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失败后,写下一首温暖小诗,结尾两句抚慰世人900多年
宋朝政治家王安石变法失败后,辞去相位,隐居金陵,追求心境的宁静。
隐居江宁十年间,王安石创作了大量雅丽工致的绝句,在这种凝炼轻巧的形式中,他表达了自己萧散恬淡的心绪。
那一日,王安石江上泛舟。细雨才停,薄雾笼罩,乌云、青山,全都遮在眼前。
王安石不禁想起了自己的境遇,心头暗暗又生出一点哀伤。
待到再次抬眼之时,谁料,云雾中竟现出片片白帆。
此情此景,让他非常有触动,于是他写下了一首绝妙七绝。

《江上》
王安石〔宋代〕
江北秋阴一半开,晚云含雨却低徊。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
这首诗的大意是:
大江北面,秋天浓重的云幕一半已被秋风撕开;含着浓浓雨意的云,缓慢地移动着。
两岸青山曲折重叠,似要阻挡江水去路,船转了个弯,眼前又见到无尽的江水,江上成片的白帆正渐渐逼近过来。

那是一个秋天的早晨,诗人站在江南岸向北岸望去,只见天气阴沉沉的,方透出一半亮色,压低的云层含着雨意,绯徊不定。
开头两句描写江北的天气,很象一幅富有质感的油画,或浓或淡的色彩,或明或暗的亮度,或燥或润的色泽,鲜明流畅的线条,几乎都给表现出来了。
当诗人把目光移向对岸的青山,注视良久之后,他又发现了一个新的境界:“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这两句承前“江北”二字,从上文写天空到写地上的青山以及江流曲折处的帆船。

“缭绕”,写山势的曲折缠绕,为下面写心态张本。
一个“疑”字,传出了诗人心头一时涌起的困惑,——触景兴感,也算是人情之常吧。但就在这时,诗人忽然看到无数面白帆在山林的掩映下正向近处移来。
“千帆”,极言江船之多;“隐映”,则见出山林间隔之美。
惟其隐约可见,更使千帆竞发的壮阔场景显得深远有致。而用“忽见”二字领起,引出一个令人豁然开朗的境界,不仅与“疑无路”相呼应,而且隐然流露出诗人心神的振奋与欢悦。

然而三、四两句的奇妙之处,不光在于在静态的背景上突然展现出活动的画面,也不光在于传神地写出诗人自己的心理变化,还在于它蕴含着哲理的意趣。由“无路”可走而到畅行无阻,多象人生道路上有时出现的穷极而通的境界。
王安石这首《江上》是写景,更是说理。借以说明世间很多事情就是这样,看似无路可走,但换个思路,也许又是另一片开阔天地。
南宋诗人陆游在其《游山西村》中化用了该句,就是我们熟悉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青山缭绕疑无路,忽见千帆隐映来。愿你每个山重水复之后,都能相遇柳暗花明。愿你的生活不止苦和甜,还有滋味万千。
岑参五律《送四镇薛侍御东归》读记
岑参五律《送四镇薛侍御东归》读记(小河西)送四镇薛侍御东归相送泪沾衣,天涯独未归。将军初得罪,门客复何依。梦去湖山阔,书停陇雁稀。园林幸接近,一为到柴扉。十二花田 || 婉婉_Ivy || 「情邃纵能驰万里,身微争得载千愁」——癸卯年秋词小集(上)
情邃纵能驰万里,身微争得载千愁——癸卯年秋词小集(上)【临江仙】题夜阑风静诗姐「猫儿窗下眠」图午后秋光斜照,时萦爽籁酥酥。西廊檐下惬狸奴。树头蛩切切,窗底自呼呼。半染青枫流彩,偎风袅袅慵疏。霜红清婉缀幽居。由他身上叶,醉我梦中鱼。【山花子】题夜阑风静诗姐秋色图(依韵忘机老师)缈缈鸿音贯九霄。阳坡薄暮更妖娆。郊隰知秋蛩两两,自闲谣。十二花田2024-02-19 13:11:34
0000杜甫五古《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读记
杜甫五古《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读记(小河西)行官张望补稻畦水归东屯大江北,百顷平若案。六月青稻多,千畦碧泉乱。插秧适云已,引溜加溉灌。更仆往方塘,决渠当断岸。公私各地著,浸润无天旱。主守问家臣,分明见溪畔。芊芊炯翠羽,剡剡生银汉。鸥鸟镜里来,关山云边看。秋菰成黑米,精凿傅白粲。玉粒足晨炊,红鲜任霞散。终然添旅食,作苦期壮观。遗穗及众多,我仓戒滋蔓。史上最愁的一首听雨词,写尽人生百味,让千万人感同身受!
秋风秋雨,愁煞人。当第一枚落叶,飘零在古老而斑驳的石板路,伶仃的寒蝉声,惊醒了淡远的秋心。忽而忆起那个南宋末年的词人,隔着八百多年的风霜雨雪回头遥望,依然为他一生的苦雨凄风所悲痛。他是大宋遗民蒋捷,人称“竹山先生”。那是一场悲惨而壮烈的战争,自古战争,总是饿殍枕藉、哀鸿遍野,人世间最大的伤痛,不过如此。南宋的终点,便是这场崖山海战。紫网2023-10-16 16:39:160000十二首描写秋天早晨的诗词,霜红半脸金甖子,雪白一川荞麦花
秋天的早晨,清晨的微风轻轻吹拂大地,送来阵阵清新的气息。我迫不及待地走出房间,迈着轻快的步伐,融入这个宁静又美丽的秋日景色。天空湛蓝如洗,偶尔飘过几朵洁白的云彩,阳光如金子般洒在大地上,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枝头秋叶染上一抹赤红,散落在地上,如同一幅精美的画卷,为这个季节增添了几分诗意。1、《贺新郎·秋晓》蒋捷〔宋代〕渺渺啼鸦了。亘鱼天,寒生峭屿,五湖秋晓。紫网2023-10-16 16:45:4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