆和桐城之间的联系尤为重要,两城之间有一个要地叫赤岗岭。湘军只有占领了这里,才能阻断桐城和安庆的联系,完全包围安庆。
如此要地,陈玉成安排4000人在此守卫,守军人数虽不多,但都是跟随陈玉成多年的老兵,战斗力很强。
曾国藩派重兵对此发起连续攻击,血战之下,太平军开始动摇,有三垒合计3000人投降,唯独刘玱林一垒人马誓死不降。
这3000人太重要了,如果处理不好,将引起大乱。曾国藩立即指示曾国荃将其全部屠杀,并焦急地等待曾国荃的消息。
今日未接弟信,不知刘玱林一垒究竟如何,其已降之三垒已杀之否?
得知已经将降军全部杀完,曾国藩在日记中这样写道:
鲍、成二镇围赤岗岭之贼垒四座,八日未曾收队。二十九日有三垒出降,全数杀之。
而此时安庆城外菱湖北岸有太平军营垒十八座,这批太平军已经断粮,斗志已经开始动摇。8000太平军要面对湘军的攻击,又要面对缺粮的危险,最终选择了投降。对于这8000俘虏,曾国藩选当然不会留。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在《能静居士日记》中说:
城外各贼营陆续来降者亦皆戮死,又八千人。
在占领安庆之后,湘军对安庆进行了残忍的屠城,无一人幸免。
初一卯刻,安庆克复,城贼诛戮殆尽,并无一名漏网,差快人意。
安庆城中的尸体部分被丢弃到江中,堵塞江面,以至于轮船都无法航行。
03
屠杀并不是从安庆开始的,在安庆之前的九江,就已经十分惨烈。
九江是太平军苦心经营的堡垒,也是曾国藩必得的目标。双方在九江拉锯了17个月,最终突破城防。这座城市遭受了空前的大屠杀,曾国藩下达的命令是不让任何一人漏网,最终1.7万太平军被全数诛杀,城中百姓无一幸免。
曾国藩在对曾国荃的信中说:
九江克复,闻抚州亦已收复,建昌想日内可复,吉贼无路可走,收功当在秋间,虽迟至冬间克复,亦可无碍,只求全城屠戮,不使一名漏网耳。
在得知屠城完毕,曾国藩在日记中兴奋地写道:
接手书,知九江克复,喜慰无量。屠戮净尽,三省官绅士民同为称快。
一城全数被屠杀,竟然三省官绅士民同为称快,那谁又该痛哭流涕呢?
04
1864年,天京城破,湘军再次屠城,仅仅三天时间,就杀了10万人。
分段搜杀,三日之间毙贼共十余万人。秦淮长河,尸首如麻。
恐怖的杀戮,以至于天空中都弥漫着血雾:
贼所焚十之三,兵所焚十之七。烟起数十道,屯结空中不散,如大山,绛紫色。
这种屠杀,不分老幼,不分男女,连二、三岁的孩子都不放过,根据赵烈文在《能静居日记》中记载:
沿街死尸十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
在曾国荃指挥的这场惨绝人寰的焚掠和屠杀中,天京全城血流成河,火光烛天,昔日繁华的天京,顿成人间炼狱。
而对待他太平天国的俘虏,手段段更是残忍。
一位英国军人曾记述过湘军屠杀太平军俘虏的实况:“这批俘虏有男有女,有老有少,从刚出生的婴儿至八十岁蹒跚而行的老翁,从怀孕的妇人,到十至十八岁的姑娘,无所不有。清军把这些妇女和姑娘交给一批流氓强奸轮奸之后,再拖回来把她们处死。有些少女被刽子手翻转过来面朝天,撕去衣服,然后用刀直剖到胸口。
这批刽子手做剖腹工作,能不伤五脏,并且伸手进胸膛,把一颗冒热气的心掏出来,被害人直瞪着眼,看他们干这样惨无人道的事。还有很多吃奶的婴儿,也被从母亲怀中夺下剖腹。很多力壮的男俘虏,不但被剖腹,而且还要行凌迟非刑。
05
曾国藩杀人如麻,有没有想到后世会遭千古骂名呢?他当然有想到,但他并不介意,他这样说:
为了灭匪,身得残忍严酷之名亦不敢辞。
他又说,既然选择了带兵,那不要后悔多人,要想完全诛灭敌人,断不能因为杀人太多而后悔:
既已带兵,自以杀贼为志,何必以多杀人为悔?既谋诛灭,断无以多杀为悔之理。
此等言论,可谓惊世骇俗,称其为杀人狂魔亦不为过。
对于如此规模的大屠杀,让人难以直视,而有人也在反思,曾国藩手下人这样描写湘军攻破天京的那一天:
军兴以来,荡涤未有如是之酷者矣!闻收城之日,五鼓攻陷,杀戮至辰巳时,城中昏昧,行路尚须用烛,至今阴惨之气犹凝然不散,尸腐秽臭,不可向迩。嗟乎!无边浩劫谁实酿成?闻之非痛非悲,但觉胸中嘈杂难忍而已。
残忍的杀戮从早到晚,城中血雾弥漫,阴惨之气,挥之不去。
嗟乎!无边浩劫谁酿成?
