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47823

许昌路227弄 纺三小区

高参88高参882024-02-29 08:06:460

许昌路位于杨浦区西部。南起杨树浦路,北至控江路。长2679米,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分段筑,以华盛纺织总局命名华盛路。民国32年(1943年)以河南许昌改今名。沿路为住宅,南部有少量历史建筑。

许昌路南起杨树浦路

许昌路227弄 原日军司令部(现纺三小区)

地址里弄式样建造年份 结构 房屋 建筑面积许昌路227弄纺三宿舍 新式里弄1926年砖木二、四层183幢 24600平方

俯瞰纺三小区

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单

序号

原名

现名

地址

172

住宅

纺三小区

许昌路227弄

纺三小区座落于许昌路227弄内,约建于1930年,分别为22幢砖木住宅建筑,是典型的和洋折衷日本近代住宅。外观是简化的西方样式,内部平面布局和装饰具有日本传统特征。其中有三层假四层建筑,坡屋面设有老虎窗,外立面处理为干粘鹅卵石。也有联排两层住宅,外立面为清水红砖墙,二层为小鹅卵石贴面或粗灰泥拉毛处理。室外有小花园,种植有樱花树。其中砖混结构房屋3幢,具体门牌号为70~77号、78~85号、189~191号;砖木结构房屋19幢,具体门牌号为特号、1~5号、6~11号、12~17号、18~23号、24~27号、28~31号、32~37号、38~43号、44~49号、50~53号、54~59号、60~65号、66~69号、86~95号、96~100号、101~104号、195号、197~201号。

许昌路227弄牌号特号为原日军司令部楼房。

1889年12月上海机器织布局→1894年华盛纺织总厂→1901年集成纱厂→1909年又新纱厂→1913年三新纱厂→1931年4月申新纺织第九厂(1933年9月迁址澳门路)→1955年9月公私合营申新纺织第九厂(1963年6月安乐第二棉纺厂并入)→1966年10月上海第二十二棉纺织厂

1~5号为3层砖木结构房屋。底层外墙为清水墙;2~3层为混水墙,鹅卵石外饰面。坡屋面。6~11号、12~17号、101~104号为2层砖木结构房屋。外墙底层为清水墙;2层为混水墙,拉毛粉刷外饰面。坡屋面。18~23号、24~27号、28~31号、32~37号、38~43号、44~49号、50~53号、54~59号、60~65号、66~69号、86~95号为2层砖木结构房屋。外墙底层为清水墙;2层为混水墙,拉毛粉刷外饰面(原为鹅卵石外饰面)。坡屋面。

70~77号、78~85号为2层砖混结构房屋。南立面一楼入口两侧各有一根半圆砖柱Φ400;一楼北立面为混水墙,水泥黄砂外饰面,其余墙面为清水砖墙。坡屋面。

96~100号为2层砖混结构房屋。北立面局部小鹅卵石饰面;西立面粉饰面;其余为清水墙。坡屋面。

189~191号为2层砖混结构房屋。混水墙,水泥黄砂外粉刷,局部清水墙。坡屋面。

195号、为1层砖木结构房屋。清水墙,东立面搭建。坡屋面。

197~201号为2层砖木结构房屋。外墙底层为清水墙;2层为混水墙,拉毛粉刷外饰面,局部为鹅卵石外饰面。坡屋面。 3幢混合结构房屋均为刚性条形基础。竖向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墙,内部分隔墙主要为粘土砖墙和板条筋分隔墙。70~77号、78~85号等2幢房屋地面层为架空木搁栅地层,189~191号房屋楼地面已改为混凝土楼地面。楼层为木搁栅、木地板楼面。屋面为平瓦坡屋面、砖砌压顶、中瓦靠墙泛水或白铁踏步靠墙泛水。楼梯为混凝土楼梯,木扶手、木拦杆。

19幢砖木结构房屋均为刚性条形基础。竖向承重结构为粘土砖墙,内部分隔墙主要为粘土砖墙和板条筋分隔墙。特号、6~11号、18~23号、24~27号、28~31号、32~37号、60~65号、66~69号、86~95号、195号等10幢房屋地面层为架空木搁栅地层,其余砖木结构房屋楼地面已改为混凝土地面。楼层为木搁栅、木地板楼面。屋面为平瓦坡屋面、砖砌压顶、中瓦靠墙泛水或白铁踏步靠墙泛水。楼梯为木楼梯,木扶手、木拦杆。

右侧是小学。

幼儿园

在许昌路上的纺三小区里,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被日军海军陆战队占用,后改为日军许昌路宪兵司令部。当年曾在此拘押和杀害过新怡和纱厂工人吴国臣等。

1939年9月15日上午,由于坏人告密栽赃,日军许昌路宪兵队,派便衣特务带领宪兵,

包围了盐山路德和坊(里)15号新怡和纱厂的一幢工人宿舍,

在刘林元的房间内“抄”出抗日传单,就将刘林元连同住在同一幢楼的吴国臣等共7人一起抓走,

用警车送到许昌路227弄弄口。下车时吴国臣对同伴说:“到了这里,只有各打各的官司了!”暗示“大家顶住,不能牵连别人”。

刘林元在被抓的当天晚上,就被日军活埋,其他人都被拘押在许昌路宪兵队的拘押处。

吴国臣在1938年“节约救难”运动中有积极向工人劝募捐款的经历,同年秋参加中共地下党。

日本宪兵对他严刑逼供,要他交代背景和组织情况。

吴国臣身体较弱却意志坚定,曾昏死几回仍咬紧牙关,未吐露一字而保住了党的机密.

新怡和纱厂的工人被捕后,新怡和地下党组织曾设法进行营救,并发动工人怠工,要英籍厂主设法救人,

后经英日双方交涉后,吴国钧(吴国臣之兄)等5人在被拘10天后保释回家。

数日后,吴国臣就惨遭日宪杀害,英勇就义时年仅19岁,他以自己年轻生命换取了组织和同志们的安全。

解放后,吴国臣同志被追认为革命烈士。1956年12月,上海市总工会在市工人文化宫展出了吴国臣等烈士的事迹,追念他们为人民革命事业所作的贡献。

0000
评论列表
共(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