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修女:四个问题令人费解,西方又一包装奇迹
所谓“国之将亡,必出妖孽”,一个国家或王朝衰亡之际,必然乱象环生,必然会被撕开面纱,露出真面目,比如近日舆论焦点之一的爱泼斯坦名单事件。
以前,英美名流道貌岸然,个个都是道德标兵,但结果很多都上了爱泼斯坦萝莉岛的名单,甚至还有夫妻成双成对的出现,笔者太过单纯,真不知道名人妻子跑去萝莉岛上干什么。

让人不得不承认的是,西方包装水平太高了,原本是“野兽”,却能包装成“君子”,还让全世界相信,这种技术活令人叹为观止。
其实,对于西方“野兽”本性却有“君子”外表,也没有必要过于惊讶,因为西方包装水平那是一脉相承,老祖宗留下的可以申遗的宝贵遗产,有着一层诡异光泽的包浆,远的有古希腊群贤,中间有华盛顿,近的有本文讲述的人物——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圣修女”!(下图,电影修女剧照)

1979年,因其一生致力于消除贫困,特蕾莎修女获得诺贝尔和平奖。据说,她在诺贝尔奖的历史上,是最没有争议、最令人欣慰的得奖者,众望所归呀!
1999年,美国人民投票,将她选为“二十世纪最受尊敬人物榜单”之首,其后是马丁路德金与肯尼迪。媒体公众认为,特蕾莎修女的神性大于人性,是“光明、正义、善良的化身”。
2016年,梵蒂冈教皇方济各为特蕾莎修女封圣,彻底将她举上了神坛。
中国人说“听其言、观其行”,是不是实至名归,不是看说的如何,更要看做的如何。

特蕾莎修女出生在一个天主教家庭,很小就参与教会工作,自幼立志要为穷人服务。就像很多名人一样,少儿立志,长大果真成就志向。
上世纪30年代,特蕾莎修女被派到印度加尔各答,工作十多年之后,特蕾莎修女想要“单干”,就是“以自由修女身份行善”。
1950年,特蕾莎修女与其他12位修女,成立了仁爱传教修女会(又称博济会)。1952年,成立垂死者收容院,又称“垂死之家”,专供垂死者和贫病者的安息之地。
随后,传奇就此拉开大幕。

美国《时代》周刊对其专访报道,特蕾莎修女成为“活在我们中间的圣者”,引起轰动。
此后,随着各路媒体报道,特蕾莎修女的名气越来越大,成为举世闻名的“活圣人”、“贫民圣人”等,直至后来获得诺奖、被教会封圣等等。
但无论特蕾莎修女名气多么大,称号多么耀眼,有四个事实令人费解。当然,本文并非否定特蕾莎的成绩,而是盛名难副。

第一件事,印度人说了16个印度灾难事件,特蕾莎修女团没有参与过任何一次,除了祷告,比日本救灾第一宝——千纸鹤更神奇。
更令人费解的是,成名之后的特蕾莎,往往不在印度,而长期住在罗马或美国。英国戴安娜王妃(上图),多次与她联系,想在印度与她见面,但最终是在纽约见面。

第二件事,在当时印度慈善机构中,仁爱传教修女会是唯一一家不公布账目的慈善机构,没有人知道善款用在何处。
但特蕾莎修女团出去传教之时,所乘坐的轿车都很高级。更为重要的是,特蕾莎创办的露天学校、垂死之家等,几十年没有什么大变化,救治设备落后简陋,更新频率很低。
特蕾莎修女收到的捐款很多,乃至骗子的捐款,比如查尔斯·基廷捐款数百万美元,还曾出借私人飞机供她使用,因此她有钱。当然,特蕾莎回报是写信给法院,说基廷是“好人”。

