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长卿拜访朋友不遇时,写下一首诗,意境清幽,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古代的深山野林里经常住着一些高士,他们不慕名利,襟怀淡泊。
这些隐者或与鸥鸟结伴、和渔樵为伍,或云游各地、四海为家。尘世的繁华,无法牵绊其手脚;名利的诱惑,也不能触动其内心。
许多文人墨客都愿意去结识这些高士,每当与其亲密交往,他们都觉得可以清净尘心,自己也好像在瞬间就变了一个人。
下面这首诗便是刘长卿拜访朋友不遇时,写下的一首诗,此诗意境清幽,惊艳了千年的时光。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刘长卿〔唐代〕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履痕。
白云依静渚,春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
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这首诗的大癔是:
一路踏过的地方,许多足迹在莓苔上隐现。白云傍依着水中宁静的小洲,芳草深深将关闭的闲门遮掩。
雨后松色郁郁绵延,山路引我到水源。小溪边花幽草淡清寂悠远,悟道有心便相对也忘言。

此诗写诗人到南溪山寻访常道士。通过一路上所见到的幽静景色的描绘,表现出常道士闲淡的生活情调和诗人对这种情调的喜爱。
首联二句就突出一个“寻”字来,顺着莓苔履痕,一路寻来。语言浅淡质朴,似乎无须赘言:那人迹罕至的清幽山径,正是常道士出入往来之地,这里没有人间喧嚣,满路莓苔。
履痕屐齿给来访者带来希望和猜想:幽人不远,晤面在即;否则就是其人出晤,相会须费些周折。

颔联写白云浮进水中的小洲,芳草遮住了紧闭的屋门。这里,既写了远景,又写了近景: 悠悠白云缭绕着静谧的小洲,是远景; 道士居住地方的门静静地闭着,门外芳草萋萋,是近景。远景近景,都突出了一个“静” 字。
颈联写诗人观看了雨后的苍松翠柏,又沿着山路来到了水的源头。诗人在寻找道士的过程中,兴致勃勃地观看松林的雨后颜色。而雨后的森林到底是什么颜色呢? 诗人并没有道出,让读者自己去领会。雨后,溪水潺潺,顺着山势,诗人自能找到溪水的源头。

尾联的“禅意”,用得精妙。诗人看见了“溪花”,却浮起“禅意”,从幽溪深涧的陶冶中得到超悟,从摇曳的野花静静的观照中,领略到恬静的清趣,溶化于心灵深处是一种体察宁静,荡涤心胸的内省喜悦,自在恬然的心境与清幽静谧的物象交融为一。
况且禅宗本来就有拈花微笑的故事,这都溶入默契不言的妙悟中,而领会出“禅意”,因用“与”,把物象和情感联结起来。

从全诗来看,寻找道士只是一个因,诗人鉴赏道士的隐居环境才是目的。所以,此诗清新如画,意境清幽,语调自然,显示出诗人在写景方面的独特本领。
杜甫五律《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读记
杜甫五律《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读记(小河西)秋日寄题郑监湖上亭三首碧草违春意,沅湘万里秋。池要山简马,月净庾公楼。磨灭余篇翰,平生一钓舟。高唐寒浪减,仿佛识昭丘。新作湖边宅,还闻宾客过。自须开竹径,谁道避云萝?官序潘生拙,才名贾傅多。舍舟应转地,邻接意如何?暂阻蓬莱阁,终为江海人。挥金应物理,拖玉岂吾身?羹煮秋莼滑,杯迎露菊新。赋诗分气象,佳句莫频频。【古令】秋桂如画
【古令】秋桂如画冯斌一鄂夹径桂花香,一尘不染,不染秋霜。周而不比菊花黄。一眼帘,眼帘薄凉。疏影横斜风渐近。神交千里,千里秋光。诗心唤起字行行。若九如,九如画廊。【韵律】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叠)。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中平,中平平平(叠)。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叠)。(余同上)紫网2023-10-14 13:42:040000古诗词日历 |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二》
译文、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乡居少与世俗交游,僻巷少有车马来往。白天依旧柴门紧掩,心地纯净断绝俗想。时常涉足偏僻村落,拨开草丛相互来往。相见不谈世俗之事,只说田园桑麻生长。田间桑麻日渐长高,开垦土地日渐增广。经常担心霜雪突降,庄稼凋零如同草莽。注释紫网2023-10-16 12:49:510000杜甫五律《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读记
杜甫五律《送鲜于万州迁巴州》读记(小河西)送鲜于万州迁巴州京兆先时杰,琳琅照一门。朝廷偏注意,接近与名藩。祖帐排舟数,寒江触石喧。看君妙为政,他日有殊恩。2015.1月下半月集诗词曲18首
1.为孙女达儿温泉浴题诗三首(七绝)暮色苍松2015.1.16一、户内如春户外寒,难得假日浴温泉。热汤一泡疲身软,笑看红酥几寸莲。二、欣游碧水不思归,暖气蒸腾娇力微。艾怨明天班次累,才出浴罢几徘徊。三、俏看霓裳一色红,娉婷玉影立桥东。流香疑似华清水,说到温泉掩笑容。2.老来闲话(七律)暮色苍松2015.1.17有钱难买老来瘦,俗话实说道理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