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问:桌上猪蹄叫什么?沈万三回答3个字,成功保住性命
明朝初年,江南大地上,有一位名叫沈万三的富商,他靠着经商,成为了全国首富。沈万三不仅是一位成功的商人,还是一位颇具政治头脑的人。他深知,在一个君主专制的社会里,要想保住自己的性命和财富,就必须要和朝廷保持良好的关系。

洪武初年,朱元璋已经统一了全国,开始着手建设新的王朝。沈万三早就预料到,朱元璋对富商大贾心怀戒备。因此,他决定主动迎合朱元璋,以此来换取他的信任。
沈万三本是江南地区的小商贾,家境殷实。自小受父母宠爱的他,对生意有着天生的敏锐感。一次意气之旅让他独自前往苏州,那里的繁华与商机深深吸引了他,也预示着他未来的商业版图。

然而,命运总是善于开玩笑。元朝末年,战火纷飞,瘟疫横行,一夜之间,沈家的安逸生活被翻天覆地。沈万三失去了母亲,全家人被迫逃离家园,最终在周庄这个僻静小镇,重新开始了他们的生活。
周庄的生活艰苦而充满挑战,沈万三和家人从一无所有开始,靠着勤劳与智慧,一步步地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他们买下了几亩薄田,通过不懈的努力,逐渐积累了一定的财富。沈万三的商业头脑在这里得到了初步的磨练和实践。

沈万三继承了家业后,决心不再满足于田地的收入。他的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开启了贸易之路。正是在这个阶段,沈万三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贵人——陆德源。两人的合作,让沈万三的商业版图迅速扩张,从陆地延伸到了波涛汹涌的海面上。

沈万三的海运计划充满了风险与挑战,海盗肆虐的海面,是每个船只的噩梦。但沈万三以其独特的智慧,与海盗达成了协议,化敌为友,从此,他的商船在波涛中穿梭,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名声。
沈万三的商业帝国,在陆德源的全面让渡后达到了顶峰。他的生活变得越发奢侈,常有文人墨客聚集其府邸,诗酒风流,歌舞升平。

但在这繁华的背后,沈万三却始终保持着对时局的敏锐洞察。他清楚,作为商人,要在乱世中保全财富和性命,唯有与时俱进,审时度势。
当张士诚的势力崩溃,朱元璋的明军一统江南后,沈万三迅速调整策略,投靠了新兴的明朝。他主动提出修筑南京城墙,展现出他对新朝廷的忠诚与支持。他的贡献在南京城的一段城墙上留下了历史的印记。

然而,沈万三的这番努力,并未完全赢得朱元璋的信任。朱元璋对富商大贾向来心存芥蒂,加之沈万三曾支持张士诚,使他始终对沈万三抱有戒备。
有一次,沈万三在南京宴请朱元璋。席间,朱元璋指着桌上的一盘红烧猪蹄,问道:“这是什么?”

当时,朱元璋已经登基称帝,因为朱是国姓,全国都避讳说“朱”,同音也不行。朱元璋的问话,显然是要难为一下沈万三。
沈万三自然也懂得其中的厉害,情急之下,脱口而出:“万三蹄。”
“万三蹄?”朱元璋愣了一下,随即哈哈大笑起来:“沈万三,你真有趣,竟然把自己比作猪蹄了。”

沈万三也笑了起来:“陛下说得是,我万三不过是微末之人,还不如一只猪蹄呢。”
朱元璋见沈万三如此坦诚,倒也不再为难他,沈万三的机智回答,既表达了对朱元璋的忠诚,又巧妙地避开了直接回答的尴尬。这一巧妙的回答,不仅保全了他的性命,还让“万三蹄髈”这一美食的名字流传至今。


作者简介 | 小野,95后,一个爱好传统国学知识的女孩。
民间故事:妻子险些走上一条不归之路
川阳县,当地有一个小贩名叫贾不假,主要是因为他卖的货不假,而且品质高,人们才称呼他贾不假。贾不假一直在山海关附近做生意,最近一直在周边的小县城转悠,有时候天黑了,他还骑着小毛驴最街串巷。有一次,贾不假出城做生意,不知不觉天就黑了。贾不假坐在毛驴背上低头数钱,再抬头的时候,发现四周都是山谷,前不着村后不着店。1985年,中央派人到福州寻找无名烈士家属,一青年说:他是我爷爷
1985年3月初,在福建省宁德县,一个叫蔡述波的青年男子坐在椅子上,低着头,心事重重,他抬起头,看着墙上挂的一张爷爷的老照片,这也是爷爷唯一的一张照片。爷爷去世得早,蔡述波从来没有见过他,对爷爷的了解都是来自于父亲蔡作祥,也去世10多年了。蔡作祥生前一直寻找爷爷的下落,但这么多年过去了,也没能找到。历来现实2023-07-30 11:54:12
0000为何北京不叫“大北京”而上海却是“大上海”?
作者:刘宏宇有一则短视频,不知有多少人看过,是一个挺标致的年轻女子对镜头说:论面积,上海比不过北京;论人口,上海比不过重庆;论人均GDP,上海比不过鄂尔多斯;可只有“大上海”的说法而没有“大北京”、“大重庆”,好像只有上海当得起这个“大”字,为什么呢?写乎2023-07-29 13:59:58
0000老歌《毛主席著作像太阳》
公司总裁2023-08-09 13:22:2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