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的生命力为什么这么强?它还会卷土重来吗?答案有点不一样

并星标我们

自从新文化运动之后,曾经统治中国长达2000年的儒家文化就变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很多人张口闭口就是孔学名高实秕糠。但是笔者认为,很多人连儒家是什么恐怕都没有搞清楚。
一、儒家=宗族
那儒家究竟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儒家就是宗族,宗族就是儒家。儒家学派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修身修的是什么呢?是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这些为人处世的理念。
在家庭中,一个人可以扮演很多种角色,你既可以是大哥的二弟,要对哥哥讲悌道。你也可以是三弟的二哥,那就要对弟弟讲友爱。推而论之,你也可以是妻子的丈夫,儿子的父亲,你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跟这些人相处,儒家全给你规定好了。好好修身,把这些标准都修到位了,家族就能和睦了。
这些经久不衰的儒家思想,其实就是一种家族版的法律。每一个成员、不同的身份,你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谁要听谁,谁要服从谁,都给你规范得清清楚楚。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混乱无序的家族给组织起来,从而避免精神内耗。
大家千万不要以为宗族这个东西天然就是有秩序的。如果没有这些儒家伦理进行规范,公公跟儿媳妇睡在同一个房间那是很正常的事情啊。比如商鞅变法前的秦国就是这样。

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古代社会,国家和官府是完全指望不上的。要面对难以开发环境、无处不在的毒虫猛兽、以及突如其来的疫病天灾和其他族群的入侵,你只有通过儒家思想,把自己的宗族组织起来,把它变成一个有凝聚力的组织,才能够在互帮互助中生存下来。没有儒家,中华文明现在还停留在部落制社会呢!别动不动就说人家是秕糠。

修身和齐家是大多数人都能做到的。我把修身齐家这些用来指导宗族家庭运转的儒家理念称为基层儒家,一种乡下土财主都能遵循的理念。至于那些治国平天下的儒家思想,比如心学、理学,我管它们叫上层儒家,那是文人士大夫才会去专研的东西,一般乡村宗族是不会在乎什么心啊理啊的。
二、儒家不可治国
上层儒家跟基层儒家是什么关系呢?
首先,上层儒家肯定包含基层儒家的理念,但上层儒家并不等于基层儒家,因为它比基层儒家更丰富,对于家国天下研究得更深入。其次,基层儒家是上层儒家存在的最大保障。只要宗族还在,只要基层儒家在,那么儒家在上层政治斗争中无论遭受多大的打击,最后都可以卷土重来。这就是儒家为什么生命力如此强悍。再强调一下,儒家就是宗族,宗族就是儒家,宗族不灭,儒家就绝对死不了。
相比于基层儒家,上层儒家天然就是有缺陷的。那个缺陷就是血缘纽带。上层儒家认为,国就是更大的家,治国如治家。比如说忠和孝,忠就是孝的延伸,在国家生活中百姓跟君主的关系,就像家庭生活中儿子跟父亲的关系一样。君父嘛!所以我们要像孝顺父母一样忠诚于君主,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予的,所以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那推而论之,君要臣死,臣也不得不死喽。

可问题是,父母给了我们生命,有生育之恩,有血缘关系。他们要我们死也就罢了。可你当皇帝的跟我非亲非故,凭什么要我死?我可以孝顺父母,但我能孝顺一个陌生人吗?我可以以悌道侍奉哥哥,但我能以悌道侍奉一个陌生人吗?
所以,儒家那套理论连君臣关系都解释不了,更别提什么治国如治家了,真用儒家思想治国,只能搞得天下大乱。想要治理没有一群血缘认同的百姓,还得看法家的本事。比如,法家先贤韩非子就说过,君臣之间就是利益交换,君主不要奢求大臣效忠,大臣也无需谈什么忠诚。没有血缘关系大家就别勉强了!君不仁,臣不忠,可以霸王矣!
韩非子说的对吗?完全正确,但他不应该说出来。因为自古以来,统治者除了需要武力镇压之外,还需要用意识形态驯化人民。毕竟杀人易,诛心难啊!而古代大多数人民都是底层宗族的一份子,也就是说,他们天然就相信基层儒家那一套的。统治者也必须要假装顺从他们所信奉的意识形态,你千万不能跟他们说父母养育孩子只是单纯为了养老。随便冲击别人的意识形态是很不道德的,冲击天下人的意识形态那更是会没命的。洪秀全跟曾国藩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所以统治者必须外儒内法,仁义嘴上念,法家心中藏。