记录下这一切的目的,是愿历史不再重演!
本文只是简要地从一个方面去描绘了曾国藩,想要详细了解曾国藩,可以看张宏杰的《曾国藩的正面和侧面》。
杨玉环说:我不会在最好的年华爱上一个老头子
作者:小螃蟹李隆基爱杨玉环吗?或许很多人都会说这是爱情,所以强占儿媳,宁愿背负骂名,也要长相厮守,所以在七月七会许下生生世世的诺言。杨玉环爱李隆基吗?但凡有点智商的人都会怀疑这个问题,在最好的年华,嫁给了有权有势的王爷,成了他的挚爱,夫妻和睦,可是突然天降一个公爹老头子,让夫妻分离,辗转成为贵妃。明明是老头子想要吃荔枝,还要打着自己的旗号,让天下的臣民指责是美色祸人。写乎2023-08-07 17:34:05
0000唐玄宗李隆基:明明是废帝庶三子,如何一跃成为大唐天子?
唐玄宗李隆基原本是和皇位无缘的,神龙政变后皇位是自己伯伯唐中宗李显的,而且李显还有太子李重俊。就算哪天把皇位传给自己父亲李旦,也轮不到自己,毕竟自己只是李旦的庶三子,上面还有在世的大哥李成器、二哥李成义,在嫡长子继承制下,自己是无法绕过他们当太子的。唐玄宗和杨贵妃但在皇室内斗频繁的大唐里,只要肯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大不了身死而已,存着这样心思的李隆基开始有意无意的关注朝政,暗中发力。历史研究室2024-02-05 12:09:33
0000泰戈尔为何被誉为印度的“诗圣”?
作者:赵心放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他是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被誉为印度“诗圣”,191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亚洲第一个获得此奖的文学家。除诗歌外,在多方面的成就也十分突出,一生写有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部短篇小说、20多部剧本、数量可观的画作和词曲作品......(一)出身贵族的天才诗人写乎2023-07-28 14:50:44
0000《人类艺术万年史-120》哥特式艺术:建筑(上)
哥特式艺术:建筑(上)欧洲中世纪12至15世纪时期,是一个经济和社会深刻变革的时期。在西欧先进地区的城市中,手工业和商业行会普遍建立起来,新生等级的力量不断发展壮大,他们与封建领主的矛盾日益尖锐。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争取城市解放的斗争如火如荼。在这场斗争中,市民与王权结成了同盟。在很多城市获得自治的同时,中央王权的势力也逐渐加强,教会则产生了分裂,权势渐衰。麟剑的人类史2023-08-08 12:54:08
0000历史上“臭名昭著”的3个人物,如今却被影视剧成功洗白,恶人变好人?
当历史被拍成影视剧时,编剧们总喜欢把一些在古代有争议的人物,放到电视剧中强行洗白,让他们成为了大男主和大女主。这些历史人物被洗完后,即便在电视剧中黑化了,也让大家觉得确实情有可原,今天就给大家介绍三个被古装剧洗白的历史人物。第一位、秦宣太后芈八子紫网2023-10-16 17:17:2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