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6706

古诗词日历 | 高启《梅花九首·其一》

新用户3167a8id新用户3167a8id2024-02-07 16:06:480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梅花这样高洁的花,只应天上才有,不知是谁将它放到江南,使其处处可见。

大雪满山,梅花如一位隐士独卧其中;月光朗照,它又像一位美人独舞。

寒冬时,它依傍着萧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时,又盖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藓的青草之香。

自从南朝诗人何逊创作了《咏早梅》佳作后,就没有人能比得上,它寂寞守了这许多年,又开了几回,又有多少人懂它?

注释

琼姿:谓瑰丽的姿容,通常只用于梅花。“雪满”句:出自东汉袁安卧雪之典。“月明”句:出自隋朝赵师雄在月夜林中逢美人饮酒、醒来在大梅树下之典。漠漠:密布之貌。

赏析

这是明代诗人高启的一首咏梅诗。高启,被誉为明代最伟大的诗人。37岁,因在《郡治上梁文》一文中有“龙盘虎踞”四字,抬高张士诚,被朱元璋腰斩于市,临死之前,手书三个“惨”字。也有人说因为《题宫女图》的诗:“小犬隔花空吠影,夜深宫禁有谁来?”认为高启是在借元顺帝挖苦自己,所以怀恨在心。当然这只是导火线,不愿接受明朝官职,归附朱元璋,才是真正原因。其实,高启的诗歌之所以好,正因为其独立的精神,他拒绝担任户部右侍郎一职,不给皇帝面子,不愿顺从,高傲独绝,所以才会有笔下孤高的梅花。曹雪芹特别喜欢“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将之写入《红楼梦》,变成“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一指宝钗,一指黛玉,绝妙无双。毛主席评价高启,“高启,字季迪,明朝最伟大的诗人。梅花九首之一。”在“伟大”下面,他还重重划了一道横线以示强调。又说,“我过去以为明朝的诗没有好的,《明诗综》没有看头,但其中有李攀龙、高启等人的好诗。”这样的评价非常中肯。

这首诗最绝妙之处在于将梅花比喻成高士与美人,为古今之未有,极其形象生动。“琼姿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首联是有说,梅花这样高洁的花,只应天上才有,不知是谁将它放到江南,使其处处可见。这是写“梅花之多”。这么美丽动人的梅花,只应该生活在天上,怎么能够在江南处处可见呢?这是多么奢侈啊!你哪里知道梅花的品性呢?“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颔联是说,大雪满山,梅花如一位隐士独卧其中;月光朗照,它又像一位美人独舞。这是写“梅花之美”。这两句是千古名句。它就像雪满山中高卧的隐士,它又像月明林下的美人,不染俗尘,冰清玉洁啊!诗人连用两个拟人,来写梅花的品性,不着一梅字,而字字在写梅,可谓高妙至极。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颈联是说,寒冬时,它依傍着萧瑟竹子的稀疏的影子;初春时,又盖住了一片又一片苔藓的青草之香。这是写“梅花之情”。它的美,可比萧萧的竹子,它的美,可比漠漠的青苔。它瘦如纤竹,它香如青苔。它孤独而不愿热闹,寂寞地从冬开到春,展示自己孤标傲世,不同流俗的一生。“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寂几回开。”尾联是说,自从南朝诗人何逊创作了《咏早梅》佳作后,就没有人能比得上,它寂寞守了这许多年,又开了几回,又有多少人懂它?这是写“梅花之孤”。自从何逊《咏早梅》之后,就没有咏梅花的好句子啦,东风也因此愁苦,千年来,梅花开了多少回,懂梅花的人,又有多少呢?这与曹雪芹的“一从陶令评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的意思是一致的。每个景物,似乎都有它对应的主人,只有在他的笔下,才那么灵动多姿,美丽动人。纵览全诗,处处写梅,而无一字提及“梅”,从多角度咏梅,写出梅花的形态、习性、神韵、典故来,是为咏梅诗中的绝妙佳作。

遇见是缘,

点亮在看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