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记1700万件流失在外的中国国宝
《中华流失文物迷踪》这是一本很冷门但很有意思的书,本书共分五个专题,分别为“文物流失第一案”“圆明园大劫难”“紫禁城的黄昏”“在漫长的古道上”“从云冈到龙门”。
第一个专题讲述了西方侵略者在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掠夺走的物品,其中包括宁波天宁寺的铜钟、镇江甘露寺的铁塔、南京大报恩寺的琉璃塔部件,以及圆明园的100多万件藏品等。
第二个专题讲述了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从中国掠夺走的《永乐大典》、珍贵天文仪器,以及历代名家的书法书画作品等。
第三个专题讲述了西方人借着考古、冒险的名义,在丝绸之路沿线文物挖掘和盗窃的故事……
通过这五个专题,我们得以深入了解大量中国文物流失的经过,这些文物的流失,见证着中华民族饱受欺凌的历史。
目前,我国流失在外的文物数量高达1700多万件,其中大英博物馆展出了2.3万件,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馆收藏有1.5万件,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有1万多件……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国家和无数爱国华夏儿女的共同努力下,许多流失在外的国宝正在逐步回流,目前已经有超过15万件国宝陆续回归了祖国,但这种回归也面临着很大的阻碍,“圆明园大劫案”中,十二生肖铜首像回归背后的曲折之路便向我们揭示了很多国宝回归中面临的困难。
《中华流失文物迷踪》不仅是一部关于中国文物流失和回归的著作,更是一部关于人类文明传承和保护的著作。它让我们深刻认识到文物的价值和意义,也让我们更加敬重那些为文物回归付出努力的人。
书中详细评价了流失文物的历史背景、艺术价值和意义,以及回归的艰辛历程。同时,书中还披露了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和内幕,让人对这些文物的回归之路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历史#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相关推荐
过于固执,是一种灾难。
这是我写作日更的第11/300天你好,我是小何。今天这篇,用概念8问,思考一个问题。01这个问题是什么?最近,我在微信聊天时,发现一个问题,当我看到别人提出的不同意见、想法时,不太容易认真倾听、接纳对方的观点。02为什么这个问题很重要?过于固执,是一种灾难。这反映的是封闭型思维,也就是面对异议时,不允许他人撼动自己的想法,往往希望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小何说书2023-07-29 11:47:04
0000《时间唯物主义:时间是物质的产物,时间是运动的产物,时间是时空的产物》
一、引言时间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概念,它既神秘又实在。然而,时间的本质和起源一直困扰着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本文旨在探讨时间唯物主义这一哲学观点,即时间是由物质、运动和时空共同产生的。我们将从时间的定义、时间的起源、时间的测量以及时间与空间的关系等方面展开讨论。二、时间的定义妙玉和宝玉,究竟是什么关系?
没有关系。一个是房客,一个是房东家的孩子。一个是寄住的孤女,一个是介于成年与未成年之间的家族成员。一个是盛典时的点缀物,一个是凡事做不了主的小朋友。他们能有什么关系?如果非要说感情关系,那就是妙玉暗恋着宝玉,而宝玉对妙玉无感。妙玉暗恋宝玉,不是妙玉认为表玉宝玉有多好、选定他是“今生的唯一”。而是因为宝玉是妙玉生活里,唯一能接触到的适龄异性。栖鸿看红楼2023-07-30 17:18:06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