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衍咏《子夜四时歌·春歌》赏析

咏梅花古诗词赏析(4)
子夜四时歌·春歌
(其二)
南朝·梁 萧衍
兰叶始满地,
梅花已落枝。
持此可怜意,
摘以寄心知。
《子夜四时歌》为汉乐府旧题,萧衍仿乐府旧题作《子夜四时歌》十六首,其中《春歌》、《夏歌》、《秋歌》、《冬歌》各四首。此诗是《春歌》第二首。
“兰叶始满地,梅花已落枝”,春天,万物萌生。泽畔兰草绽出葱绿的嫩叶,而路边的梅花纷落,梅子已然挂于枝头。在这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季节里,一位少女来到了泽畔。
“持此可怜意,摘以寄心知”,“怜”就是爱。在这里,“兰”与“梅”都不是单纯的景物,而各有其深层的含蕴。古人所谓“兰”,即泽兰,是一种气味芳香的植物,女子用之洗沐,故有“兰汤”、“兰泽”之名,用以涂壁,因有“兰室”、“兰房”之称。兰是美好的象征,而多与女子相关。汉末古诗则以采兰而引出怀人之意。如“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古诗十九首》)。汉以后,“兰”在文人作品中成为一种传统的意义以比喻美好,以代“思念”。
而“梅”是具有民俗意义的物象。早在《诗经·召南·摽有梅》中就有“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的吟唱,女子看到梅子成熟纷纷落地的过程,联想到自己青春易逝,还没有找到理想的对象,就由梅子起兴,唱出自己焦急的心声,希望有男子赶快来求婚。这首诗所表现的是古代女子抛果定情的风俗,而在这种风俗中,梅与女子之关系尤深。此时此刻,少女正怀着无限的思恋、抑制着深情的呼唤,采折着兰草和梅枝,打算寄给那远方的心上人儿。这,正是一个怀春少女的心事——既深切、又羞怯,既温静、又焦虑,这一切如此的交织复杂,若不是一句包蕴无限的“可怜意”,又怎能形容得尽?
梁武帝萧衍(公元464—549年),字叔达,南北朝时期梁政权的建立者,在位48年,是南朝诸帝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统治初期,萧衍改革前朝积弊,但是对门阀贵族却采取放任其发展的态度。在位晚期时,开始怠于政事,又沉溺佛教。公元548年,“侯景之乱”爆发,萧衍被囚死于建康台城,谥号武皇帝。他很有诗赋文才,诗歌创作颇丰,是齐时“竟陵八友”之一。建梁称帝后,经常招聚文人学士,以赋诗为乐。现存诗歌有80多首。他的文学创作,推动了梁代文学风气的兴盛。
(川雪)
杜甫七律《返照》读记
杜甫七律《返照》读记(小河西)返照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衰年肺病唯高枕,绝塞愁时早闭门。不可久留豺虎乱,南方实有未招魂。此诗作于永泰二年(766),时杜甫客居夔州。楚王宫北正黄昏,白帝城西过雨痕。返照入江翻石壁,归云拥树失山村。『绝句采珠』寒风尽可吹将去,我有诗心梅有香。
绝句采珠第1005期绝句采珠绝句采珠丁酉三月过湘江空灵岸作者/古木横空出世悬江外,栈道蜿蜒山色青。心欲行吟却无语,意随野鹤出空灵。岁暮抒怀作者/张鸣琦(广东)寒不缠绵暖却痴,霜花渐渐鬓间移。回眸去岁多遗憾,苦辣酸甜也是诗。清远桥作者/吴进南(厦门)清远桥头花正怜,游人静赏水中天。浮云不解闲来伴,入画开颜倒影妍。冬闲作者/金嗣水诗摘词选2024-02-21 14:07:04
0000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
赏析/严勇、音频/张佳译文世间没有裂隙需要抵塞,就深居归隐等待时机;世间有裂隙需要抵塞,就出山辅佐,为之出谋划策。赏析新用户3167a8id2023-07-28 10:32:12
0000再纯书法严对1234字《诗书创作;锦对严联》普通版
1234再纯书法严对《诗书创作;锦对严联》普通版(简体注音版)李再纯编喜乐至人注音校正1、诗书一字锦对(143副)(若去对联贬义字;)榜书常写单字词。1、(野(yě);)家(jiā)。2、蕾(lěi);花(huā)。3、绽(zhàn);凋(diāo)。4、酒(jiǔ);茶(chá)。5、乐(lè)(;哀(āi))。6、泰(tài)(;灾(zāi))。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