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琏晚年为何不敢提粟裕?你看他去世前说了句啥,既无奈,又不甘
粟裕等我方众多战将们,在解放战争中最大的遗憾是啥?很简单,就是没能生擒胡琏。
王耀武很厉害,却兵败济南被生擒。杜聿明也很厉害,照样兵败淮海也被生擒。
当然还有黄维(华野和中野合作),虽才干比不过王耀武和杜聿明,却是土木系第一大将,也是难逃被生擒的命运。同时粟裕的华野,还击毙了邱清泉、黄百韬、张灵甫这类国军悍将,可偏偏胡琏却一而再,再而三的逃脱而去。
比如,南麻战役时,曾生擒过王耀武的许世友,在得知胡琏逃脱后,就曾如此愤怒吼道:“胡琏这只狡猾的狐狸,下次我定让他碎尸万段……”(出自丁炳生《第三野战军征战记》)

而双堆集战役后,杨勇也是气得大叫,表示:“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可惜让胡琏给跑掉了。”
瞅瞅,这就是胡琏。虽白崇禧虽看不上他,言称“胡琏所到之处,有敌无我,有我无敌”,表示胡琏避战,总是躲着解放军,白崇禧都指挥不动。但在我方看来,胡琏的分量,却远超过他的上司黄维,甚至大有比肩王耀武和杜聿明之势了。
说了这么半天,我方如何看待胡琏,那么胡琏是如何看待我方,尤其是他的那些对手呢?这堪称是一个非常好玩的问题,毕竟,对于任何事物,多角度观察和分析下,才能得到客观认识。

首先要说的是,对于胡琏来言,他最怕——或说最忌惮的我方名将是刘伯承。他的这点认识,跟白崇禧是一致的。即,胡琏认为刘伯承是最可怕和难打的。因为胡琏也曾如张灵甫一样骄横过,却被刘伯承当头打清醒了。
那是1946年10月,胡琏率领整编11师(十八军),邱清泉统领第五军,两支国军王牌精锐进犯鲁西南。当时刘邓大军还没跃进大别山,刘伯承是“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员”,也就是说当时刘邓大军的实力,还是相当强悍的。
于是刘伯承下令:二纵牵制和阻击邱清泉,三纵、六纵和七纵,围歼胡琏。就这样发生在巨野的“张凤集大战”爆发了。胡琏的第三十二团,三千多人被围困在了张凤集(又名章缝集)。

胡琏这下坐不住了,连忙请求邱清泉火速增援。奈何此刻的邱清泉,也是连连受挫,还救你胡琏?我都忙不过来。于是邱清泉断然拒绝表示:不是我邱疯子不想救,而是我都冒烟起火的,抽不出兵力。
自此,胡琏和邱清泉就算结怨了。最终胡琏使出了十八般武艺,在绝对优势的火力下,才勉强使得200余人逃脱,避免了三十二团被全歼的命运,并遗留下来大量轻重火器,比如什么山炮、野炮、迫击炮都丢给了解放军。
也就是自这一战过后,胡琏因祸得福,给清醒过来了。因为对于胡琏来言,国军两大王牌主力,竟然在刘伯承手下吃了这么大的亏,这足能证明刘伯承惹不得,我还嘚瑟个啥?

这其实就是为啥后来,在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后,虽实力严重受损了,并还有白崇禧的严令,胡琏却就是不执行,或是打折扣执行的根本原因,导致错过了绝佳战机,却气疯了白崇禧。
站在白崇禧角度来言,他实在不明白,这么好的战机,别说胡琏这等名将了,就是寻常将领,也会嗷嗷叫着扑过去,抢个天大功劳,可胡琏却愣是打折扣执行。于是白崇禧认为,一定是蒋介石在背后使坏……
但实则却是胡琏被刘伯承打怕了,以至于产生出了强烈的心理阴影。这点可不是笔者胡乱推断,也是有证据的。因为胡琏在南麻战役后,曾对蒋介石如此分析我军的情况,如下。

盖刘伯承、陈毅两人以次的共军指挥官,如粟裕、陈士榘、许世友、杨勇、陈锡联、陈再道、王必成、叶飞等,数年来皆与我对战多次,根据体认,他们并非杰出之才。刘伯承、陈毅如不能亲临战阵,彼等必败无疑。
看到这,估计绝大部分读者会懵,你说胡琏把刘伯承和陈毅并列,认为这两位都太厉害,太能打,就不说啥了。可他随后这是发什么疯呢,竟然把粟裕,降级到跟许世友等人相提并论去了?
其实,胡琏没有发疯,因为他嘴里的跟刘伯承并列的陈毅,就是指粟裕。只不过他当时根本不知道,一直认为华野(三野)的那些仗,都是陈毅指挥的,而粟裕无非是寻常纵队司令啥的,这就引出了胡琏晚年为何不敢提粟裕了。

