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去别人的「相」里纠缠

本文聚焦的问题:当和别人的观念想法产生冲突,我们为何不要去纠缠?本质原因是什么。

《庄子》这本书里,这句很经典: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
意思是,不要和井里的青蛙讲大海多大,你跟他讲不通,因为他长期生存的狭小生活环境里导致认知受限,没有听过看过大海,不相信有大海;
夏天里的虫子,你和他讲冬天的冰是什么样子讲不通的,因为受到气候时令的限制,他从来不知道还有冬天的存在。
我们很早就听说过这个典故,也知道类似“三观不同,不必纠缠”这种道理。但是为什么落到实际生活中,还是很难做到?
比如,现实生活中,还是经常要为了一件事,一个观点的不同,和别人争的面红耳赤?还要指责别人想法或是做法错的离谱。
不管是和同事,领导,朋友,还是伴侣,孩子,是不是都有过因为观念不同,理念不同,而产生摩擦的体验?
以前在读书群,书友们经常会因为观点不同而产生争论,但是我的话,遇到意见相左的,及时止损表明态度不继续说了。
因为不想花费那个时间精力去争辩,赢了输了都没有意义。
留心观察还会发现,人们处在争论中时,会偏离就事论事,探讨事实和本质,而是走向情绪化和安全感缺乏,认为自己被攻击了,所以要捍卫自己的面子和尊严,沟通越来越丧失理性和逻辑。
很多争论不休,是因为我们往往认为都是别人的错,自己是对的。那么,问题就来了:到底是谁错了?
不是别人,而是你自己。
人,总是喜欢把问题,把原因归咎外部,很少反省自己,审视一下是不是自己出了问题。
之前看过一个故事,印象很深刻。
有一天,有人和子贡争论,一年到底是三季还是四季?子贡说一年有四季,没想到这个人却说一年只有三季,两人争论不休,孔子没办法,只好出来讲道“一年只有三季”,结束了这场争论。
子贡不解,孔子解释道:那个人就像田间的蚱蜢一样,在春季出生,历经夏季,然后在秋季死去,从来没有见过什么是冬季。所以,无论怎样描述冬季的情景,他也不可能感知到,不如顺着他讲“他能够理解的事情”。
这和“夏虫不可语冰也”,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四季三季,可以引申出三季人,四季人的概念。
我们现实生活中,就充满了很多三季人。也许你周边有很多三季人,所以当遇到想法/意见/观点相左的时候,不要执着于争辩,不至于动怒生气了。
同时,在别人眼里,也许你也是个三季人。比你段位高很多的人,他们往往是向下兼容,很包容,因为在他们眼里,你也是三季人。如果有人非要缠着和你争论不休,那么他很可能也是三季人。
所以人人都可能是三季人,四季人。任何情景下都可以转化,这取决于参照对象,是段位比你高,还是比你低。
除了以上这些,还有一个角度可以帮助我们理解。
从fo学来讲,所有我们每个人看到的一切来自视觉听觉和意识影像,皆是幻相,转瞬即逝不持久,如电似露,而相,有众生相,我相,人相,所以每个人看到的幻相也不相同。
这有五官的细微差异,比如有的人是红绿色盲,红绿色分不清楚,那么他所看到的世界画面就不同。
更关键的是认知层次差异,就像阅读同一本庄子,有的人甘之如饴,能感受到满满的智慧,有的人,却觉得毫无乐趣根本看不下去。
每个人从出生到长大,所有的境遇组成了他的认知水平,包括智力遗传,阶级层级,家庭背景,亲戚朋友,教育学校,经历的事情等等,这些都决定了他到底是井底的青蛙,还是河里的青蛙,大海里的青蛙。
总体来说,每个人看待自然界的画面可能是相同的,绿草红花蓝天白云,因为五官上宏观的差异很小。
每个人都是在用自己的工具(五官和意识层),去观察这个世界显化的物质世界,比如花鸟虫鱼等看得见的人事物,去体会这个世界的运行规律,虚拟抽象的看不见事物,比如因果,无常,人性等。
虽然人们都生活在同一个物质世界,但实际上却生活在不同的精神空间。
这种情况下,导致每个人所见相的不同。这个相,主要来自抽象世界,比如我们各自理解到的,认知到的,总是有差别。
这导致我们总是在意识形态层面,有冲突有摩擦,大到国家,小到个人,都是如此。
看不惯这个那个,总是觉得自己是正确的,事实上,当你这样认为时,别人也是同样的想法:“我是对的,你是错的。”
不要到别人的相里去纠缠。所见相不同,纠缠无用。
人们很多时候只相信自己看到的,只相信自己的感觉,超出他的所见范畴,理解范畴,认知范畴,他是极度怀疑的,拒绝相信的。
理解了所见相不同,理解了三季人四季人,理解了青蛙和夏虫,就学会了尊重与包容,学会了不纠缠与保存能量。

Sayings:
5本高分回忆录,读完好像过完一生
一直以来,回忆录都被很多书友的挚爱。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名人的故事往往格外精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在他们的人生里,我们总能找到一些光,来照耀我自己的路。本期书单下载关键词:回忆录书单,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自动跳转,或者发送消息回忆录书单即可收到下载链接。1《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小书呆读书纪2024-02-26 11:07:35
0000学会这5个搞钱思维,让钱追着你跑
王尔德曾说:在我年轻的时候,曾经以为金钱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现在我老了,才发现确实如此。大多数人,总是羞于谈钱,觉得谈钱伤感情,谈钱太俗不可耐。人生上半场,在父母的庇佑下,我们无需为柴米油盐费心;当人生行至半途,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我们不得不担起责任,学着去庇佑自己的家人。钱,就成为重中之重。南之南乔2023-07-30 12:06:22
0000魔家四将有多强大?三句话八个字,元始天尊都大摇其头连呼怕怕
《歪歪侃封神》第1501期纣王二十二年,张桂芳战死,鲁雄直接被冻成冰渣。消息传到朝歌,闻太师心里是又震惊又气愤的。震惊的是,姬发姜子牙之流,怎么能够这么厉害,气愤的是,不过东海走了几天,江山就折腾成这般模样。哎,先王临终殷殷嘱托,难道我自此就无计可施吗?紫网2023-10-15 09:49:040000社会剧变下的小人物命运
王兆善合上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最后一页,心情颇不平静,社会剧变下小人物的悲剧命运让我叹息不已。1965年,《静静的顿河》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作者深刻描述了从1910到1920年这前后十多年间顿河流域哥萨克人被改变的生活,涉及一战、十月革命、俄国内战等影响重大的历史事件,生动反映了葛里高利曲折坎坷的人生道路和充满迷茫痛苦的悲剧命运。王兆善2023-07-29 08:10:5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