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天下最易者,莫过于隋文帝?
清朝乾隆年间史学家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提出一个观点:“观古之帝王,得天下最易者,莫过于隋文帝。”赵翼的理由是:北周年仅22岁的周宣帝宇文赟早死,留下幼帝宇文阐。宇文赟皇后杨丽华的父亲杨坚矫诏辅政,然后大杀宇文皇族,轻而易举地建立了隋朝。

隋文帝杨坚当皇帝,真的如赵翼所说是史上最容易的吗?稍加分析就知道,赵翼的观点是无法成立的。
杨坚出自弘农(今陕西华阴)杨氏,是东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的烈祖杨铉为前燕北平郡太守,天祖杨元寿为北魏武川镇司马,高祖杨惠嘏为北魏太原太守,曾祖父杨烈为北魏龙骧将军、太原太守,祖父杨祯为北魏建远将军。
杨坚的父亲杨忠(普六茹忠),跟随北周文帝宇文泰起兵关西,因功赐姓普六茹,官至柱国、大司空,封随国公。
568年(北周武帝天和三年),杨忠死后,杨坚(普六茹忠坚)嗣爵随国公。

577年(北周武帝建德六年,北齐幼主承光元年),北周俘北齐幼主高恒,北齐亡国,北周统一北方。

有人说杨坚在官场上不用做太多打拼就能出将入相,但北周那么多将相二代、三代,为何只有杨坚能挤身顶层?这和女儿杨丽华有一定关系。
578年(北周武帝宣政元年),宇文邕去世,太子宇文赟即位,是为北周宣帝。杨坚的长女杨丽华封为皇后,头号外戚杨坚晋升为柱国大将军、大司马。
神武雄略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一直怀疑杨坚有异志,但过度自信,没把杨坚当回事。北周武帝宇文邕与杨坚,好比后周世宗柴荣与赵匡胤。宇文邕能力犹在杨坚之上,而且年龄比杨坚小两岁,死的时候才三十五岁,即使猜忌杨坚,也不会将其放在眼里。柴荣的能力也在赵匡胤之上,虽然柴荣大赵匡胤六岁,柴荣死的时候也才三十八岁,功业未成,不会将赵匡胤放在眼里。

北周宣帝即位后,想削弱杨坚,便又立四个皇后,形成五皇后并立的壮观局面。杨丽华虽排在五皇后之首,但后宫争宠,相互诋毁,宫内绝不是皇后一人说了算。
周宣帝确实动了杀杨坚的念头,甚至对皇后杨丽华说:“我终要杀你全家。”
周宣帝埋伏刀斧手,然后召杨坚入内,看他眼色杀之,只不过最终未成事。
杨坚和赵匡胤都是幸逢圣主(北周武帝宇文邕与后周世宗柴荣)短命,幼主登基,趁势取之。
579年(北周宣帝大成元年)二月十九日,北周宣帝宇文赟下诏传位于五岁的长子宇文阐,自称天元皇帝。
北周宣帝有三子,但杨丽华只生了一个女儿宇文娥英。宣帝此举,彻底断了杨坚的念想。
580年(北周静帝大象二年)五月,宣帝宇文赟以杨坚为扬州总管,前往南方筹备伐陈事宜。宣帝曾想在皇宫中杀掉杨坚,事不成,便改变策略,先调杨坚到南方,再逐步削弱他。六月,二十一岁的宣帝离奇去世,六岁的宇文阐正式即位,是为北周静帝。杨坚假黄钺、拜左大丞相。
北周宣帝刚死,杨坚立刻就陷入内忧外患的境地。宇文氏的各路藩王纷纷赶到长安,北周明帝长子毕王宇文贤时任雍州牧,主政关中地区,与五位皇叔祖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合谋铲除杨坚。无奈事泄,杨坚杀毕王宇文贤父子。为了稳住五王,赐他们剑履上殿、入朝不趋。
与此同时,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益州总管王谦,立刻率众起兵,显然是预谋已久,或许是北周宣帝生前安排的,史称三总管之乱。
尉迟迥是北周文帝宇文泰的外甥,是封疆大吏。南朝梁武帝惹出侯景之乱,南方大乱,尉迟迥极力劝宇文泰南下攻占巴蜀,让当时弱小的西魏一跃成为强国。尉迟迥的势力范围,大致在太行山、黄河、泰山、滹沱河之间,即今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这里土地肥沃,粮食不成问题;人口众多,兵源不成问题。尉迟迥以安阳为中心,北可进燕赵,西可进晋秦,南可进中原,东可进齐鲁,实力强劲。此外尉迟迥的侄子尉迟勤任青州总管,势力范围在今山东省东部。