第三件事,在垂死之家中,特蕾莎修女从来不肯花一分钱雇佣专业的医生与护士,全是手下修女“治疗”,基本使用阿司匹林,不管对不对症。乃至,针头重复、不消毒的使用。
1996年,医学杂志《柳叶刀》编辑罗伯特·福克斯指出:特蕾莎修女的救助机构,似乎更多的是对医疗保健的疯狂模仿,而不是提供真正的帮助。如此,岂不戕害人命?
但连特蕾莎修女病重后,没有去“垂死之家”接受临终关怀,而是让人送她到美国,住在当地最好的医院享受最好的医疗服务。

第四件事,穷人该不该改变命运?特蕾莎回答是:“我想,穷人接受自己的命运,分享基督的苦难,这是一件非常美的事。我相信,穷人的苦难是对世界其他人极大的帮助。”
主张“穷是美”的特蕾莎,却长期生活在条件更好的欧美,病重之后立即使用最好的医疗。或许,特蕾莎的真实思想:“他人穷”才是美?
最后,还有一件事:2018年,特蕾莎修女一手创办的仁爱传教修女会,被曝涉嫌贩卖多名婴儿,慈善机构多名工作人员被印度警方逮捕。

只要“听其言”,再“观其行”,就能看出特蕾莎的真实一面,但为何西方还要将她包装为“圣人”,还要授予诺贝尔和平奖呢?
其实,核心原因并不复杂,因为特蕾莎是西方教会人士!印度信仰的主要是印度教等,将特蕾莎树立起来,岂不代表西方对印度的恩赐,岂不利于西方攻略印度?同时,更能树立西方教会光辉形象,暗贬其他宗教,岂不利于西方在印度、在全世界传教,以及吸收捐款?
否则,相比特蕾莎修女,中国扶贫工程成就,岂不要垄断未来百年的诺贝尔和平奖?当然,意淫一下就好,至少短时间之内,西方是不会授予中国或其他宗教诺贝尔和平奖的。
1998年,河南一男子因妻子曾被强奸,为“弥补”自己霸占女儿十年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曾经说过:“人有兽性在自己之内,有人性在自己之上。”不论何人,一旦失去人性,就是禽兽无异,甚至连禽兽都不如。我国民间就有这样一句“俗骂”:连狗都不如。作为高级动物的人,怎么可能不如狗呢?我一直以为这不过是骂人的气话罢了,但直到近日接触到这个真实的案件时,这才确信,当今,在我们这个社会,在我们的周围,真的有人因人性的失落而变得连狗都不如了。人之意2023-07-28 09:50:01
000015岁被丈夫卖出去,28年后成为皇后,却把前夫认作兄长,为他封官加爵
公元983年,一个年仅15岁的年轻女子,被丈夫卖给了其他男人,28年后她成为了皇后,却不计前嫌,把前夫认作了兄长,为他封官加爵。这个女子就是《狸猫换太子》中那个阴狠毒辣、陷害忠良的刘太后刘娥的原型。历史上真实的她又是怎么样呢?她为什么要把前夫认作兄长呢?-1-文史馆2023-07-30 12:30:01
0000赵姬为何成了嬴政一生的“黑点”?曾是合格母亲,两个男人毁了她
赵姬在史上的名声之所以那么恶劣,以至于成为秦始皇一生洗刷不去的“黑点”,归根结底是因为赵姬层次太低,虽为帝太后却被人任意摆布,除了美貌,她只剩下了“蠢”。很多人认为赵姬是个恋爱脑,早年身不由己,到了晚年放纵一下也无妨,类似的例子不是没有,秦宣太后、西汉吕后以及唐朝武后做过的事情甚至比赵姬更过分。醉风文史2024-02-22 11:09:45
0000向不是孟州市在周时的曾用名
向不是孟州市在周时的曾用名郝修海撰2024年1月1日周朝历经二百六十九年的经营,宫廷辉煌、金银如山,外戎眼红、内官巨贪。俗话说:物极必反。幽王继承王位后,为了走出困境,力挽狂澜,本来应该请一位高明人士担任宰相,而他直接拜虢国谋士尹(司马迁写为石)为皇父料理朝政。尹采取先治内后治外方案,两年之后,引起皇家子弟极端愤怒。尹十分害怕,便申请卸职辞官远迁,周幽王赐他一邑叫“向”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