韩非子剧照
在笔者看来,儒家思想真正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在西周时代短暂出现过。因为那时候诸侯就是天子的亲戚啊。天子是可以用儒家处理家庭关系那一套去处理国家事务的,毕竟,家就是国,国就是家嘛。
为什么说短暂呢?因为随着血缘疏远,儒家那一套还是会搞不下去。到了春秋战国的郡县制时代,那就更不行了。国君跟郡守之间没有半毛钱血缘关系,你肯定不能用儒家那套东西去处理彼此的关系。
还有一点,儒家的忠孝仁义是没有固定标准的,但要管理众多没有血缘关系的臣民,你就必须制定标准化、可量化的法律,要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告诉他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法外绝对不能留情,否则就没法管了。如果说儒家是宗族,那么法家就是王权。王权不灭,法家就不会死。所以,先秦诸子百家中,能够活到最后的只有儒和法。

三、儒家还能回来吗?
那么最后一个问题,儒家还能不能再回来呢?
回不来了!
前面说过,古代儒家生命力之所以如此顽强,那是因为有基层儒家的存在。
只要信奉基层儒家的宗族存在,即便上层儒家因为各种原因被打压,但儒家依然可以凭借底层宗族提供源源不断的儒学大军,周而复始地对上层建筑发起连绵不绝的冲锋,总会赢的。但是到了今天,不仅上层儒家被打成过街老鼠,就算是基层儒家也已经被毁灭了。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城市化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推进。大量农村宗族成员都被城市化这头巨兽粉碎重组,大家天南海北,各处一方,亲戚间的来往越来越少了。除了个别地区,中国绝大部分地区的宗族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前面说过,宗族就是儒家,儒家就是宗族,宗族涣散,儒家不完?今天的儒家或许在修身,在个人品德方面还留下了一些余绪,但显然已经回不到历史上的那个地位了。

文史君说
在过去三千年的历史中,儒家一直指导着我们的基层社会运行,没有儒家思想给我们提供的意识形态,中国早就被宗教给占领了,从这点上看儒家功不可没。可由于天下百姓都是宗族成员,政府为了统治天下,不得不虚与委蛇让儒家成为统治思想,可以血缘为纽带的儒家又天然无法治理国家,这就不可避免地导演出各种丑剧了。
参考文献
干春松:《儒学的近代转型》,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3。
(作者:浩然文史·西北狼)
关羽死后,诸葛亮为何逼着刘备杀子?14年后才发现,诸葛亮太高明
关羽之死,是蜀汉集团从顶峰滑落的开端!对于蜀汉来言,不但损失了第一名将,还丢失了战略要地荆州,让诸葛亮和刘备的“隆中对”的战略: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进攻),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两路夹击,共取中原),从此化为了泡影。其实,仔细分析关羽被杀的这段历史,便会发现有一人,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倘若他当时能脑瓜子清楚一点,关羽是绝不会被杀,此人便是刘备的儿子:刘封!静者为王的江湖2023-07-30 09:23:04
0000宝钗的目标不是爱情,而是贾府儿媳妇的身份
作者:韩雪丽宝玉和黛玉感情深,大家都知道,就连宝姑娘自己也明白,所以扑蝶那场戏,她原是去寻黛玉的,看见宝玉进去了,就马上止步了,知道他兄妹二人一起长大,多有不必嫌疑的地方,她去了,恐怕大家都尴尬,所以宝钗就知趣的不去了,而是扑蝴蝶了,才有后面滴翠亭那桩公案,如此一来,宝钗不是糊涂人,她知道人家一起长大,感情深厚不比别人,她什么都明白。1、情词试忙玉,宝玉痴心一片紫网2023-10-17 08:21:270000寡妇嫁给小叔子,新婚前夜亡夫托梦:洞房夜把肚兜挂在床头
本篇包含虚构创作,内容为版权方所有。嘉靖年间,开封有一对兄弟,哥哥名叫吴宇尘,弟弟名叫吴宇飞。兄弟俩命苦,小小年纪没了父母,二人相依为命。俗话说得好,长兄如父,父母死后,吴宇尘扛起养家的担子,做了樵夫。他知道弟弟喜欢看书,于是花钱供其读书。吴宇飞也不负所望,用功读书,休沐时,他也会帮哥哥砍柴。这天,书院放假,吴宇飞陪哥哥一起砍柴。兄弟俩到了半山坡,就听见了动静。笔更时代2024-02-08 11:06:44
0000晚清史丨慈禧太后处决珍妃,主要的原因是什么?
民国初年,此时距离清廷崩盘也不过几年的光景,民国社会的地摊文学就出现了大量关于清宫探秘方面的作品。比如雍正帝被吕四娘砍了脑袋,乾隆帝是海宁陈家的孩子,当然最为津津乐道的莫过于光绪帝和珍妃的爱情故事——甚至光绪帝和珍妃的爱情故事一直影响到本世纪初年:电视剧《走向共和》里面,还专门有珍妃被慈禧太后处决的细节。人文之光2024-02-22 14:10:02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