郧州总管司马消难的势力范围,大致在长江北岸今湖北省东部,管辖九州八镇。益州总管王谦的势力范围,大致是巴蜀,可越过秦岭偷袭关中。
此外豫州总管、襄州总管、荆州总管辖区内的各部落,也纷纷打着反对杨坚的旗号浑水摸鱼,烧杀抢掠,形势大乱。
杨坚令韦孝宽征讨相州总管尉迟迥;令梁睿征讨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令王谊征讨益州总管王谦。三总管及响应者的兵力约二十余万,杨坚派出的兵力也是二十万。双方四十多万兵力交战,这在北朝内战来说也是规模空前了。杨坚运筹帷幄,到十月就平定三总管,可见杨坚及部将是真能打,难怪北周武帝宇文邕就猜忌他。
战事结束后,杨坚立刻杀掉赵王宇文招、越王宇文盛、陈王宇文纯、代王宇文达、滕王宇文逌等宗室。
清朝史学家赵翼觉得杨坚得天下容易,大概看到杨坚迅速取得天下的结果,忽略了杨坚能征善战,知人善用,北周武帝宇文邕去世后再无人能制。

总的来说,杨坚窃国的难度,要大于赵匡胤窃国。后周世宗柴荣在死前拿下掌握禁军的张永德,换上看上去忠心的赵匡胤,柴荣对赵匡胤几乎与刘备对诸葛亮一样,这是杨坚没有的待遇。
581年(北周静帝大定元年)二月,杨坚由隋国公晋封隋王。同月,杨坚逼迫八岁的北周静帝禅位,三让而受天命,定国号为“隋”,是为隋文帝。

582年(隋文帝开皇二年),隋文帝杨坚以长安城“凋残日久”,在城东南龙首山创建了一座新的都城,名为大兴城(即隋唐长安城)。
北风烈马,蒙古征伐战10
第二次西征综述蒙古军的第二次西征在历史上及其著名,就是这次西征,蒙古军一举征服俄罗斯,匈牙利,德国,最后直接打到多瑙河,这次西征又叫长子西征,以拔都(成吉思汗长孙)和老将速不台(成吉思汗最著名的将领)领军。蒙古侵略欧洲又名长子西征,是蒙古帝国继成吉思汗西征花剌子模后的第二次大规模的西征(其后还有一次西征,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率领)。0000手下败将也是调研对象:70多年前对蒋军七十四师的调查研究
——“重温经典学调研”系列毛泽东同志曾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善于从战争中学习和总结,是我们党我们军队克敌制胜的成功经验。其中,善于向对手学习也是我们党和我们的军队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的重要原因之一。老玉米棒2023-08-08 17:53:27
0001日本战国32个家族(一共55家)
这是一个信长之野望14日本战国五十五个家族图文介绍。1.蠣崎家源氏后裔(不可确考),江户时代改姓为松前,但也有保留原姓的.战国初期安东家的势力范围包括北海道南部至东北北部,而安东家是蠣崎家的主家,但随时间发展事实上逐渐成为独立的大名.蠣崎義広在位时期谋杀了阿伊奴族的酋长Tarikona,其子蠣崎季広前后分别将13个女儿嫁给安东家及其他奥州大名,进一步巩固了蠣崎家的独立大名地位.zqbxi2024-03-15 16:11:00
00062李商隐其人其诗:多情却被无情恼
作者:张引娣白居易曾说:“我死后,得为尔儿足矣。”据说这个“尔”指的就是李商隐。可见,“诗魔”白居易是非常欣赏李商隐的诗文的。这位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写的诗通俗易懂,妇孺皆知,可为何这么推崇李商隐,甘愿为其儿呢?我们且请看李商隐其人其诗。写乎2023-08-10 12:04:4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