自胡琏跟着蒋介石败退台湾后,是非常受重用,故而一直忙得脚丫子朝天。直至1964年,他似乎才得以清闲,被蒋介石扔去越南,出任了“驻南越大使馆大使”。
但实则胡琏却是援助南越去了——犹如解放后陈赓秘密援越一样。胡琏只不过是披着一个大使的身份,配合美军和南越罢了(1959-1975年,美越战争)。
这同样也不是小编在胡扯,因为在1967年5月19日,北越游击队(越共)曾密谋刺杀胡琏。在他办公室里装了定时炸弹,哪料胡琏命大,刚好有个会议,他前脚刚出办公室,后脚就炸了,胡琏等于又逃过一劫。

直至1972年,胡琏才因身体原因返回台湾,并升级为陆军一级上将。所谓:地位到了,年岁也大了,胡琏就事实上进入到养老阶段。这一下他拥有了大把时间,于是在1974年,胡琏就进入到台大历史研究所,专门研究宋史和现代史。
也正是在这时,胡琏通过大量资料,终于研究出来了一大成果,啥?当年的华东共军实际军事主帅,不是陈毅,而是粟裕——这个结果,可让胡琏震惊非常了。
这虽貌似是一大笑话,但别忘了当时是啥情况。须知不仅是胡琏,其他许多国军高级将领,至死都不知道,粟裕才是淮海战役的军事主帅。

据胡琏之子胡之光回忆:家父在台湾著书立说,史料存世不少,其间就是不敢提双堆集和粟裕。唯独去世前长叹说:土木不及一粟。
所谓:打了一辈子仗,享受享受一下后,竟突然发现:这么多年以来,自己连真正的对手,都没搞明白是谁。所以才说,这既是无奈,也是不甘。
无奈在于,终于承认的确打不过。
不甘在于,若早知道是粟裕,或许就不会输得那么难看了……
云南为何称三迤,山东为何称三齐?说出来别不信
一、云南-三迤(yí)大地云南元谋人是中国乃至亚洲发现的最早古猿人之一,使得云南成为古人类的起源地之一,在禹贡九州中,云南部分地区属于梁州。华夏与云南最早的交往发生在战国晚期,楚国派大将庄蹻率军夺取巴郡和黔中郡以西的地区,庄蹻先沿长江西进,进入巴蜀之后再一路向南,一直打到了滇地,后来秦国占领了巴郡和黔中郡,切断了庄蹻返回楚国的路,庄蹻便在滇地建国称王。紫网2023-10-14 16:00:240000拆解三千年历史,宰相这条线足够
文/子玉从商周到明清,历代王朝的历史脉络完全可以通过宰相群体这条线来进行拆解,读懂了宰相这一群体的历史变迁,也就读懂了三千年历史。商周时代是真正的贵族政治,无论是周天子还是各地的诸侯都是通过内部的贵族组建中枢机构进而支撑自身的运转。比如,周公是王室成员,在成王年幼时以摄政的角色辅佐成王,楚国等诸侯也是以内部的贵族来治理辖区。紫网2023-10-14 11:41:280000陈赓介绍国军中将:这是我兄弟!主席却问:你可知他是我什么人?
1956年春节,国民党起义将领唐生明应邀去中南海怀仁堂看戏,进门之后,见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唐生明带着妻子徐来朝那个身影走去,这个人就是陈赓大将。二人都是湖南人,故乡相距只有两个多小时车程,他们还都是黄埔军校同学,关系自然非同一般。抗战前,陈赓大将去上海看病,当时共产党经费比较紧张,唐生明得知后,二话不说,雪中送炭,拿出一大笔钱支援陈赓。云端书馆2023-07-28 15:56:13
0000《资治通鉴》393:再厉害的老大也有心气不高的时候,这时你身边有誰就很重要了!
花言大帅2023-07-28 14:50:50
0000读懂苏轼这首诗,八月到浙江少吃亏
但见一个大浪直接把钱塘江的护栏拍断一大截,好多游客被水打得东倒西歪,躺平了那么0.1秒,手忙脚乱手脚并用逃离危险,有些连包都丢了。不久出了新闻:《突发意外!大潮拍断25米石头护栏,致多名游客受伤……》。事发10月1日,地点在浙江嘉兴海宁盐官观潮景区……印象里,似乎每到观潮时节,总有游客想跟潮水来个亲密接触,离江太近,遇上惊涛拍岸,结果不是成了落汤鸡就是受了大惊吓……像这次,还有人受伤……紫网2023-10-16 16:19:400000