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上校逃跑怕被问责,拉兵团司令一起走,不料司令又拉总司令垫背-今日头条

▲辽沈战役示意图

▲锦州城外的炮兵
1948年10月14日上午,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对东北“南大门”——锦州的总攻正式开始,超过900门火炮同时向城内开火,敌第6兵团司令卢浚泉设在锦州邮政局的指挥所附近也连续落下炮弹,即便地下室走道上面的地窗也有好几处被弹片打烂,参谋们惊慌失措,四处躲藏。炮击整整持续了2个小时才逐渐停歇,随后就是震耳欲聋的冲锋喊杀声,机枪、步枪声也从四周响起。

▲锦州攻坚战
锦州城已朝不保夕
与指挥部里惊慌失措、懵懵懂懂的大多数人不同,炮兵指挥组上校指挥官桂协华始终掌握着战场形势的变化,尽管他麾下的7个炮兵营因炮弹匮乏已基本哑火,但并不妨碍他每天登上指挥所楼顶的炮兵观察所侦察情况。即使炮击十分猛烈,让他无法到楼顶观察,他也可以从附近炮兵阵地跑来的官兵口中,掌握到战场最新情况。
目前,锦州老城北门、南门已相继被突破,市区东面也已不保。中午12点,指挥部西南面约500米处的建筑物也响起东北野战军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但好在东南方向还一直沉寂,从东南出城就是女儿河、南山和大凌河,大部队施展不开,估计东北野战军不会从此进攻,正好从此突围,只要渡过大凌河,就可以向塔山方向跑,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侯镜如兵团就被阻击在那里,与他们会合就能安全。

▲卢浚泉
建议兵团司令一起突围
尽管考虑好了突围路线,但桂协华却不敢单独逃跑,生怕跑出去又摊上临阵脱逃的罪名,这可是会被枪毙的,一番深思熟虑之后,桂协华决定拉上兵团司令卢浚泉一起突围,届时自己就是奉命突围,说不定还会因为保护长官而立下大功。恰好,卢浚泉每天都要听他汇报最新战情,就趁着当天汇报的机会将战场形势和盘托出,愁容满面的卢随即问道:“你看怎么办?”
桂协华趁机大胆说道:“我看锦州肯定是完了,别无他法,只有突围出去。”卢浚泉眉头一皱,问道:“怎么突围?能够突出去吗?”桂协华回答道:“几天来东南角都很沉寂,到目前为止也没有发现枪声,我判断这个方向是个空隙部分。只要从东南角突出去,女儿河水浅可以徒涉,渡过女儿河,再越过南山,舟渡大凌河,就可以到葫芦岛。我判断这一路不会有敌人,是可以成功的。”
兵团司令又联络“剿总”副总司令
这一番分析合情合理,不料卢浚泉听后立即反问道:“突出去怎么办?范汉杰的联络又断了,他不出去,我们出去了也逃不过中央那一关。最好是设法同范汉杰联络上,接他到这里来商量,请示他同意了,那么出去后由他对中央负责,我们就好说话了。”原来,卢浚泉竟然和桂协华打着同一个如意算盘,他也怕摊上临阵脱逃的罪名。
好在锦州城内还有更大的官,就是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锦州指挥所主任范汉杰,他同时也是卢浚泉的顶头上司,此前曾担任陆军副总司令等要职,在南京颇有人脉,跟着他一起逃跑,就不必担心将来被问责了。下午4点,范汉杰带着家人及参谋长李汝和等十几名部属来到兵团指挥部,两小时后就开始向东南方向突围。

▲锦州大捷的报道
不料,这些人刚刚出城就被冲散了,南方口音的范汉杰和卢浚泉很快被沿途哨兵发现,乖乖当了俘虏。不过,桂协华的运气相对好一些,侥幸跑了出来,尽管没有了卢浚泉这个挡箭牌,但他却侥幸救下了参谋长李汝和,因此没有受到任何责任查究。
34年前,一个天才决定赴死!
陌生人,我也为你祝福,愿你有一个灿烂的前程,愿你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34年前的春天,一个年轻人写下这几句诗,为每一个人送上祝福。两个月之后,他决定赴死。这个年轻人选择了山海光附近的一段铁路,为了干脆利索,他趁着火车慢行,钻进了两组车轮之间,身子卧于铁轨,身子紧挨轨道,火车提速的一瞬间,他亲眼看着自己被截成两半。沐阳说2023-07-30 16:41:51
0000雍正上位后兄弟结局
雍正上位后兄弟结局九子夺嫡是血淋淋的事实,结局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本不被看好的老四胤禛登基为帝,也就是雍正皇帝。显然,始终看不上他,一直与其竞争的其他阿哥,就要倒霉了。先说结局比较好的,那就是老四阵营的老十三胤祥,他虽然英年早逝,但绝对是雍正的亲信,自然也被委以重任。雍正登基后,胤祥被封为和硕怡亲王,又出任议政大臣,他也是清朝有史以来第九位铁帽子王,这待遇也是没谁了。深更读史2023-07-28 10:13:41
0000看看我国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官员的工资是多少
1.驻美大使胡适双薪:2400银元2.总统蒋介石:800银元3.副总统李宗仁:810银元4.上将月薪:800银元5.中将月薪:500银元6.上校月薪:240银元7.中校月薪:170银元8.少校月薪:135银元9.上尉月薪:80银元10.准尉月薪:32银元11.上士月薪:20银元12.下士月薪:14银元13.上等兵月薪:12银元14.下等兵月薪:10银元紫网2023-10-17 09:45:040000陈赓介绍国军中将:这是我兄弟!主席却问:你可知他是我什么人?
1956年春节,国民党起义将领唐生明应邀去中南海怀仁堂看戏,进门之后,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唐生明带着妻子徐来朝那个身影走去,这个人就是陈赓大将。二人都是湖南人,故乡相距只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他们还都是黄埔军校同学,关系自然非同一般。抗战前,陈赓大将去上海看病,当时共产党经费比较紧张,唐生明得知后,二话不说,雪中送炭,拿出一大笔钱支援陈赓。云端书馆2023-07-28 15:56:13
0000一览苏联时期四十三位元帅
1935年授衔克利缅特·叶夫列莫维奇·伏罗希洛夫(1881年-1969年12月2日),苏联军事家、党务和国务活动家,苏联元帅。他在国内战争时期凭借着出色的指挥才能,击退了外国干涉军与白军的数次入侵,为早期苏俄立下汗马功劳;苏联成立后,又先后两次推进红军的改革,对苏联军事装备和战术方面产生重要影响。虛怀若谷2024-03-10 10:10:54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