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拔高思维视角,那一定要看看历史


(推荐大家看老版1994年的)
第一,压缩时间,站在四维角度看问题。
无论多么厉害的枭雄,都会迟暮,都会死亡,接着新人又登场,有开始新的战役。董卓,吕布,曹操,刘备,诸葛亮,孙策,袁绍等,都不例外。
历史薄上,那些死死伤伤的小兵没有姓名,仿佛从未存在过,好点的谋士可以留下几个字,再厉害的英雄可以留下一页纸。
但他们却在那个时代里活了几十年,浓缩之后也就这点了。
你可以短时间内,看完他们的一生,看完他们子子孙孙的一生,然后又是新的人登场,接着这些人也退出舞台。周而复始。
最后你发现,你的眼前有无数的人来来往往,他们来了又走了,就像一个过客,最后剩下不了什么。
现实中当我们的时间被压缩了,就像看幻灯片一样看自己出生,长大,结婚生子,老去,死亡。新生命,也重复着这样的过程。
无论你多么聪明才智,多么平庸平凡,在时间面前都是平等的,寿命殆尽,总归都是要去到那个土馒头里。
当你看自己,你是重要的,了不起的,有个性的,独一无二的,但是在别人眼里,你只是一个类似物品的存在,可以说话,有想法的物品,物品有用则用之,无用则丢弃。
放在历史里,你可能连名字都不会被记录进去,仿佛从未存在过人间一样。
也许你身价上亿,或上市公司老板,或有很高的权力地位,但未必能在那卷历史薄上留下姓名。
当你嘲笑地上的那只蚂蚁真渺小,是否想象过历史面前,你自己也是一只蚂蚁。
无论你现在什么年纪,当你俯视回首过往的时光,总感觉时间太快了,很多事情都记不清楚了,比如10年前的9月25日发生了什么?你是什么心情?记不清了。
你印象最深的只有经历的至暗时刻与高光瞬间,比如失恋,亲人去世,重病,好友背叛,第一次当爸爸妈妈,挣到第一个100万,创立的公司上市了.....
这些你觉得铭心刻骨的时刻,在他人视角里,都无关紧要,也不会关心。
所以,一个人的生死就是一个周期轮回,一个朝代的存亡也是一个周期轮回,一个家族的兴衰也是一个周期轮回,然后又进入一个新的轮回里,结局又出奇的一致。
唯一变化的是不同时代下不同的人,但浓缩过后,也就是“人”而已。
当你养成这种思维习惯,即把时间进行压缩,或者站在历史看昨天,站在未来看今天,把视角拉高到一个四维空间里,当下的很多事都变得不重要了。
比如得失,荣辱,成败,名利,生死。
你甚至可以站在时间历史的视角,逆向反推,反问这一生想要怎样的生活?到底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可以不做?
你还可以慢下来,游刃有余,只做关键动作,其他时间慢慢感受时光美好。
你甚至不想为了一点利益,和别人争吵争夺,因为最终大家都会失去,没有谁是赢家。
第二,权力更替在于人性利益,现在就是历史的重演。
从大一统时期汉灵帝驾崩开始,董太后和何皇后争权,最后何皇后胜,董太后被赐死。
接着何皇后弟弟看不惯姐姐护着身边的几个太监,碍于姐弟关系,让董卓进京杀太监,董卓趁机夺权,挟天子令诸侯。
于是天下英雄都纷纷讨伐董卓,最后貂蝉离间董卓和吕布,董卓被杀,几番争夺,最后到了曹操手里,就朝着曹操,刘备,孙权三足鼎立的形势发展,发展成三国。
曹操死后,曹家子孙继任,后被司马家族篡夺,刘备诸葛亮死后,刘禅也守不住家业......兜兜转转,最后三分天下归晋,权力掌舵者司马家族,进入短暂的大一统时期。
(接着东西晋,演化了新的分裂)
看完整个三国历史前后,就发现遵循着“从统一到分裂,再统一再分裂”的规律,非常符合那句经典的话: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分与合,都是源于人,人性,利益角逐。因为人人想要权力,所以想拿到最高权。几千年前,人如此,21世纪的今天,人亦如此。
然而,董卓掌权是暂时的,曹操掌权是暂时的,司马家族掌权也是暂时的。
