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瓦尔特《她们自己的文学》:女性主义理论经典之作

这本书给我们打开了一个视角——如何重新审视女性自身的文学传统。
伊莱恩.肖瓦尔特是美国著名的女性主义批评家之一。
早在20世纪60年代,肖瓦尔特就已开始进行女性写作方面的研究,在那个还没有互联网的时代,还在主要依靠打字机和手写的时代,她通过在英国图书馆里爬梳海量的资料,来完成她的作品。
正如译者韩敏中所说,肖瓦尔特为我们蹚出路的先驱者,让我们充满了敬意。
直到今天,肖瓦尔特的这本书,仍被称赞为女性主义理论经典之作,也是一部女性主义文学里程碑式的著作。

《她们自己的文学》中的她们,主要聚焦于19世纪至今的英国女小说家的生活和作品。肖瓦尔特给读者描摹了一幅女小说家的群像,包括有:
夏洛特.勃朗特、乔治.艾略特、弗吉尼亚.伍尔夫等耳熟能详的小说家,更包括了众多淹没于文学史的女性作家的生活和作品。
其宗旨是,发掘并谱写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以及告诉我们,这批先锋女作家,是如何冲破男性批评家的冷嘲热讽,并在面临家庭和事业兼顾两难、性别认同的困境时,仍坚持以写作为业,一代接一代,绵延不绝地缔造了女性文学传统。


肖瓦尔特认为,19世纪有三代女性小说家。
第一代属于维多利亚女作家(1800-1820),这个群体成员被称为“女性角色革命者”:勃朗特姐妹、盖斯凯尔夫人、伊丽莎白.巴雷特.勃朗宁等。她们与同时代的其他先锋职业女生,一同开辟新的天地,创造新的潜在价值。
第二代(1820-1840)的夏洛特.扬、黛娜.马洛克、伊丽莎白.林恩.林顿等女性小说家追随了前人的脚步,巩固了成果,但在专心致志的程度和原创性方面却略微逊色。
第三代(1840-1860)诞生了较多惊悚小说作家和儿童读物作家。她们很多人不仅从事写作,还进入了编辑和出版的领地。她们能平衡好女人和职业作家的双重角色,既享受文学上的成功,也获得了女性的满足。
同时,回观这三代女性小说家的诞生、发展,并结合历史的发展和时代特征,肖瓦尔特又将女性文学发展史分为三个阶段:女性、女权,和女人阶段(Feminine, Feminist, and Female),分别代表了女性写作的三种特征:模仿、反抗,以及自我意识/自我发现。

基于此,这些女性小说家们,也将她们的意识、创造力和想象力投射进各自的作品中。
对于夏洛蒂·勃朗特的《简.爱》、弗吉尼亚.伍尔夫的《一间自己的房间》、玛丽.E.布雷登的《奥德利夫人的秘密》等名著,肖瓦尔特也进行了细致的分析、评论以及辩护。
以驳斥,男性作家/男性文学批评家对女性作家在创作手法/意识上的偏见、诋毁,及对女性作品价值的否定。

事实上,对于男性作家的这种傲慢的偏见,肖瓦尔特对其批判一直贯穿于整部作品之中。
这让我们看到了,英国女性小说家在女性主义斗争中所经历的觉醒、斗争和持续的推动。
而,文学对“她们”来说是心灵意识的反映、刻画,和对平权的争取。
这是一场伟大的集体行动。
林黛玉:那个人间最美丽的孤儿,流了一生的眼泪,最终心碎而亡
作者:飞扬母亲去世那一年,黛玉六岁。姑苏城凉风瑟瑟,烟雾渺渺。远树苍苍,满目榛荒。我不知道对于一个小女孩,失去母亲意味着什么。只是从此,无人问冷短,无人问温饱,无人暖被衾。回想恁时杨柳,曾无限风光。如今欲也不再,念也茫茫。黛玉的泪也像姑苏城的梅雨天,一阵一阵,断断续续,好像流不完。父亲说:你无兄弟姊妹,总是孤苦,不如跟着外祖母,必会照顾你稳妥。女神书馆2023-07-29 12:52:39
0000庄子启示录021:这世上哪有绝对意义上的大和小啊
导读庄子有些话听起来颠三倒四,把小的说成大,把大的说成小,是想告诉我们什么?我们和得道高人最大的差别是对哪句话的理解?为什么说小即是大,大亦是小?为什么学道的人过度执着文字,反而离道越远?为什么说分别来分别去,就是在自我折磨?紫网2023-10-13 17:07:400000庄子启示录031:不能齐生死 就谈不上得自在
导读庄子梦里变成了蝴蝶,醒来后为什么会说不知道是庄周梦里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梦里变成了庄周?郭象在注解这段话时,又有怎样精彩的表述?为什么说对死亡的恐惧是自己吓唬自己?为什么想要自在,必须先要看破生死?为什么说看破生死就是齐生死?紫网2023-10-14 13:36:46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