放在上下几千年历史来看,每个朝代的掌权都是暂时的,从兴盛到衰退,不同的国号和掌权人,随着历史的前进,不断变化。
人人向往权力,但是权力不会永远属于谁。这源于很多因素。
比如人的寿命有限,其次在古代,权力的继承和把持,需要优秀的将才谋士辅佐,需要家族的延续,家族人丁和人才很重要。
曹操很牛,但是他的子孙,赶不上他的成就,也复制不了曹操所在的时代环境,刘备很牛,但是子孙人丁太少,刘禅的才能差的很远了。
我们现实里,子孙有没有才能,才能有多大,仿佛是中彩票。子孙有才能者,成就一番伟业,没有才能者,碌碌无为度过平生。
站在历史的角度看,就会发现:人性是规律,兴衰是规律。
几千年的历史,扒开不同的人物名字,事件,时间的外壳,实质大多都是雷同重复。多是因为利益,立场,人性,利益联盟不同,所以力量在不断变化拉扯,也就生出很多事件来。
当今时代,也是一样。想要人上人,获取更多财富/权力/地位/利益,所以才有资源争夺。
争夺资源,人才,土地等是常见的了,现在最明显的,就是争夺注意力。
各种短视频,社交软件,游戏,视频平台,都在吸引你的注意力,你去哪你就是流量,你停留的越久越给平台创造价值。
因为有多少人登录我的平台上,停留多长时间,都可以被量化,然后变成商业数据被投资估值,投广告。
人已经不是人了,以前是抢夺你的时间和人身自由,现在是连你休息时的注意力,都要剥夺。
当注意力都不再属于自己,那就是真的“穷”了。
所以说,为什么要多读史,真的启迪智慧。你发现了吗?现在此刻,就是历史的重演。

Sayings:
物的新理论:哲学不是科学中的女王。
摘自:《物的理论》作者:托马斯·内尔译者:蓝江一、物的新理论这是一本关于物和物出现的历史的书。它是一本理论书,但也认真对待科学知识的历史和新物的创造。我特别受到当代科学和数学的最新发展的启发,这些发展指向对物更多基于过程的理解。本书试图展示这些发现的一些更广泛的概念性后果。欧陆思想联萌2023-07-27 19:17:51
0000《认知觉醒》:反思与觉知,晚做总比不做强
“我发现每天有事情做不代表觉醒,每天都努力也不代表觉醒,真正的觉醒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渴望,立足长远,保持耐心,运用认知的力量与时间做朋友;……”这是《认知觉醒》序言中的一句话。作者周岭在序言中提醒我们:忙碌≠正确。一寸书2023-07-28 16:32:15
0000他一生无车无房却裸捐2000亿,长子靠开出租为生,与发妻恩爱70载
提起香港富豪,您会想到谁?或许是李嘉诚。提到爱国港人,您又会想到谁?或许是霍英东。本文的主人公与这二位都相熟,而他既是超级富豪,又是爱国港人,更是华人的骄傲。他一生资产富甲一方,可是却和妻子蜗居在员工宿舍,身上最值钱的物件还是戴了几十年的价值一百多块钱的手表。而他却无私地裸捐了2000亿股权和资产,六个子女却分文未得。他还是建国后,第一个在香港的土地上升起五星红旗的港人,他就是庄世平。雪忆柔2023-07-28 13:37:45
0000西游记:难怪金蝉子被迫十次转世,你看看弥勒佛为啥要阻碍取经?
在《西游记》中,有一位异常神秘的佛祖,平时也不在西方灵山居住,而是住在东方,他就是东来佛祖,也叫弥勒佛!弥勒佛向来都是一副笑呵呵的面孔示人,给人一种莫名的亲切感,连孙悟空都敢跑过去划拉划拉其肚皮,逗得弥勒佛哈哈大笑。事实上,弥勒佛作为灵山的下一任掌门人,也是一个狠人,没有些雷霆手段,自然做不到这一点。紫网2023-10-14 08:33:320000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王熙凤为什么一直在笑?
少读红楼2023-07-28 15:02:1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